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陕北民歌是一幅生动的陕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历史画卷,形象地折射出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陕北民歌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可笼统地概括为: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三个方面。异化是保留原语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陕北民歌的民俗文化译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陕北民俗与西方民俗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异化不能达意或引起误解的情况下,还应适当地辅以归化或以其它方法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2.
近15年以来,浙江畲族民歌的整理和研究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研究者从音乐角度、文艺角度、民俗角度以及语言角度,对浙江畲族民歌进行了专题性研究,但还有一些方面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畲族民歌文本资料收集不够完备,以及对部分地区特色民歌和新兴创作民歌、民俗活动与民歌关系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羌族民歌作为羌族人民的原生艺术形式属于中国音乐的范畴,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民众生活中的旋律、歌词以及演唱者并存。民歌是民众的、口头传承的民俗音乐,通过民众的创作、演奏、欣赏等三个环节完成传播,具有持续不断地变化的特性。羌族民歌演唱于羌族人民的日常"劳动"、"仪式"、"游戏"场景里,反映其民俗事项。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活动和陕北民俗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生活真实写照。陕北曾以丰富的陕北民歌闻名全国,以激昂的陕北民歌为新中国的诞生谱写新篇章。如今时代在发展,陕北民歌却一直在传统边缘停滞不前,并逐步丧失其功能性。所以要弘扬陕北民俗文化,发展陕北地方特色就必须重振陕北民歌。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的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宝库中的精金美玉。这部分具有崭新革命内容的民歌大都是歌手、诗人、作曲家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运用填词、改编的方法演变、发展的。这种填词,改编可以说是对旧民歌从内容到形式的继承和革新,是我国革命歌曲创作上足以自豪的优良传统.但我们继承传统,不是歌手、诗人、作曲家当时运用的手法、技巧,而是他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陕北民歌中既有近代以来民众对鸦片毒害的痛斥和西方列强侵略的控诉,也有民众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鞭挞和灾荒中困苦生活的呐喊,也有对民风民俗的反映和描述,又有对民众朴实革命思想的表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陕北民歌对近代陕北民众社会生活及社会变革也有深刻的写照和记录,以及陕北民歌中大量关于陕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及陕甘宁边区军民生活和斗争的记述和歌颂。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8.
原生态民歌是中国各民族在聚居地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原始的音乐类型,被以阿宝为代表的歌手推向大众市场后曾风靡一时。如果从原生态民歌的自身属性、听众心理、歌手素养等方面认识其价值,可预测其在舞台上的发展前景,以利于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民歌是方言的夸张。历史悠久的山西民歌深深扎根在山西方言的沃土中,质朴而鲜活,言浅而意深;既是新鲜活泼的民俗生活事象,又有古老深沉的文化内蕴,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品味山西民歌,咀嚼山西民歌歌词,感受渗透在其中的山西方言特色,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这种古老方言的古朴的韵味与丰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民歌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但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演唱方法独具特色,而且每个牧场、每座村落,都有优秀的民间歌手。他们的演唱活动是农村、牧场、城镇人民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西藏被誉为“歌舞的海洋”,藏民族被称为“歌的民族”,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笔者在那片歌声弥漫的高原上,从事声乐演出、教学二十余年,学过民歌,演唱过民歌,调查过民歌,并且对它们进行过一些研究和思考。下面拟从不同侧面对这一民间声乐艺术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荆楚的宝贵财富,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培育了荆楚一带民众情感丰富、特好幻想的心理状态,因而这里的歌谣才具有水的柔性,水的灵性,水的奔放与浩瀚。荆楚民歌中的水味歌谣体现了多姿多彩的水乡风貌,浸透了水乡儿女的似水柔情,蕴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水味歌谣本身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成为民歌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以及风俗歌曲,是炎陵客家人在山野间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全面反映了历史上炎陵客家人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内容。炎陵客家民歌在客家人近现代的革命活动、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以及建国后新民歌的创作中,其表现内容、音乐旋律、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歌谣与民俗互为依存,具有共同的表现特征,又共同培育了民族民间艺人。湖北恩族三岔乡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其研究分析,可略见土家歌谣与风俗于一斑。  相似文献   

14.
炎陵民歌的情感美具有四种类型,即爱国美、亲情美、爱情美、友情美。炎陵民歌情感美的特点是抒发了炎陵人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蕴含的各种复杂情感。炎陵人民抒发的各种复杂情感,其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真挚感人和强烈动人这两个方面。挖掘炎陵民歌中真挚感人、强烈动人的情感美,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民歌与科尔沁博神歌的互动形态有:直移型互动,演变型互动。科尔沁民歌人物中有科尔沁博、幻顿、渥都干。科尔沁博文化的观念意识,在科尔沁民歌中亦有体现。科尔沁民歌与科尔沁博神歌,同是草原母亲用乳汁养育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18.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西北民歌(主要是陕西民歌)为例,探讨了民歌中"润腔"唱法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而展现西北民歌中"润腔"唱法的独特性,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中国民族唱法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