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众说不一,现予以比较:其一,叶子铭、孙中田说。叶子铭在《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中说:“茅盾最早的文学论文”是《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孙中田在《论茅盾的生活与创作》中说:“茅盾在他早期文艺论文中”,即“在他一九二○年写的《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中,……云云。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是西方美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中一位重要的美学家,王国维则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正是通过王国维的努力,“从此西方的‘美学’、‘美育’等概念以及叔本华、康德、席勤、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文艺观点,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所接受.”王国维早期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于1904年发表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红楼梦>评论》等重要的美学论文中.由于这一时期也正是王国维沉潜于叔本华的哲学中为之陶醉并以之“为伴侣”的时代,因此,在他的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叔本华哲学与美学思想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期刊作者观与编辑思想——以《文艺阵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编《文艺阵地》是茅盾期刊编辑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茅盾与生活书店合作,于战乱的艰难环境中创办这份文艺半月刊,并使之发展成为影响最深、最广泛的抗战文艺刊物之一。《文艺阵地》的成功编辑经验突出表现在作者队伍建设方面。茅盾在期刊初创之时,就着手建立作者队伍,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方法巩固作者队伍,编刊过程中尊重作者,珍视作品,从而为刊物赢得信任和良好声誉。在实践中,茅盾也阐发了成熟的编辑思想,他强调建立强大的作者队伍、强调利用编创结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芬尧,浙江嵊州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6年7月与2011年4月,他两度出席全国茅盾学术研讨会,加入了学会,并被选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陈芬尧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中文系学习,师从吴国群教授等攻读中国现代文学.由于受其师及高校浓厚学术氛围的影响与熏陶,他喜爱上中国现代文学,酷爱鲁迅、茅盾研究,于后者尤为用力.他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仅茅盾研究的笔记就达100余万言,另有数十万字的鲁迅、毛泽东的笔记.大学毕业后,陈芬尧仍孜孜于茅盾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十数年如一日,搜集齐了全套43卷精装本《茅盾全集》,以及自茅盾研究始至当下学者的100多部茅盾研究专著、论文集,令专门从事茅盾研究的专家学者感到惊叹.他还与诸如孙中田、朱德发、袁良骏、万树玉、庄钟庆、李岫、王嘉良、万平近、唐金海、丁帆、钟桂松、钱振纲等二十多位著名评论家、文学史家建立广泛而持久的联系,虚心求教.陈芬尧在攻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文艺理论与文学史著之同时,厚积薄发,在《茅盾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粤海风》《文教资料》等刊物上发表了《茅盾与马寅初》《本世纪以来茅盾研究综述》《茅盾曾和鲁迅有过论战?——质疑鲁迅和茅盾关系的几种"新论"》《一个时间问题献疑——从"茅盾学"大视野试谈我对茅盾研究起点的一点浅见》等茅盾研究及其他学术、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关于茅盾的几次论争述评》《评复旦本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隐匿》等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文摘卡》转载收录.  相似文献   

5.
青镇,是浙江省杭嘉湖水乡的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古老市镇.她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乡.茅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小学时代.茅盾在进小学学习以前,曾受业于自己的父母.当时,沈家的大家庭里有个家塾,老师是茅盾的祖父沈砚根,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一类的老书,而且教学也很随便,很少去管学生.茅盾父亲沈永锡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他重视新学,酷爱数学,对茅盾祖父在家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很不赞成.因此,没有让茅盾进家塾学习,而是亲自选择了《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录的《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一些新书,让茅盾母亲陈爱珠教授.所以,茅盾的父亲和母亲,就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学思潮汹湧而至的现代中国,对我国古代文学素有修养的茅盾,又是在广泛吸收异域的营养中成长起来的伟大作家。他的文艺思想经过接受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的筛选和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泰纳是茅盾早期“最信仰”的艺术理论家,他的“三因素”理论奠定了茅盾文艺思想的基本框架,同时泰纳的社会学美学也对茅盾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不少论者仅以链条式而不是以积淀和渗透的眼光去理解他们间的关系,以为茅盾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后就将泰纳完全抛弃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本文试图揭示泰纳艺术理论和茅盾文艺思想的精神联系,并借以从一个方面考察茅盾小说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7.
<正>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茅盾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在新文学运动史上所占的地位是重要的。对于他“五四”时期文艺主张的探讨,评论家们也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作了大量的考证,然而我觉得,仅仅把茅盾早期的文艺主张理解为现实主义(或曰“写实主义”)却有失精确或者说不当,这种似乎巳约定俗成的说法忽视了茅盾早期做为一位自然主义的倡导者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做的贡献。笔者认为,他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而且还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自然主义的首倡者,他早期的文学主张也表明他是我国第一位自然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自然主义时期,是指他自称的1920年开始“叩文学的门”到1925年5月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这一段时间)。 茅盾早期对自然主义写作方法及理论的宣扬和介绍,并不是他一时的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9.
