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美德资源是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慎独"的道德修养方法,与时俱进的改革变通思想。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利用五千年优秀传统美德和我国特有的革命道德传统等资源,把实现思想道德教育总目标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结合起来,用传统美德激励人们艰苦创业,廉洁自律,勇于改革与开拓,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和鲜活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2.
锦州市太和区新民中心小学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传统美德教育详细化、具体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在内容上,坚持传统美德教育与争傲合格“小公民”活动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3.
孝道教育——高校德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依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也是高校德育的一个切入点。吸取传统孝道教育的精华,剔除糟粕,孝道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具有现实意义、合理内容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的主旋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握其基本内涵,特别是要注重突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 共同构建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境界和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悠久,中华民...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在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学校要抓好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搞好两者教育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当前我们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开创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就需要用时代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如何把树立时代精神和弘扬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中华民族漫长的生存、发展实践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流.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是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中华民族漫长的生存、发展实践以及道德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源流.  相似文献   

11.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道德相对主义导致学生的价值迷失,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使学校道德教育标准复杂化,社会道德整合度的降低导致道德教育的失效。道德教育生态观的建构,体现了道德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致性,凸显了道德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为超越德育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在德育生态观的指引下,学校道德教育以建构德育主体人格、引导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与社会融合等核心价值选择,使道德教育发挥真正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审视,发现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德育研究主题呈现出:从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反思与寻根情结的启动,到德育原理学科建设形成的三个高潮,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与德育关系的探讨,到德育地位与功能的探索,再到国外德育思想的引进与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德育实效、主体性德育、生活德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热点问题的关照以及对德育制度的建设等嬗变轨迹过程。形成了德育研究逐步摆脱政治的附庸,走向科学化、人本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传统德育思想研究的现代化,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化;德育目标由精英教育向公民道德教育转化;德育模式由知性德育模式走向知性与生活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由灌输走向对话、选择与建构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其一生的著作中很少把道德与教育放在一起连用,但事实上他曾进行过从道德哲学进入道德教育的尝试。其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包括肯定一个人类的性状和一个道德感受性;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感受性的培养和动机的纯粹道德兴趣的激发;三是全人类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的类似化学方法的“解剖式”认识和人类道德教育的“分工”。  相似文献   

19.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低效原因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低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高校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要切实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转变观念,直面社会现实,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更新德育内容;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方式;寻求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