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炯明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东辛亥革命的面貌,也约略显示出一位搏击于辛亥革命激流中的某种缓进派形象。它体现在陈炯明从企求立宪改革到致力于民主革命的渐进过程、他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的表现、在裁撤民军问题上、以及广东二次革命之所以迅速失败上。但总的来看,陈炯明对广东辛亥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最近我们翻阅旧书报,发现廖仲恺在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上的演说《农政与农业团体之相互作用》,为迄今所出诸种廖仲恺文集所未收.这篇演说词刊载于1922年11月广东地方农林试验场编印的《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报告书》(藏广东中山图书馆)中.据记载,这次展览会举办于3月1日至10日,廖于3月6日下午演讲.报告书篇首冠以陈炯明像,署为"广东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会长",继刊陈炯明和时任广东临时省长陈席儒分别写的序言.随后除刊登廖的演说词外,尚有陈炯明、林森(时任广州国会参议院  相似文献   

3.
当年陈炯明、胡汉民指控黄世仲为所谓"叛军"首领私购枪械的罪名,纯属捏造;陈炯明拘捕黄世仲,是缘于黄世仲领导的督办处民军激烈的"拥孙倒陈"、"拥黄倒陈"举动;黄世仲后来未经审讯,被胡汉民下令枪杀,实与当时广东的政局形势、陈炯明在广东政坛的特殊地位、以及帝制推翻后革命队伍中依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专制意识有关.认为黄世仲是胡汉民与陈炯明政治斗争牺牲品的观点则缺乏根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陈炯明在护法运动期间的重要地位几乎被忽略。由陈炯明政治理念以及闽南护法区政治革新可见,陈炯明是闽南护法区的直接指挥者,其个人政治素质对闽南护法区的政治革新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护法运动的重要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5.
共产国际联合陈炯明的尝试及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在正式确定以孙中山为同盟者前 ,曾试图联合陈炯明 ,并抱以很大希望。但随着陈炯明的叛变和倾向英帝国主义 ,共产国际被迫弃陈联孙。共产国际联合陈炯明 ,既有陈炯明是“革命者”的误读 ,更有功利性实力标准的考虑 ,也正因为如此 ,共产国际联合陈炯明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国史上 ,陈炯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并非一开始就是军阀。国民党因为他炮轰总统府 ,认为他是革命叛徒 ;共产党因为他搞“联省自治”而抨击他。众多论著都只谈到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关系 ,却不提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但实际上 ,在他驻军漳州和主持粤政时期 ,对传播社会主义思潮 ,对革命势力在广东的发展起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对他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尽可能做到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清末时期,广东不少女子负笈东渡,她们当中有人思想温和,听从父命,亦有人思想进步,勇于尝“新”。在面对国内爆发辛亥革命战争时,不少女子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救国活动与女权运动。但进入民国初年后,因国内局势动荡,这些进步女子受丈夫政见、女权运动受阻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淡出了公众视线。在不同时代,她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们在选择中顺从传统或超越了传统身份的禁锢,也在选择中顺从了时代的发展。不论是超越,还是顺从,她们的时代选择共同书写了清末广东留日女子为家国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从纵、横两方面论述陈炯明是其理想--民主联邦制理想的真诚信奉者,以及他与同时期其他谈论联省自治者的区别;继从四个方面评价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方案,指出他对中国实施民主联邦制作了相当精细的设计,崭露出他对中国和世界情势的认真思考及力图对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应对方案,且具有某种实践性格;同时,论证了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所具有的新旧交替交错的特色以及循此展现的社会属性;最后分析了陈炯明民主联邦制方案未能实施的原因及其意义,着重阐述陈炯明和他所创立的致公党与孙中山和中共从离到合、又从合到离、最后归于合的曲折历程,以说明陈炯明和致公党所代表的中间阶级所 走的第三条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基督教国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似乎凸显为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经历了历史上的牺牲和痛苦的奋斗之后,西方妇女至今才开始获得《古兰经》在十几个世纪前就已为穆斯林妇女所确立起来的地位。《古兰经》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却不相同的权利这一事实表明,伊斯兰教破除了犹太—基督教传统有关"夏娃"是人类犯下"原罪"的罪魁祸首的情结,真正给予女性应得的权利,承认并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上的禁酒运动分为戒酒、禁酒和废禁三个阶段,不论在哪一个阶段都有妇女的积极参与.禁酒运动与那个时期的女权运动具有高度的同步性,两者互相发展壮大、相得益彰.禁酒运动为女权运动提供了载体和发展机遇,而女权运动的政治化促进了禁酒运动在不同阶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陈炯明与汪精卫都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从民初广东都督选任风潮中开始产生交集;到二次革命时期,两人又不约而同地高唱南北议和之调;直至漳州新政时期,两人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六一六”兵变之后,汪陈关系渐行渐远。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汪陈离合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汪陈关系之合,乃是二人性格志趣惺惺相惜;汪陈关系之离,很大程度上以孙陈关系为转移。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私谊,这种私谊的保持具有一定限度,即尽量以不危害其政治生命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整个女权运动历史中,还是在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历程中,伍尔夫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将女性主义引入诗学领域的第一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经验性和非政治性等鲜明的形态特色.重视这些特色有助于重新认识伍尔夫在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并从中获得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炯明作为民国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孙中山从政见分歧演化到兵变决裂,这其中的是非曲直非常复杂。孙陈二人关系的这种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中既有个性的因素,也有对诸如北伐之类问题不同政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其他各派女性主义的起点。在法律上他们主要主张在现存体制内部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利,这有力地推动了女性在教育、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的获得。尽管其法律思想具有不可避免的理论局限,但对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无疑起到启蒙作用,并为整个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家族女性主义法学是基于对中国女性问题的长期探讨而提议构建的一个女性主义法学新流派。中国女性的现实处境是其主要社会关系和场域均围绕家族而展开,亲属关系和婚姻关系构成了家族女性主义法学之家族化的理论背景的基础。在中国女性家族化的事实或这个独特问题的基础上,家族女性主义法学可为中国女性从家族体系角色中解放出来提供正当性基础,完善中国法律保护女性的法理依据和文化依据,同时使受家族支持的关系正当化和规范化。要实现以上目标,运用包括法律在内的多种策略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考虑中国特有的家族化背景的同时,中国女性权利保护的相关立法也可以参考西方由自下而上的女权运动带动立法行为的模式,将女性主义法学理论转变为具有实效的社会规则。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中德俄联盟经陈炯明向外报泄露后,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列强诬称为“过激主义”和“亲布尔什维克”。英法新闻界指称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阴谋。北京政府表示“密切关注此事”。政界人物曹锟和吴佩孚也立即声明“与孙中山没有任何关联”。社会上也不乏为陈炯明的叛逆行为辩护者。孙中山不得不发表声明,澄清事实。上海《民国日报》为中德俄联盟辩护。中共认为这是关系中国民族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遗余力地宣传与辩护。共产国际和苏俄也支持中德俄联盟的宣传。从对中德俄联盟的态度和反应可以管窥国共两党与帝国主义、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22年8月,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成立,随后浙江、上海、天津、南京、山东、湖北等地相继成立,其主要活动为女权宣传、女权请愿、于民权运动中争女权,如参加取消治安警察法运动、裁兵运动、声援工人罢工、支持学生运动等,同时还致力于女工保护、争取男女教育平等、参加国民会议运动等,其斗争锋芒直指封建伦理道德和军阀统治。女权运动同盟会是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初步尝试,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指导和影响贯穿女权运动同盟会发起、成立、发展的全过程。女权运动同盟会在唤起妇女觉醒,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妇女群众贯彻民主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