茅盾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学抑或是偏重于心理与个人色彩的文学,即使从头到尾读透他那本内容详尽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仍然无法窥知其中奥妙.茅盾的最大专长固然是写小说,而他能够把同一个时代有体系地重新组合,使他的作品世界博得了“史诗”之誉.如果和传记方面的研究(例如:他在教育杂志界的活跃状况等)相互对照,比较容易断定他的创造过程,是中国革命之政治发展的中心结构的从属交数.本文从规律命题的途径出发,探索擅长于描写人物性格的作家(作品);也许以历史根据来讨论茅盾的政治与文学之相关性,能使这项探索有更新的发现.于是,如何为茅盾的代表作《子夜》定位就成为最值得注意的一环.《子夜》创作时期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直到“左联”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和理论批评活动,对于我国的新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概述茅盾前期(主要指从“五四”运动到“左联”初期)文艺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建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李衍柱先生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范畴史,清晰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在典型领域的创见,同时还梳理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引进和探索典型理论的渐进轨迹,收集在《林涛海韵丛话》文集第一卷的《文学典型论》,是这一成就的突出代表.他崇拜真理而又崇尚学术自由,及时提出当代中国文艺界急需应对的一个问题:当代文艺需要理想吗?文集第二卷《文学理想与文学活动》提出了应对方略:理想是人生的希望之光、智慧之光、艺术之光,故当代文艺必须扬起理想的风帆,从经典的高度而击赏当代生活的最前沿风景.他在文艺思想上从不保守僵化,而是以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去加以应对,文集第三卷《重读与阐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文本解读》、第四卷《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和第五卷《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都记录下这种以雅正思想去吸纳新奇现象的轨迹.在开放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可以称为雅正;而同时又善于吸纳新潮思想观念,把握新异现象,可以称为通奇.雅正通奇代表了他的文艺思想的总的风格或总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卷十从哲学的立场出发否定文艺,但却成为美学的奠基之作。柏拉图抨击文艺不能把握真理、培育非理性部分,其目的在于确立哲学的地位。但他的否定中存在矛盾和裂隙,给予文艺巨大的发展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美学遗产,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美学却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西方介绍过来的.最初,比较有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美学的,是王国维.他在《红楼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以及《论教育之宗旨》等文中,曾经谈到柏克、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美学观点,并曾用康德和叔本华的观点研究过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些现象."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倡美育,鲁迅写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等文章,并先后翻译了上野阳一的《艺术玩赏之教育》、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丰富的思想艺术遗产.从现有的关于我国现代文学的教材、论文、专著来看,在论述茅盾的著名作品时,许多编者、作者都把他在一九四一年创作的小说《腐蚀》列入其中.但是,直到今天,对于《腐蚀》一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这部作品在茅盾创作道路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全面、准确的评价.一些同志在悼念茅盾同志逝世的文章中,在总结茅盾一生的文学业绩时,并没有提到《腐蚀》一书,个别的甚至未提及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新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现实主义批评特色.本文通过对茅盾建国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历史-美学”的批评原则和科学公正的批评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当代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柄同志编著的《列宁论文艺和美学》巨著已经问世了。他在编注说明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列宁的文艺和美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文艺和美学的战略学”,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研究革命领袖的文艺和美学思想,绝对要避免“以美论美”的形而上学倾向。革命领袖终身的精力都集中在革命和建设活动中,不可能抽出一定时间来单独地谈论文艺和美学问题,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又必然涉及到文艺和美学问题,因为文艺和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要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说得具体一点,它必然要为当时的革命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公元四世纪前期,西方经历了“同希腊化”阶段,罗马统治下的很多地区的文化教育以及语言都是希腊的,所以罗马顺理接受了希腊的文艺,因此古典主义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公元三世纪的修辞学家朗吉努斯经典的美学论著《论崇高》就是一部古典主义理论专著,他在书中引导当时的文学家向古人学习,强调学习古人伟大作品中的“崇高”风格,他围绕着五个方面阐述了“崇高”的因素,并且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自然的关系、古典主义创作方法技巧等方面阐述了古典主义的“崇高”品质.朗吉努斯使得“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引发了后世哲学家的不断发展和探索,尤其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以及新古典主义集大成者布瓦罗影响深远,为18世纪古典主义埋下了美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评叶朗的美学研究茅舟叶朗是八十年代以来涌现的自成思路和体系并作出一定理论贡献的美学家。十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小说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现代美学体系》等三部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作井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对他的美学思想作系统研究和总结是十...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它一发表,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以及有影响的茅盾研究专著,对此文均有评价,尽管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并无明显的分歧。而茅盾在《亡命生活——回忆录[十一]》中,却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此文的内容,阐明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一桩“公案”,很有必要进行再探讨,以求得到公允的“判决”。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的失败催发了茅盾革命文学观念的嬗变,他与太阳社、创造社原本既已存在的“革命文学”观念分歧进一步外显和扩大,由此导致他对革命文学倡导者观点的质疑和批驳,也终而引发太、创二社化“友”为“敌”对他展开猛烈的围攻.论争双方在“革命文学”之为何及其路径的论辩过程中并非仅仅围绕小资产阶级文艺/无产阶级文艺这一个话题展开,不容忽视的还有茅盾《幻灭》等小说中人物的出路问题,以及是立足于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回过头来反思革命还是以乌托邦的未来想象激发人们继续革命,要不要揭示革命阵营内部的阴暗面等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而这一切又共同指向要不要写真实以及什么样的“真实”等革命文学创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