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导了基尼系数的定义式,并给出了计算基尼系数的收入分配参数法、梯形法和回归法三种计算公式。为基尼系数的理论表述及实际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基尼系数的概念和定义式,分析了3种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推导了国家统计局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这个分析和推导过程使基尼系数从概念世界走向现实生活,深化了对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澄清一些有关基尼系数的错误观点。基尼最先独立提出后人所称的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计算无须以洛伦兹曲线为基础;基尼系数只是衡量某个统计指标在另一个指标间分布平均情况的一种工具,用于衡量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时,既与包含价值判断的平等无关,也与收入差距无关。  相似文献   

3.
对离散样本数据下基尼系数的算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和分析,并结合通过调研得到的河北省黄骅市孔韩庄村居民2011年的家庭纯收入数据,模拟计算出同一样本数据各种不同分组体系下样本的基尼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离散数据下基尼系数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对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差距是产生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但收入分配差距不绝对等同于贫富差距。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如何更能反映贫富差距呢?应用考虑生活消费成本的居民实际收入代替居民名义收入计算基尼系数,同时辅之以变异指标等,方能对贫富差距作出较为客观、真实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为便于分配农转非指标,确定耕地保护政策实施的重点对象,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耕地消耗的空间差异性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根据基尼系数原理,从理论上构建了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和单位GDP耕地消耗量的基尼系数及耕地消耗的绿色贡献率,用于分析经济发展、耕地分布及耕地消耗的空间差异性.并以湖北省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其12个地级市之间的人均GDP基尼系数、人均耕地面积基尼系数、单位GDP耕地消耗量基尼系数及各个市的耕地消耗绿色贡献系数,分析了湖北经济发展及耕地消耗的空间差异性.研究结论表明利用基尼系数及绿色贡献系数的原理,能够较好地分析经济发展、耕地分布及耕地消耗的地域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也随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流行的经济学语词之一。但是,对于如何计算基尼系数国内现有经济学文献很少论及,为此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收入不平等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基尼系数偏重于衡量收入分布的结果而非过程,这是因为基尼系数的计算忽略了收入中闲暇的价值。在"全收入"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构造"全收入基尼系数",利用"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数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有钱有闲"阶层在中国的出现,导致传统的基尼系数对总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估了17.5%。这个结论强化了闲暇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拟合洛伦茨曲线、计算基尼系数的统计分组适采用对称的、较均匀的比重分组方法,大拇指分组各组比重分别为10%、10%、20%、20%、20%、10%、10%,分为七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用不同分组方法计算的基尼系数,它们之间的可比性可以通过补偿系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用实际人均年收入计算出1991-2010年间中国大陆的地区基尼系数,并将该系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不均衡的指标。通过SUR模型分析讨论以下3个问题:分解地区基尼系数得到的各成分,哪个占地区基尼系数的比重最大;经济增长与地区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所得的各成分关系是否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实际教育投入对地区基尼系数是否有显著的影响。结果显示:分解所得的组间基尼系数占比很大,约为地区基尼系数的75%;SUR模型回归结果得出实际人均GDP年增长率的1次差分与地区基尼系数1次差分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形态,并首次解释了过往关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不一的原因;加大实际教育投入能减小地区基尼系数及其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的公平性问题,计算2000-2011年中国居民电力消费的基尼系数,结果表明:全国、城乡和区域居民电力消费均已达到非常公平水平,且全国、城乡和区域居民电力消费基尼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差异客观存在,相关部门须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电力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尼系数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居民收入分配合理与居民收入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持续攀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尤为明显。为此,笔者首先以动态的方式,利用线性拟合方程,拟合并预测了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说明其变动的趋势;其次,从历史的、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基尼系数过高的原因,认为基尼系数过高与我国垄断有关,但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社会体制快速转型的经济背景有根本性的关系。当今,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已达到并超过国际警戒线,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使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处于合理的范围,处在库兹涅茨的倒U型的左半部分。  相似文献   

12.
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标都是衡量不平等性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它们的分解能进一步对不平等性进行因素分析。本文阐述了这两种指标对不平等性的刻画,并对它们的分解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结合同一组数据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基尼系数与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界通常以基尼系数的大小,作为衡量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依据,是对基尼系数与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误解。一个国家基尼系数的大小,与这个国家居民的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没有关系。马克思经济学的等价交换原则是衡量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初次分配工资分配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各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占比作为分析指标,经分析研究所得结论为:低、中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占比与分配率负相关,分配率所代表的初次收入分配总量性影响对中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影响较大,中、高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占比都与城镇居民基尼系数正相关,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代表的初次收入分配结构性影响对高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影响较大;并针对各阶层的特殊性对各收入阶层旅游消费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机会集多样性评价中,基于机会项的空间分布状况建立评价模型是一类重要方法。与机会集多样性水平仅由机会项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决定的观点不同,提出了机会集多样性水平由机会项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均匀状况共同决定。以机会项间距离的最大值代表机会项分布的范围大小,以机会项间距离序列的基尼系数代表机会项分布的均匀水平,并给出了基于两者构建的机会集多样性评价规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AreGIS软件,分析了山东省各地市1999,2003,2007年的人均GDP和三产结构,直观表现了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并采用基尼系数分解的数学模型探讨山东省1999--2007年间因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基尼系数的变化的原因,发现影响其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三次产业基尼系数的变化所导致的集中效应的变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基尼系数的改变.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一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估算及其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978~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发现近五年来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提升,平均为30%。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对TFP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将拉大收入分配差距,TFP每提高1%,基尼系数就提高0.4%。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科技投入配置、促进人力资本提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目前各地区间仍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剖析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是实现数字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以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出各省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东中西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来考察经济社会因素对数字经济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六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而新疆、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2013—2019年均增长率最大的地区是重庆,增幅达8.4%,其次是西藏、贵州和四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4%和4.8%。中国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阶梯递减的趋势。从时间分布来看,2013—2019年间,中国中西部整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但东北地区省份数字经济水平处于波动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明显。数字经济在东中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所引起,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