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地域环境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和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地域环境成为建筑外观设计借鉴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地域环境的千差万别,所形成的风俗文化,建筑性格多种多样性等集中进行阐述。旨在建筑的共性中寻找个性之美,突出地域特征,展现丰富的地域文化,传达独特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五材并举"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运用原则,即根据各种材料的特性,恰如其分地对其进行运用。土、木、石、砖以及瓦作为传统材料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得到应用广泛,后来,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型材料的出现逐步取代这些传统材料的应用。在如今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大环境下,要求不同的地域文化都富有其个性与生机。地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范畴中极具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着各个地区与民族的历史文脉、社会传统、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可是,随着科技、信息、经济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在追求外来文化的同时,对本土的地域文化逐渐模糊与淡忘,很多地域的亲和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也正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逐渐消逝。本论文以王澍一系列代表建筑作品为例,来探讨如何通过用木、石、砖、瓦等传统材料来表达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曾万涛 《城市》2008,(6):76-79
一、城市群地缘文化文化是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到基础性作用.地缘文化就是在一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因而各地文化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地缘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对属于他们的那部分地域加以组织、利用和加工的结果.可以被视为“环境的人为部分”。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人类活动形成了地缘文化系统,而人、文化、环境则是地缘文化系统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在当代的地域美术与风格流派语境下,我国当代油画在南北地域性差异所形成的异同。本文通过分析张冬峰、白羽平、沈行工、任传文等一批当代著名著风景画家及其作品(并非个案分析,而是从总体特征,特点进行分析),简要分析和论述在当代的地域美术与风格流派语境下,我国当代风景油画在南北地域性差异所形成的异同等特点及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商业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蚕食历史建筑,破坏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历史建筑是人类发展痕迹的见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域文化。保护历史建筑也是保护地域文化。粤港政府在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分析粤港两地历史建筑保护措施,提出对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我国的高校建设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各地高校不断新建与扩建的过程当中,高校景观设计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必然是功能构成中的主体要素,而校园景观积淀着校园的历史和文化,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生活设施、教学设备要素的相互组合,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蕴含着潜在教育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景观的生态、文化功能的具体阐述,展开对未来高校景观设计中景观艺术的生态与文化要素的研究,并试图为创造出既能体现自然生态又能体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生态的高校景观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学府招生规模总量与增长率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别。通过对2008年我国各区域高校招生规模实效的整体考评能够看到:地区高等学府的数目、地域GDP与地区高中应届生数目是地区高校出现差别的首要元素;各区域高校招生规模的整体效率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别。所以,应约束高校招生规模整体效率不甚理想的区域扩大招生规模、激励整体效果好的地域扩大招生规模,最后将实效低的地域的扩招过渡到实效高的地域扩招,这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合理化、高效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蔡桂如 《现代妇女》2013,(12):I0052-I0053
泰州哲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也是泰州区域优秀文化的突出体现。泰州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派的生态思想,尤以儒派之一的泰州学派生态观最为鲜明。泰州学派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主张,升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鲜明的泰州地域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中美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来看,中美文学中的诗歌大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我们通过分析这些诗篇的地域性,可以很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地方风土人情,更好地中美文学的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以中国第一部诗歌《诗经》和美国诗歌《海湾圣诗》等几部作品为典型,以期在诗歌的鉴赏基础上,掌握中美文学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这对中国地域建筑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与中国地域建筑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如何在潮流发展中保护地域建筑和开发地域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文中选取典型地域的建筑类型,挖掘地域建筑和文化之间内涵,提出地域特色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并存,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域性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但两者并非截然的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存的关系。近代北碚的城乡风景园林建设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化的渐进调和,并通过基于乡村现代化的城乡整体风貌营建、基于公众参与的园林场所组织和基于地域风景资源的园林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实践途径,建设了花园式的城乡环境。此外,强调人与风景的渐进式调和,将风景园林作为地方集体精神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体现了地域性生活是地域性风景的真实内涵,对于当代风景园林地域性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实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星村镇的发展实践为山地城镇建设的剖析标本,将地域性的文化基因、文脉特质等内容融入到其城镇建设模式的分析之中。基于对星村镇特色要素与功能的梳理,确定自身的区域发展品牌,引导形成其发展定位,并通过发展定位传递到城镇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经济承载、空间特色凸显和空间方案建构等具体内容之中,指导星村镇"茶—文化—旅游"三元协同的镇区建设模式成型。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地区建筑创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呈现巨大的时代变迁,逐步形成传统地区特有的地域建构机制。然而此段历史在徽州建筑相关领域却鲜少论及。文章立足于1980年代以后在徽州地区所进行的建筑地域性实践,试图从地域渊源、类型演变、自然场所、乡土营造以及城乡共生等诸多方面阐释应对时代变迁中的地区新生价值,探讨当代徽州建筑地域性建构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思政课大环境要求思政教育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为此,我们对大中小红色文化传承问题在其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育人助人效果,旨在具体论述陕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充分论证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并阐发其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所呈现的地域意义,从而以小见大,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路径发展、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承与研究,为国家"大中小一体化"红色思政文化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地域性对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创作,艺术设计构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随着人类地域性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虽说优秀的艺术设计没有地域之分,但是不同的地域始终创造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溯性地介绍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历史脉络,通过对19世纪的风景造园运动、芒福德等对国际主义的批判及与传统地域主义的决裂、1981年批判性地域主义第一次被提出这三个阶段的介绍,在时间维度上梳理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从萌芽到探索再到正名的过程。同时,作为一种建筑思维,笔者探究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当代其它建筑理论的关系,即作为批判性的地域主义,其与其它地域主义的共性与区别。最后,以对巴格斯瓦德教堂的空间分析为例,解读了弗兰姆普顿所定义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核心六要素,从而从本质上了解了区分和识别批判性地域主义作品的特征,也就从建造手法层面上明确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