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向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影响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之间政治上的变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当前经济合作的状况等方面论证了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合作的可能性。由于东北亚区域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上对立,所以其合作特点应是松散的和渐进的,合作的原则应该是平等互惠和尊重主权,谋求共同繁荣和发展;同时,要把政治与经济分开,民间合作与官方合作分开,地方合作与中央合作分开,实行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江苏与西部各省区在地理区位、资源占有、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制度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经济发展的较大落差使江苏与西部经济合作具有鲜明的互需性、互补性、互利性、互进性的特征 ,从而使江苏与西部联动发展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客观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增艳 《理论界》2006,(1):207-208
东北亚区域内的各国均希望能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参与国际及区域经济合作,但在合作和一体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区域内各种矛盾较为复杂,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较大。尽管如此,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前景还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点和局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经过30年的发展(1967~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前),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最有成效、影响很大的一个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它在协调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复杂的关系方面,在制定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经济合作战略方面,在扩大区域内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促进了东盟的发展。但是,由于内部的和外部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东盟在其发展的路途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它的发展。第一、东盟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东盟经济一…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权属于集体人权,它具有平等性、集体性、层次性、渐进性、多元性及开放性等特征。中国区域发展权具有民族性、国家义务性、松散性及缺乏平等保护等特征。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立法机关及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的构建应当坚持权利平等、多元利益衡平、立法权与行政权能动及公平与效率统筹兼顾等法治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菲  李顺龙 《东岳论丛》2019,40(7):120-12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至关重要,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看,区域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各国的共同关注,关系到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因此,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从长期看,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环境外交政策侧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诸多因素使得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具有艰巨性。从未来发展走势看,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又具有可行性,以中日两国环境合作为例,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中日环境合作符合两国共同利益,这一结论具有代表性。环境合作的具体模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即从功能合作到制度合作、从双边到多边环境合作平台的机能整合;通过制度的安排与设立,以及利用国际环境制度来促进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内人口与劳动力迁移变得越来越活跃。通过区域内劳动力迁移,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由于几十年来人口动态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东北亚区域在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开展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16 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已在交通、能源、电信等九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180多项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经济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较快发展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动力.在长期的合作和实践中,中国政府逐渐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项目为主导,实行多目标协同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资源的相似性、人文资源的互补性、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及区域旅游体系建设的需要,粤赣湘“红三角”旅游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红三角”区域旅游体系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合作机制、客源市场、资源整合模式、交通网络建设和旅游行业建设等五个方面,这也为区域旅游理论的应用与开发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区际联合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改革开放的渐进性和经济发展非均衡性 ,使区域间的相互联合结构也出现了诸如利益分配不平等、地区分割封锁、产业结构盲目趋同以及竞争秩序紊乱等问题 ,从而使西部经济与其它区域经济之间的联合结构客观上仍处于一种低效的松散状态。本文拟从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大背景出发 ,着力分析新疆与全国各地区域经济联合和新疆内部各子区域之间的经济联合。一、新疆加强区域经济联合的客观必然性1 .新疆地区与全国、新疆内部各子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要求加强区域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的贫困问题及其经济特征我国的贫困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贫困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后列;二是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或贫困地区并存;三是在同一个地区内亦存在贫富差距.1.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于世界后列198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0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1/47.同社会主义各国相比,我们不如苏联(4710美元)、南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形势发展很快.清醒地认识哈尔滨对外开放形势,综合分析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切实把握对外开放环境及其格局、走势,是正确确定我们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联系方针和行动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新特点1.东北亚区域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共存、政治相对稳定的新时期,各国正乘机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和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亚太地区日益成为各国对外发展经济的聚焦点。东北亚作为亚太地区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因该地区各国地域上的邻近及经济发展上的互补关系,使得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东北亚的经济战略价值(一)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长足的进步。在即将过去的ZO世纪,由于多种因素的交替作用,世界各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经济领域里的发展与进步尤为显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之际,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国:伴随…  相似文献   

14.
"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三国学者依托黄海,根据环黄海地区各国和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经济战略和政策取向,所提出的一个地方交流层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环黄海经济圈是中、日、韩主要的经济合作体系,环黄海地区是山东利用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主要区域。在目前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尚需时日的情况下,建立环黄海经济合作区,必须依赖于国家政府出面协调,通过协议,制定区域经济合作优惠政策,切实促进环黄海经济圈的合作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山东作为环黄海经济圈中的重要省份,应积极推动国家政府的运作。  相似文献   

15.
李秋斌 《东南学术》2007,(5):105-110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成为近年来两地产业合作的一个亮点,推动闽台两地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必然趋势。闽台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层次、产业要素、产业园区等方面存在强烈的互补性,成为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基于互补性的角度,本文探讨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特点及互补性,提出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前景:福建积极承接台湾转移出的高科技产业,促进两地产业合作由产品层面向技术层面延伸;积极推动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与东盟开展科技合作的三个基本认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当前东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科技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认为双方之间在科技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科技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些可以作为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切入点的领域,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强,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目前,世界上130多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中。这一发展趋势是战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对于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专业生产化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无论交通工具怎样方便,国家间在地理上的相邻程度而带来的市场远近总是一种比较优势。因此,各国、各地区都把建立区域市场作为区域经济作用的首要目标。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了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竞合的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竞争与合作是旅游地区域空间关系的重要体现。目前,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模式,但区域旅游发展仍然存在旅游产品雷同、区域竞争加剧、各自为政、旅游市场恶性争夺等问题。区域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备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特征,以及区域内便捷的交通、较为完备的服务、潜力巨大的市场等,为东北区域在竞争与合作前提下的旅游联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此,东北区域可以从塑造区域统一旅游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与产品、建立旅游发展的协调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地区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通过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然。一个区域高等教育的实力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反应着该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河北高等教育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用十分突出,但亟需改进完善的方面也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制度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世界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却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基础不稳、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渠道不畅、合作组织不多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为此,应推进相互信任制度、宏观决策制度、利益分享制度、项目更新制度、长效协调制度的创新,以保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