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实体化道路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走实体化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最近在成都召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论证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新都区劳动争议仲裁院最近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向实体化、专业化迈进.将进一步推动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更加及时、快捷、有效地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副区长、区仲裁委员会主任冯静要求,要以仲裁院为中心.切实加快劳动争议的处理效率,并以劳动保障所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置近乎空白,这十分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在综合考虑了当前的立法现状、相关部门所作出的实体化建设以及人民法院的成功经验等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建立审理监督委员会,以此弥补仲裁机构监督机制的缺陷。在符合当前立法精神和实际形势下合理设置审理监督委员会,势必能够更好的配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仲裁的机构整合,更好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月15日至16日。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暨案例研讨会议在巴中召开。这次会议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紧紧围绕新时期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总结交流了近年来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办案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管理司最近在成都召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论证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特邀教授以及广东、江苏、江西、辽宁、北京、贵州、新疆、四川等部分省(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处(院)长共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工作方案》(讨论稿)进行了深入地研讨,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书。主要是指劳动部门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益争议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表现为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郫县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根本目标,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成立了"郫县劳动争议仲裁院",开通了劳动争议维权"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劳动争议仲裁办案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劳动争议仲裁院于2008年底正式挂牌成立,通过短短几年的探索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1987年,成都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立,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劳动争议仲裁行政管理机构合署办公,行政管理与办案职能不分。2000年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发展,劳动关系中呈现出主体日趋多元化,关系日趋复杂化,劳动争议日趋显性化,劳动争议数量不断攀升,处理难度日益加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要推动仲裁效能的提升,既要注重硬件,也要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仲裁文化是完善仲裁机构建设、增强仲裁信心、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队伍素质、健全运行机制的需要,要结合仲裁工作特点,合理推进仲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面推进我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试点,广元市劳动争议仲裁院于近日正式成立。这是我省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乃至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建立和完善法制型、服务型劳动保障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宽城区人社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完成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自仲裁院成立以来,宽城区人社局在重新梳理明确仲裁院与调解仲裁科职责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切实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正>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时效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仲裁时效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不仅涉及到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更决定了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处理结果。仲裁时效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在一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的情况下,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人民法院均应当审查仲裁时效期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此无争议。但对于当事人未提出仲裁时效抗辩的情况下,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掌握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有必要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赵明  韩亚莉 《劳动世界》2016,(16):27-27
“你好,请坐,先喝点水吧,有什么事慢慢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位来访者的心。这里,是吉林省镇赉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011年11月,在镇赉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成立了镇赉县人事争议仲裁院。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和风细雨的贴心服务,实体化建设,窗口化服务,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奠定了基础,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  相似文献   

16.
虽然,当前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已逐渐整合为一体,但基于事业单位所承载的公益性质和职责,人事争议仲裁还有其特殊性,在受案范围、法律适用等方面都与劳动争议仲裁有所不同。而且,在人事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仅要从法律与合同两个角度去审查案件,还要从保障公共利益的政策角度去审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坚定不移地推进劳动争议机构实体化建设——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效能建设座谈会在深圳召开@郭衍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补充和发展,其处理程序和实体规则不断得以健全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但相对于不断细化的实体性规定而言,有关证据方面的规定相对较少,且操作性不强。2007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于2008年5月施行,该法及其配套法规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引入仲裁程序,明确了在仲裁过程中涉及证据形式、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证据认定等事项,应当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按此规定,仲裁过程中的证据应当普遍适用民事诉讼的规则。但从本质上进行比较,仲裁与民事诉讼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如简单适用民事诉讼规则,对劳动人事争议中弱势一方的劳动者显失公平。因此在仲裁实践中证据规则的使用上应当以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定为原则,充分结合劳动和人事仲裁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理解和细化,才能更好地将证据规则运用到仲裁过程中,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更加严谨、公平、合理。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证据规则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围绕证据形式、举证责任、证据提交和交换、证据质证和认证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发展仲裁制度,为仲裁事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8):F0004-F0004
近年来,成都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全域实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政府规章基础上,积极创新城乡就业社保维权工作机制,深化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相似文献   

20.
广安市广安区人社局针对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新形势,枧仲裁质量为生命,认真对待每件案件。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好评。该局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坚持严格仲裁程序及“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并采取“个察跟踪、微观管理”的工作模式.将仲裁审理工作重心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