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创意与电视品牌打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创意和文化品牌的塑造,尤其是电视文化产业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打造电视文化品牌,成为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全国各卫星频道都使出浑身解数,竭力挖掘各种文化资源,打造自己的电视文化品牌,如江苏卫视打造"情感特色"品牌,重庆卫视打造"麻辣故事"品牌,安徽卫视以"电视剧"凸显其特色,而湖南卫视以"娱乐中国"风行天下.这些各具特色的电视文化品牌,虽然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但也存在克隆和模仿之嫌,而综观全国的许多电视品牌,大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中国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稀薄,缺乏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多彩贵州"是贵州省实施文化改革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贵州文化。贵州文化的基本元素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典型的红色文化、独特的生态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多元、和谐、原生态。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内涵概括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醉美之州、和谐之州,并由此构成了"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品牌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文化品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国内外众多文化品牌文献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文化品牌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含义、要素、定位、特征、意义等初级阶段,对于文化品牌的管理以及文化品牌资产评估等理论研究不足,并缺少对文化企业及其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品牌的案例研究,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文化品牌的实证研究也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4.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的调查与研究"项目不能只认定《品牌学》的广义品牌或者传统品牌作为理论依据,应该二者兼而有之。品牌开发是一种品牌化战略;文化产业品牌开发,就是文化产业品牌资产做大的过程。民族生境的重视,全面发掘和展示最具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成为品牌开发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从资源到品牌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特别强调推动文化创新,增慢文化发展活力.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如何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何做好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品牌,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重视文化创意,突出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打造中国本土品牌,王齐国领导的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又一次揭开了"中国品牌领袖年会"的帷幕。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创意视域下,文化产业不仅是符号产业,更是一种品牌产业,其核心是创意与创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品牌是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塑造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背景下,塑造和传播黄河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大保护、大治理的有效举。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当前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在文化创意视域下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的新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产业“走出去”,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霍慧萍 《金陵瞭望》2005,(23):30-31
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生态雨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如何使生态文化产业成为雨花台区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笔者拟以打造“生态雨花文化”品牌为出发点,对推动雨花文化产业发展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3.
要让秀山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突破瓶颈,需要站在文化产业的高度,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以产业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优势文化资源向优势产业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品牌的转化”.才能更好地促进秀山经济实现后发优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禀赋与特色亮点的集中反映。在古都文化场域之中,"华夏之源""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立足于城市的历史基础与现实发展,彰显着洛阳独特的城市意象。建构"五都荟洛"文化景观,将会使洛阳成为富有中国特质、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国际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共同体关系,打造洛阳文化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与创新华夏历史文明。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化产业的业态结构处于变动之中,因而文化企业也需要通过深化对文化产业本质特性的不断反思,来获得对该产业领域的资源变化特点的理解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从认识中国当代文化产业业态的内在结构及其变化、"平台为王"代替"内容为王"的特点、品牌与产业链的结合及其持续扩展等角度来反思已有的文化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并从与此对应的角度即文化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的契机与趋势来对这一主题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其培育和塑造是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郑州市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但由于其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缺乏核心的城市文化品牌,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郑州市应依托区域多元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节事会展、演艺娱乐、影视动漫、名人故里等文化品牌,使之形成体系,并从政策、组织、资金、营销、人才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传播先进文化强有力的"翅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业并举,是文化艺术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引发了当代文化的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裂变.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概念、运作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在文化的发展战略上,我们要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访谈法获取的书面记录及数据为基本研究资料,剖析了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其中资源整合不到位、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缺乏高端复合型创意人才、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失配、文化品牌建设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应成为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措施,以强化文化品牌建设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文化模型剖析中国品牌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Hofstede的国家文化模型,从文化普适性的五个价值维度: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回避、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度—女性度及长期观—短期观,对中国品牌广告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区分中国消费文化的价值取向,探索中国品牌广告个性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中国品牌广告的健康成长有自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一样,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塑造和开发,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应有效用。通过对泉州海外交通历史脉络与海丝精神内涵的梳理,和对泉州建设城市品牌的优势、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应当通过加强海丝文化的阐释与表现研究,制定海丝文化发展规划,创建海丝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以及制定海丝文化品牌建设效果测评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将海丝文化塑造为泉州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从而把泉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