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现实情况下,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出发,系统性地构建“规范化、研究化、特色化”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大学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是大学不断发展进步的核心推动力;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是大学创新文化实践的载体和舞台”的基本观点,阐述了“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之间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深入开展理论层面研究成果指导应用层面创新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运用大思政创新课程应用层面创新课程设置及课题设计的原则”等相关思考和构想。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应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应秉持“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并培育新型主流媒体形态,以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即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坚持新的媒体观念、媒体思维和媒体精神;在“技术融合”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终端平台的开发以及人才队伍的培育;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创新内容的生产、呈现方式,提升内容的粘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形态的立体化和渠道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发展从“大水漫灌”进入到“精准滴灌”阶段,推进课程思政精准化是数字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的现实要求。面对“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社会责任、价值认同、精神追求等方面个性化、多元化特征,传统课程思政存在理念更新不到位、内容设计不贴合、主体需求难对应、考核反馈不合理等不足。通过理念升级、技术创新、多元联动、知行合一、精准反馈等手段让课程思政更加匹配“00后”大学生精神图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隐性德育具有其必然性,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特质决定的,也是提高高校隐性德育有效性之所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隐性德育主要通过发挥教育者在引领中的作用;制度建设要蕴含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彰显了法治目标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道德认同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并使之统一于“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同时《民法典》司法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法学教师应善于将价值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构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孙祁文 《南方论刊》2014,(12):78-79
儒家文化能够成为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中国行之千年而不衰,除了儒家文化更合乎当时的社会需要之外,还取决于儒家文化成功的普及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儒家文化的普及在目的、对象和内容方面存在的共同点,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能借鉴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形成形而上层面、制度层面和生活层面的三位一体的普及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的价值要求与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目标相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实现中国梦起引领作用。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顶层设计要求、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和内化成为公民个体行为准则三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和人人出彩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英语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英语公选课承担着与必修课同样重要的"课程思政"功能.文章基于大学英语公选课开放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分析了在其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通过定性分析与师生访谈,文章从教师意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三个角度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公选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大思政的课程建设背景下,对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设计和探讨。并结合突发情况下对教学环节和秩序造成的影响,就高等院校如何做好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把线上的教学活动与实际课程相结合的新途径,努力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接班人。紧密结合河北工程大学当前教学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研究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立德树人的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在润物无声中完成,通过对工程伦理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索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在一起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基本的价值观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最基本的价值准则,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前两个层面的坚实基础。职校生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内容应与职校生的社会公德实际和教育生成特点相结合。职校生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是教学融入、融入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企业实习实训锻炼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立德”“育人”功能,坚持以“立德”为本,着眼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芳 《南方论刊》2023,(9):93-96
上海A高校作为教育部知识产权课程改革试点,在该教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知识产权课程中既结合思政教育,又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需要有充足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难点,即“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思政”转变为“结合思政教育的法应用学教学”,在此目标下教学面临了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如何完成知识产权法中“产权保护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思想”的有机结合,这是课程首要难点;二是,如何将“知识产权案例”和“富有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内涵和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建设目标的案例”[1]有机结合,这是第二个难点;三是,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路径,将文献阅读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实践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上述三座课程思政改革大山,都是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基于“课程思政”的知识产权法教学探索,是基于通过教学实践,探究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要素,从实践案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培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涵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课题组对基层随机样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看,理解文字化、活动形式化、宣传表面化、方式雷同化、途径单一化、力量分散化、领域不均衡化、效果零碎化,还在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重点探讨了从方式方法和途径方面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原则和措施,进一步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为此,在民本理念下,着眼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和文化传承层面等“四方联动”,探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渗透路径,以促进百姓确立共同价值取向的自觉精神追求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思想教育的广泛性要求与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导向相结合,制度化“社会公益”服务工程与集中性“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相统一,凸显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追求平等等价值取向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大学教育中应注意将红色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注意理想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渐进渗透与贴近学生等原则,从课堂教学、媒体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体验、政府层面等几个途径增强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在利用好军事理论教学这一显性课程基础上,还需要开发隐性课程。从国防教育隐性课程内涵谈起,阐述了开发国防教育隐性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对高校国防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认为应该从开发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的隐性课程、开发以制度建设为载体的隐性课程、开发以培育大学精神为核心的隐性课程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传承具有密切联系。为此应当从文化传承视阈来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把“文化育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新目标,把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能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新内容,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把高校全过程教育作为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将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实现法治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政课程合力作用的发挥以及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逻辑在于对其的宣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通、教学内容贯通、教学策略互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须做到:情理相通,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具象化;文史结合,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内容丰富化;人媒交互,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形式多样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将破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两离的二元结构,并为新时代其他新的理论成果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为知识意义主动建构者的建构主义理论为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教学法可以满足薪酬管理课程思政“以学生为中心”“隐性教育”的客观需求以及薪酬管理“复杂性学习”“大案例学习”的课程要求。从海南大学薪酬管理教学团队使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开展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来看,基于建构主义的薪酬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应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加快思政教材的建设工作,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并优化教学评价的方式等,从而更好地发挥建构主义教学法的课程思政作用,促进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企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