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探讨语言的进化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流行语,认为文化、政治和网络环境对语言模因的传播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介进化(Media Evolution)研究的是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作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重要一支,媒介进化论遵符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即从媒介生态圈层角度观照媒介进化进程,并遵循历史的纵向延展性.自然界的"生物树"进化型式形象地呈现了"媒介基因"的传承历程,媒介进化论展现了媒介进化的历史传统与现时存在,为研究媒介进化提供了质性框架.  相似文献   

3.
社会进化论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化论有三个基本规律:一是社会发展遵循遗传(传承)、变异(异化)和社会选择规律;二是社会发展目标遵循进化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的规律;三是社会发展依赖于社会体系内外多元矛盾竞争、变异、社会选择的规律。运用社会进化论观点分析世界社会主义兴衰,可以看出传统社会主义者认识上存在有两个误区。中国社会近期改革进化的目标是为了冲破这两个误区,继承人类社会全部文明。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二是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三是西方进化学说.康有为、严复、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进行吸收和改造,形成各具特点的进化论学说.康有为吸收中国传统变易思想和西方自然科学进化观,形成"三世"说的进化观;严复思想则是达尔文、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综合产物;章太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拉马克学说的影响,将革命引入进化论;孙中山信仰达尔文学说,提出"突驾说";陈独秀和李大钊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影响,分别提出"抵抗力"和"民彝"史观.因此,近代中国进化论具有"多源多流"的特点,在"多流"之中又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5.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进化论是19世纪50年代的两大自然科学成果,但却描绘了两幅完全相反的图景: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世界必然从有序走向无序,但进化论揭示的规律是生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是一个越来越有序的过程.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将二者统一起来,同时也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社会系统符合耗散结构条件,人类社会既存在着熵增的必然态势,也存在着负熵流,人类的进化秩序及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秩序取决于宇宙法则、生命法则及理性法则之间的动态平衡.虽然人类凭智慧度过了一次次退化危机,一直保持着进化和发展态势,但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这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媒介进化(Media Evolution)究的是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作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重要一支,媒介进化论遵符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即从媒介生态圈层角度观照媒介进化进程,并遵循历史的纵向延展性。自然界的“生物树”进化型式形象地呈现了“媒介基因”的传承历程,媒介进化论展现了媒介进化的历史传统与现时存在,为研究媒介进化提供了质性框架。  相似文献   

7.
进化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是对主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都应受进化规律制约,心理是人类在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科学的进化论应该成为对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随着心理学的新发展,进化心理学的发展也必将成为“21世纪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发展遵循进化论,语言的变迁同样也遵循进化论.在语言进化过程中,新词汇不断诞生,极大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反映出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在互联网、全球化等当代新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新词汇的诞生呈加速度的趋势.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新词语的诞生也以简洁、高效为特点.虽然新词语层出不穷,偶尔也有滥用现象,但新词语的诞生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词汇中的原生词词义保持稳定.因此,了解新词诞生的规律,把握语言中的原生词,并与时俱进追踪新词,无疑会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时尚网络新词的模因理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尚网络新词是网络技术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以及它们在交际中的语言特色提供了理论依据.网络模因之所以被复制和传播,是由于它凸显人情,经济直观,追求时尚,彰显幽趣,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相似文献   

10.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非达尔文主义对进化的描述都建立在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上,不同的是前者描述了一个宏观确定的必然性进化图景,后者描述了一个微观不确定的偶然性进化图景。笔者从宏观必然性和微观偶然性出发,在分析进化论和非达尔文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生物进化研究中宏观和微观的结合是进化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法律效力不应仅被理解为法律对其所规制的对象具有的基于强制压力下的约束力与保护力 ,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实质效力。即法律为人们所认同并自觉遵守 ,它体现为主体将法律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守法行为。法律实质效力是衡量法律是否真正具有效力的标志。它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良法和民众普遍的法律信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法治建设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呼声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但由于我国传统和现实的因素制约,在建设法治类型上产生了分歧。在借鉴西方法治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兼顾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目标,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时的中国法学正行进在多元路向上。民间法是法律的社会化阐释方式,一方面作为法律多元之一而有益于法律的多元本质阐释,另一方面作为法律与社会的媒介方式而有益于解决法律内部的逻辑证成困境和实现作为规则化治理事业的法治的目标。民间法要以法源等方式和途径在制定法中凸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才能益于作为规则化治理事业的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理论是西方法治文明的产物,它通过研究法律外在的、理性的品质———形式合理性来理解法律现象。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法律的自治,法律必须具有公开性和稳定性,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严格的现代程序,法律的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法律人员的科层化。从法律的形式合理性的基本特征中可以看出其反映出的一种工具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它显然表明了法律的理性化程度的提高,因此,这种理论必然会为法治进步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其暴露出来的局限性也使法治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落实到住有赖于五大认识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全体国民、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必须提高;依法治国重在治吏、而不是治老百姓的行政理念必须凸显:严格依法行政必须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保障依法行政必须制定有关行政程序法律,提供法定的基本行为准则;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是加强依法行政监督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法治社会已逐渐完善的当代,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法律和语言二者不可或缺,法律的特质有赖于语言的本体而存在,但是,语言本身的弊病又不可避免地模糊了法律用语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法律自身加以调节,可以说法律是语言的内在,语言是法律的外在表现。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来看,法律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法律的载体和工具,法律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语言。从边缘性学科的视角研究法律与语言的关系可以助益法律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毛德龙  王燕 《东方论坛》2008,23(1):112-118
社会法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社会法学说是我们研究社会法理论不可逾越的学术积累.我国台湾地区秉承德国、日本的社会法学说,社会法理论研究已经处于寂落.中国的社会法研究大多是在经济法学者之间展开的,目的是以社会法的视角来论证经济法的独立价值.我国官方和学界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社会法主流观点,那就是社会法就是包括社会保障法与劳动法在内的一个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本质的正面规定性是服从法律,反面规定性是创造法律。同时,服从法律必须是创造过程中的服从,而创造法律必须是服从过程中的创造。只有通过创造法律,才可能真正做到服从法律;只有通过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法律。而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性地服从法律与服从法律中的创造性。司法权的本质规定性,就体现在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