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李师师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她在小说<李师师外传>中爱国而有忧患意识,在<水浒传>中聪慧而又充满市民气息.在<续金瓶梅>中表现出对金钱的贪婪.其艺术形象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作品产生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内容的差别.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小说创作发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流传至今的鉴真传记有三部,即<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延历僧录·高僧沙门释鉴真传>和<唐大和上东征传>.随鉴真来日的弟子唐僧思托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此三部传记的撰述.对这三部鉴真传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其典故出处以及"类聚编纂"、"摘录"的编纂手法,都与长安西明寺僧道宣等人撰写的玄奘传记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列昂尼德·安德列耶夫是一位白银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 <红笑>写于1904年,是对当时正在进行中的日俄战争的直接反映,它表现了作者激烈的反战立场.作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战争及其语境下的人物作了一番全景式的深度解构.  相似文献   

4.
<艰难时世>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不朽之作.小说中狄更斯对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思潮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从而揭示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结局的根源.分析这部小说中两个典型的功利主义信徒--葛擂硬和庞得贝以及他们周围人物,指出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及其导致这些人物的悲惨性命运.  相似文献   

5.
<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明清弹词小说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再生缘>在经过陈寅恪、郭沫若两位大师的推许之后,其在弹词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地位几成定论.可是,将它与<天雨花>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它在对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以及人物反抗性格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天雨花>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古人的"南花北梦"之说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论宋翔凤以《公羊》解《论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翔凤是清代常州学派的中坚人物,以庄氏真传说<论语>,著<论语说义>.宋氏认为<春秋>微言莫备于<论语>,故<论语>中的"大义"也须从<春秋公羊>中求之.这不但为常州庄氏的<春秋公羊>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是古往今来众多<论语>著述中最别开生面的著作.本文从著作缘起、研究方法、学术特色等方面作了得失评说,阐述了其人其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建国诠真》看徐树铮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诠真>是徐树铮于1921年撰写的一本政论性著作.文章以<建国诠真>一书的主要内容为载体,分析了徐树铮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进而对这位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庐山恋":旅行、景观与电影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庐山恋>的文本及其影院放映实践是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特殊个案.影片文本经由叙事中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与意识形态变迁相关,其在特定影院的放映历史也关涉到中国影院史的若干问题.在这一个案中,文化研究者可探究自然景观、现代旅行、<庐山恋>影片及其影院放映活动之间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9.
《诗集传名物钞》对《诗经集传》的增益补缺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谦是元代早期宗朱一派<诗>家中的代表人物,其<诗集传名物钞>是众多元代<诗>家著述中取得<诗经>学成就较高的一部.<诗集传名物钞>为朱熹<诗经集传>中的音训及名物训诂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增益补缺,其对朱熹注<诗>时所出现的讹误也予以了指摘订正.许谦解<诗>新见颇多,值得后人参考.<诗集传名物钞>是元代宗朱一派<诗>家著述中的佼佼者,具有很高的<诗经>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家>来分析日本明治社会残存的封建传统家族制度,并选取小说当中小泉实这一代表人物,重点说明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中的家督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口述史对传统历史学的突破与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口述史产生于人类社会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期,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史学欲以史为诫的治史功能,同时,又反映了现代人欲以通俗的方式反省、总结在通往现代化过程中已走过道路的愿望。由于口述史走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举的路线,它的研究波及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口述史的取材弥补了传统史学的文献不足,拓宽了历史学对社会的干预和教育功能。口述史的方法论吸取了新社会史学向社会现实调查取证的科学方法,又迎合了信息化时代各种知识日益综合化,知识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大趋势,因而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自然历史现实是工具活动与历史活动的耦合。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以主体性工具活动与文化性历史活动相对立的线性实践观为基础。现代信息化实践的发展 ,要求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 ,确立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实践互动中把握人的本质活动的自组织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对教育救国持完全否定态度是片面的;文章概述了我国近代教育救国主张的历史发展并加以辩析;指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长效性事业,虽然在某些特定时期救不了国,但它通过培养人才而"兴国"、"强国"的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因此,近代教育救国论基本上是与历史潮流发展相合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外国人对林则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外籍人特别是曾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包令对他的评价,再现了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历史地位、影响及其经世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作为历史人物所存在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林则徐历史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区域经济史具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它对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土家族经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规律,就可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物质财富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它对于今人研究历史、缅怀过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地遭到了破坏甚至毁灭,因此,它的保护就成为现今社会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保护不仅指不破坏,还要去修缮、维护、整治,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这就需要人们在正确树立历史发展观的同时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小说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晚清,兼有真实性和虚构性的历史小说开始发生嬗变,由传统演义体蜕变为新变演义体,进而为琐事体;与此相应,其内容由尊正统发展为既尊君统又崇民统,由演述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到描述凡人琐事,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小说已经发生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
哲学就是哲学史吗?--一种哲学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命题铸就了一种哲学史观.一种哲学史观影响了整个哲学史研究的发展.对这个命题现代意义上的解读,会发现这种"进化发展史观"是以"哲学就是科学"为基础的.它的理论缺憾为现代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铺设了一个理论陷阱.遗憾的是,当代哲学在不断重复这一历史命题时,很少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革命文学话语向无产阶级文学蜕变,崭新的文学理论话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1927—1929年史料文献涉及诸多与之相关的阐释与传播,由此形成的原初框架含有以人民为核心的现代观念,勾勒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萌芽期的基本面貌。无产阶级文学概念的人民立场直指广阔的人民生活,关乎题材叙事形态,蕴含的人民意志,贯穿作家身份的思想形态论争,实现了从客体到主体的过渡与融合,从而多维度建构起无产阶级文学理论的人民本位理念,引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