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正说起玩儿鹰,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历经唐、宋、元、明、清,玩鹰历来就是帝王、达官贵族的嗜好。而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诗画中以鹰为题材的佳作也不在少数。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玩鹰的人群主要是前清的遗老遗少及一些新贵,总之,是有钱的大户人家。他们往往还雇用专人为之捕鹰、训鹰、放鹰。前清  相似文献   

2.
缩小自己     
在美国加州的岛上,有一种鸟叫美洲鹰。由于市场上有人高价收购,当地人对美洲鹰进行疯狂的捕猎,导致美洲鹰在岛上绝迹,人们再也看不到它的踪影,认为这个物种已经从世界上消  相似文献   

3.
察罕脑儿行宫是元朝君主在塞上草原设立的最重要的行宫,在元代又称白海行宫,遗址为河北沽源县小红城。这处行宫始于世祖初年,后不断扩建。《元史》中记载的"阿失答不速皇城"很可能就在察罕脑儿附近。元朝君主在察罕脑儿行宫接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佛事活动。此外,还以察罕脑儿地区为中心,举行大规模的鹰猎。鹰房(昔宝赤)万户、昔宝赤八剌哈孙总管府、云需总管府的设置均与元朝皇室的鹰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察罕脑儿行宫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对认识元朝帝王政治活动和两都巡幸生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毋庸讳言,从生命科学角度讲,因为染色体的原因,"神人"支格阿龙不可能由"鹰或神鹰或神龙鹰"感孕而生;人也不可能由"龙"抚育成长。目前,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在翻译成汉语时或彝族后代在传承过程中,都把文本中的"dit氐"翻译或解释为"雕或鹰",这种解读有些偏差。史诗中让濮莫妮依感孕的"鹰"和哺育支格阿龙成长的"龙"分别象征什么?它要向后人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寓意?本文从生命科学角度窥探《支格阿龙》,提出"鹰"是男根的象征,"龙"与汉文化相通,是男人的图腾物之观点。以求文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偶检五十年代出版的《通报》(T'oung Pao),在第46卷里看到有一篇题为“唐代的鹰猎术”(Falconry in T'ang Times)的长文,是美国的沙费尔(Edward H. Schafer)写的。 沙氏此文虽然以介绍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肉攫部》为主,但对于和鹰猎有关的问题,例如鹰猎的起源、分布、技术、有关的文献和遗物等等,尤其是技术方面,都作了广泛的搜集,提出了一系列有趣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79年商务印书馆修订版《辞源》第三册第2263页“社长”条云:“古乡官,即里正。《全唐诗》十顾况《田家》:‘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元代,凡十家立一社,择一人作社长,位低于里正。《元史·刑法四·捕亡》:‘诸奴婢背主而逃,……邻人、社长、坊里正知不首捕者,笞三十七。’参见‘里正’。” 这条解释,除所引《全唐诗》词义不明外,其所言元代的情况有两处错误: 第一,元代“凡十家立一社”之说不能成立。社是元代的地方基层组织,从渊源上讲承袭于金代,而又有较大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至元七年(1270)二月,元世祖在建立司农司的同时,颁布了立社法令。法令规定:“诸县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为一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意象,鹰多次出现在李白的诗歌中。这其中有喻人之鹰,有自况之鹰,也有运用典故中的鹰,更有狩猎场上上下翻飞的雄鹰。不同的鹰意象代表了诗人不同的思想意蕴。鹰已经成为诗人自我的外化。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以为自己是一只鸡。鸡笼里的幼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  相似文献   

9.
雕鹰     
牟家和 《社区》2013,(2):47-47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做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很难逃脱它的捕捉。  相似文献   

10.
众鸟论鹰     
一只鹰也许飞累了,停在一棵枯树的枝头上歇息。下面的枝头上,还停着带孩子练飞的燕子妈妈和它的小燕子。枯树旁的一棵矮松上,停着一群唧唧喳喳的麻雀。它们看到枯树上的鹰,纷纷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1.
鹰和云雀     
纪伯伦  吴岩 《可乐》2011,(3):52-53
一只鹰和一只云雀在高山的岩石上相遇。云雀说:"祝您早安,先生。"鹰鄙夷地瞧着云雀,有气无力地说:"早晨好。"云雀说:"祝愿您万事大吉,先生。""是啊,"鹰说,"我们是万事大吉大利。可你要知道,我们是众鸟之王,我们还没开口,你就不应该先招呼我们。"云雀说:"我以为咱们是同一个家族的。"  相似文献   

12.
侯菲 《可乐》2011,(1):70-71
猎鹰大赛 依布拉音右手托鹰,左手牵马,昂首立于山顶。雄鹰,男人,骏马,构成一幅苍劲的图画。 这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史诗《玛纳斯》千百年来传唱在每一个柯尔克孜人口中。绝壁上这令人振奋的画面,让人想起征战疆场的玛纳斯。  相似文献   

13.
彝族作为多民族群体的成员之一,其身份表述问题同样关涉着中国多民族文学族群身份问题的研究。从《梅葛》《勒俄特 依》等彝族史诗出发,结合当代彝族文学作品及音乐作品等,对照解析了“虎族”与“鹰之子”两种不同的表述类型,由此对彝族 自身的身份表述做一个整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4.
鹰猎对于游牧民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汉民族,放鹰除了作为狩猎的收益,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方式,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清代更是有人以此为职业。吉林省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对于鹰猎文化习俗有着较好的保留与传承,洞悉吉林省鹰猎文化的发展历史,也是对东北地方历史民俗的一种深度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 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 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 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6.
鹰在高高的天空上翱翔,也在雷电云层间游戏。有一次,它趁着艳阳天气,把万里晴空欣赏。它有些累了,便落到一个茅寮的墙头休息。对鹰来说,这茅寮可真不配它的身份。也许鸟王  相似文献   

17.
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雕塑家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  相似文献   

18.
0.1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蔡美彪先生的大作《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和“扬州出土的元代圆牌”从牌符类型上;从语言文字上作了辨析和考释。关于“兰州圆牌”,因为郝苏民曾于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过《对西藏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圆牌的译释兼论其意义》一文,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的八思巴文作过释读的尝试,故无赘述必要。而蔡先生关于“扬州出土的元代圆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基本理念,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建立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对该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程序设计。但是,从《刑事诉讼法》修改前捕后羁押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与相关制度的联系、区别来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功能定位和程序完善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要研究《水浒》的流变史,了解两种《水浒》的产生和互为消长的过程《水浒》这部书,不同于一般作品.它既不是一个人所创作,也不是同时代的作者的集体撰述;而是在许多无名的民间艺人创作和元代水浒戏的基础上,由封建文人加以综合整理成书的.到嘉靖中百回繁本的《忠义水浒传》出现,繁本才初步定型.而万历末出现的插增打王庆、田虎故事的《忠义水浒全书》,则是它的恶性膨胀.由于它是李卓吾的门人杨定见传出的,以“卓老之《春秋》”为标榜,而又经过吴中的文士冯犹龙、许自昌共同参订的本子,所以颇能吸引读者.出版商袁无涯复不惜工本插入了版画六十页,所谓“精书妙刻,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