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信托起源于英国,对英国普通法与衡平法互动的双重法律体系有强烈的依赖。与大陆法系相比,双重法律体系又是英美法系特有的法律现象。因此,大陆法传统国家移植信托需要先行解决一系列问题。由于立法时没有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大陆法国家移植信托所遇到的问题在我国信托法中都体现了出来,并直接影响到信托法的适用。而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还是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因此,本文以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我国现行信托法的规定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成功引进信托的大陆法国家的做法。最后以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启发,重构我国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设计。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我国面积较小的一个省份,尽管面积不大,但各种宗教活动却异常兴盛。目前,仅正式登记的宗教就有12种之多,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一贯道、天理教、轩辕教、大同教、天帝教、理教和天德教,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民间信仰。其寺庙与教堂的平均密度也高居全球之冠,据台湾“内政部”1995年底的统计,岛内现有寺庙与教堂计1.7万座,差不多每2平方公里即有一座,大约每个村落即有2.5座左右;参与各种宗教活动的人数(包  相似文献   

3.
从论证遗产信托在中国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出发,指出了现实中妨碍遗产信托发展的现行税制和法律不完善及缺失的问题.在立法层面上主张,在民事信托方面放开受托人的资格规定、取消信托产品的规模限制,在税制上运用导管理论,制定配套的信托税制和完善信托工商登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著作人身权信托进行研究的学者只有刘丹冰教授和杨延超博士,但两位学者对著作人身权是否可以信托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且这两种相反的观点均有商榷的余地。著作人身权虽然与民法上的人格权有相似之处,但著作人身权不属于人格权的范畴,因此,不能以著作人身权是民法上的人格权为理由而认为著作人身权不能信托。另外,由于法律的相应设计,著作人身权不进行信托也能达到信托目的,而且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或著作权人的权利,著作人身权不宜信托。  相似文献   

5.
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庭抗礼是信托财产产生"普通法所有权"和"衡平法所有权"的根本原因.中国不可能因为没有衡平法而由此永远与信托制度绝缘,但信托法移植到我国以后,其运行环境是在大陆法系的框架下进行的,我国既没有双重所有权的理念,也没有衡平法的传统,因此在我国的信托立法中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成为立法中的"真空".事实上,信托移植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是否采用双重所有权的形式,而在于实现信托制度的核心功能:理财功能和防范功能.分析表明,如果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法律移植的难度,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受托人的理财功能,同时对受托人的防范功能同样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由受托人享有所有权是我国移植信托制度的可行性选择,建议我国在信托立法中明确将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赋予受托人.  相似文献   

6.
论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信托财产共有权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法系国家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采取“双重所有权”模式,这在其特有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是适宜的;而大陆法系的民法传统无法兼容这种所有权模式,信托财产归属问题就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完善信托制度必须解决的理论难点。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在大陆法系法律传统的框架下,应构建信托财产共有权制度,以解决信托财产所有权问题,这也是我国信托立法的唯一选择。这一制度选择不仅在应然层面具有保障与平衡当事人利益等其他相关学说所不具备的诸多价值,而且在实然层面也与我国固有的物权理论相衔接,具备制度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信托法看中国信托法的立法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是亚洲第五部信托法 ,它在总体上是肯定的 ,但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 ,从立法角度看中国信托法的条文 ,其定义非常明确 ,它构筑了信托的基本结构 ,但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 ;其次 ,从释义方面看中国信托法的条文 ,其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周全的地方 ,在释义时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应该规定得更加明确和严密 ;再次 ,从经济方面看信托活用的效用 ,信托作为财产管理的制度具有无穷的效用 ,应该“用活”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赖而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管理、处分该财产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由于中国财产权制度沿袭大陆法系单一所有权的理念,加之相关制度设计不健全,信托财产权归属处于不明状态,淡化了信托财产作为物权制度的属性,损害了信托财产的破产隔离功能,扰乱了信托法律体系内部设置。为促进中国信托业健康发展,促使信托目的的有效实现,有必要在信托概念上体现信托当事人的财产关系,同时引入源于英美法系的信托财产所有权之精神,即双重所有权,以有效保护信托关系人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9.
信托财产是信托关系的基本要素 ,由于信托的特殊性 ,信托财产与传统民法的财产有很大区别 ,正确给信托财产定位 ,是信托业得以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信托财产的一般特性在于其人格性 ,而这种人格性的赋予是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动因。尽管信托财产人格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偏袒 ,但从社会成本而言 ,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当然 ,对信托财产的人格性定位并不绝对化 ,由于利益平衡的需求 ,往往在特定情况下对信托财产予以人格否认。我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的定位比较模糊 ,因此我国《信托法》应当进行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10.
台湾寺庙管理导入ISO认证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ISO认证于寺庙管理,可以促进台湾寺庙朝良善风俗之发展。经由深度访谈途径,将访谈结果,以卡方检定与因素分析汇整出寺庙管理问题。另分析已通过ISO认证的四个宗教团体案例,引用ISO管理制度模型,提出一套适合台湾寺庙管理之规则,以期能提升宗教团体素质,促进台湾寺庙朝良善风俗管理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