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行动.基于专业教师视角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研究,对进一步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首先,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意义;其次,从教师队伍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关系,分析目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从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研究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路径.专业教师应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体作用,为全面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时具有一定的难度。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然后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网络平台建设、资源挖掘利用、制度与机制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最后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以及过程化考核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而言,数字化转型既是机会又潜藏危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趋势,并引发其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技术媒介等方面的逻辑转向,表现为从集群化“思政课+专业课”到数字化“大思政课”,从思政知识“口耳相授”到数智思政“具身沉浸”,从思政课堂“云上平台”到课程思政“数字生态”。其间,亟待澄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理性、内容理性与过程理性,秉持课程思政教育思维与数字思维,兼顾思政理论知识与虚拟仿真体验,协同“三全育人”与思政数字治理。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实现共生发展,需要警惕数字技术异化,重塑高校课程思政的制度体系;分类组建数字联盟,打造高校课程思政的数智生态;探索多元表达方式,构建课程思政的数字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知识育人的基本遵循。了解和掌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机制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华中师范大学34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重点教学内容来看,课堂教师能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进一步采取因子分析和Logit回归发现,学生获得感、教师能力以及课堂启发性成为影响“课程思政”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但是否是示范课堂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要使“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必须坚持在“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上持续努力,突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带回”“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视野中,重视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是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四个回归”,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借鉴CIPP模式,采用文献调查法研究高校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情况,发现课程思政评价过多关注结果而忽略课程实施过程或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从课程思政教育环境、课程思政资源配置、课程思政实施环节、课程思政实施效果4个部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旨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工作路径和制度安排,是构建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机制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高校应从目标、制度与要素出发,对政治性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来设计课程思政切入点,从课程、教材、党支部三个关键因子出发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河北农业大学按照“学校整体设计—学院主体责任—党支部(教研室)主导—教师具体落实—教学督导和专家协同参与”的工作思路,做到把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模范带动与全员跟进、经验传承与方式创新、精准设计与发散用力相结合,建立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管理体系的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价值引领力量、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示范带动效果的全方位评价,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从教育政策、外语学科属性和外语教育现实需求三方面分析了实施外语课程思政的理据。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五条路径:1)创建校院两级组织保障体系;2)按课程分类挖掘思政教学内容;3)融课程思政于外语课堂教学全过程;4)提升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5)健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应结合学校特色及原有办学理念,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体制机制,探索课程与思政融合融通方式路径,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教材建设、课程评价、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力,构建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应遵循政治性、融合性、实效性等原则,着力从评价内容、评价机制、评价体系、评价场域等方面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思政特点的评价模式,并在实践中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结构,进而激发课程思政内生性改革,推动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质效。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肩负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量,结合既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实际,着眼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服务保障,优化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机制、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保障机制,乃是补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薄弱环节值得关注的方面。这三重机制着眼于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能动主体、关键环节和基础支撑,从主体维度、内容维度和保障维度三个层面共同构筑了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在体育课程健身基础上,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育心功能,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与原则;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既要做强体育课程本身,又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学段贯通,体育课程内部联通;需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创新;需要融合联动,实现课程融合联动,师资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共育;需要强化保障,构建制度、物质财力保障,建立评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蕴涵主要体现在智慧科技赋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开拓变革、智慧服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落地,以及智慧融合助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代化创新等方面。基于学科专业特点优化思政融合口径;聚焦教学主环节,精准定位思政融合靶点;增强教学质量评价功能,促进思政融合效果,是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位点。构建导向驱动的持续发展机制、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精准迁移的平衡识别机制、常态评估的动态调整机制,能够保障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运行。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教育模式从精准到智慧的转型;以跨学科内容聚合应用为导向,凸显教育实践的内在特质与原则;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支撑,强化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以教学案例示范云平台的开发为基础,激活智库资源的可操作性提升,是实现智慧教育嵌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工程训练融入课程思政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教师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手段落后、思政元素浮于表面等一系列痛点问题.文章以湖南工程学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提出从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搞好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方案、创新课程思政手段和实习指导老师言传身教等方面,探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策略.实践表明,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节约环保理念、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引领示范效能.  相似文献   

14.
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思政课网络课程的运行要建立相关机制,即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教师全身心投入网络教学的激励机制、网络课程信息更新与系统维护机制。推进思政课网络课程运行机制建设,是促进思政课网络课程的规范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源泉,更与课程思政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同源性。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合力体系薄弱、授课方式单一、解析深度不足、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校、院联动,通过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地方文化的思政元素挖掘以及全过程多形式的考核评价,实现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一个高校和教师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材料力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具体措施。力求推进《材料力学》课程思政落地生根,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实施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思政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可以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以课程思政为中心,分析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其中的共生点,寻找教师党支部在推进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制度、书记带头、群众参与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加强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课程思政有其生成的理论、实践和问题逻辑.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以挖掘思政资源为前提,以融入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增强教师意识能力为关键,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及评价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意味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提出的重要意义,要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要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评价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过度强调以量化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不足和弊端,将“学习体验”作为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的核心。以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体验为中心,在多元化、开放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指导下,将思想、道德、政治以及法治四个思政素养体验作为评价观测点,构架起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的操作性框架。基于学习体验的高校课程思政过程性评价对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目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