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提高薄弱学校数学教学效果,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校本课程开发,以“本”引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激趣;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识”提趣;精心设计好每堂课,以“备”生趣;营造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境”荡趣。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简介目前存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趣引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引入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哲学思维的创新本性源于 :反思式思维的“批判性”和“前提性”。哲学教育的创新使命是培养学生具有问题视野、世界视野和综合视野有机统一的现代视野。以“趣”引思、以“化”启思、以“论”导思、以“行”激思 ,是实现哲学教育创新使命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明清小说诸家评点以"趣"评点小说,丰富了"趣"范畴的内涵。小说评点中的"趣"与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密切相关,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以愉悦心理为基础,对情景再现的生动如画、人物形象表现的传神灵妙以及情感表现的放任自然;文本因艺术技巧的使用而产生的谐趣化的风致与情味。小说评点中的"趣"范畴具有主观性,与审美主体的内心体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东晋初诗人郭璞以游仙诗创作声名斐然于古代诗坛,其诗今存完整的有十一首,另有八首残篇。郭诗自流传于世多为历代诗歌研究者评品。钟峰《诗品》评曰;“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咏怀,非列仙之趣。”《世说新语·文学》刘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则称:“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钟嵘之说看到了郭璞《游仙诗》咏怀的审美特点,否认了“列仙之趣”和化入诗中的玄理;檀道弯注意到了郭璞《游仙诗》所体现出的时代风貌——玄学思潮,从而将其与东晋初的玄言诗等同视之。钟嵘与檀道鸾各自指出了郭璞《游仙诗》审美动因的一个方面。而今人在论…  相似文献   

6.
东坡论诗美     
苏东坡从自己的文学观点及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极高的鉴赏水平出发,提出了对诗美的看法,真朴、味、趣。真,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形似神似,描写真情实感;朴,古朴平淡自然之美,返朴归真意识,不是粗俗平庸,淡而无味;味,“美在酸咸之外”的诗味之美,指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指出诗歌艺术的特质之美:趣,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趣为意趣 情趣。新意,反对好奇务新。  相似文献   

7.
浅谈情感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袁福成所谓“情感教学法”,就是从“动之以情”入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寓理于情、寓理于景、寓理于趣、寓理于物,把现论知识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以情激情,触景生情,以趣引情,以物异情...  相似文献   

8.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体”美在机趣,诗歌便相应具有笔法曲折、思致新奇的表现特征;不过以“趣”为诗歌审美核心也给“诚斋体”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趣"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趣"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趣"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发展到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趣"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词趣审美内涵、特征、形态、生成与创造等方面的论析。上述两个维面,将"趣"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曲的压卷之作,《西厢记》是蕴含着深厚的古典喜剧内涵的;而作为明末社会《西厢记》评点系统的中心,署名李贽的《西厢记》评点则蕴含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古典喜剧审美趣向。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西厢记》评点主要表现出以情为本、以趣为尚及以自然为至境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韵文由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格律,其美学趣味在总体上以中和之美为主,然而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其发展规律是,先秦格律以阳刚美为主的美学趣尚,汉魏六朝格律以阴柔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唐宋格律以中和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元明清格律对阳刚美趣追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有关工具,对《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6年的论文高被引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发现:高被引论文在引用层面对学报的贡献度远远超出一般论文;前20位高被引论文的选题较好;发文10篇以上的机构有29所,主要以省内机构为主,成都大学本校作者发文1037篇;被引论文中,旅游、中国语言文字、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名列三甲,"大经济"学科平均贡献率相当丰厚,堪称地方高校学报高影响力生产的主力军;在高被引论文作者群体特征方面,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职称以副高及以下为主,学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高被引论文生命力旺盛;高产作者与高影响力作者并不完全重合。提高学术期刊高被引论文生产的策略:一是研究高被引论文的选题策划,为编辑组稿指明方向;二是针对高频作者机构开拓更加广阔的组稿领域;三是高被引论文贡献度高的"大经济"、旅游、语言文字、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应为今后用稿倾斜的重点;四是扶持、培养中青年作者包括硕士研究生作者,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随时关注、分析单篇论文被引情况,并及时进行刊后传播,以提高其被引生命力;六是优先从高产作者与较高产作者中精准组稿,打造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以增强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生产力、增强被引论文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禅宗抉择正见(决定之趣)与修行见道之间的关系。决定之趣是对大乘究竟胜义的决定趣向、是于所缘境究竟印持的决定解、是屏蔽歧途的佛法正见。依决定之趣而见道所跨越的三重境界:第一,理解力的境界。理解力本身不存在跨越凡夫世界的可能性,但与其伴生的慧观力及信解力,尤其是决定之趣的力量可以实现这种跨越——见道是理解力的尽头,也是决定之趣的直接正受;第二,由决定之趣成熟引发见道。"决定之趣"源自佛心,顺应佛果,与见道是依果起修、互为因果的关系,二者同一属性不同质地,同一范畴但有高低。在修行过程中,决定之趣作为"相似胜义"是指明圣道唯一方向的决定性正见,是防范修行过程发生歧变、偏离正道的根本保障。若决定之趣已建立,无论当下还是他时,见道必定无疑。第三,决定之趣是以法界为本位,修行由见道的作用而进入并亲证法界。这条修证路径的关键,依汉传佛教禅宗的教授就是"万善同归法界""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巧设提问、目标教学都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引"既是一个词调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词体名称。历来对"引"的解释主要有:以"引"为曲,认为"本是古代琴曲的名称";以"引"为唐宋大曲之乐段,"犹如大曲之散序";以"引"为仪式活动中的"导引"或组曲调首曲,如戏曲之引子;以"引"为一种歌唱方式,或是"引唱""歌引",或是引申曼衍。"引"体含义丰富,并随着词体历史形态的变化而演变,不宜单从某一个方面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末"性灵"文学思潮趋于衰颓,清初古文复兴的大潮中,汪琬倡导文本六经与盛世之文,其古文根柢六经,崇尚法度,追求昌明博大之趣,堪称"清文"的开山.然其嗜引经传之语,斤斤于法度,乃至援八股文法入古文,创作上也存在不少弊端.总体以观,汪琬古文代表着清初古文发展的潮流,并对清代古文的发展演变与理论建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感兴是知、情、意、趣的综合表现,即人"物色万象,爽然有如感会"的精神情状。具有"随遇发生,随生而盛"之特点的感兴,实质上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对存在的领会的体现。知、情、意、趣之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就是诗人之胸襟,也就是叶燮所说的"诗之基"。对于诗歌创作乃至任何文学创作来说,出而为情必显情之趣,出而为景必显知之趣,出而为事必显意之趣;而无论作品是重在为情、为景抑或为事,都必然是情、景、事浑然一体的,这就意味着,任何文艺创作都有知之趣、情之趣和意之趣灌注其中,也就是说,感兴之所以在文艺创作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就因为它是知、情、意、趣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9.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体现在戏曲批评中,它在明代始得到引入和阐说,曲论家们主要从戏剧语言运用、技巧表现等角度论及到"趣","趣"首次被标树为了戏曲审美的本质所在;延展到清代,"趣"在戏曲批评中运用更为广泛,曲趣论得到进一步拓展,曲论家们对"趣"作为戏曲审美的本质、曲趣的表现范围、生成、特征等进行了更为切中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文中提出了以情激趣、创境激趣、以新激趣、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数学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等5条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