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是资本主义文明束缚下追求真正爱情的英国贵族少妇,《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有着变态情欲的中国下层社会妇女,她们是个性迥异的两位女性形象。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性格,她们同是在痛苦的婚姻下苦苦挣扎,在欲望的压抑中饱受煎熬,虽然都在绝望中反抗,却谁也逃不出悲剧的结局。两位作家通过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伊丽莎白和凯瑟琳是生活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前期的英国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和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两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她们都执着地追求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爱情,从她们面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所遭受的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总结出两位女作家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4.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女主角曹七巧神经症人格的形成 ,是由于她疯狂地追求代表着地位、身份、尊严的金钱而建立起一种神经质的自尊所导致。这使曹七巧扼杀了自己的爱情 ,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欧茨笔下,女性始终处于暴力的包围与摆弄中.女性既是无奈的暴力受害者,在反抗暴力的过程中,又沦为暴力的实施者.她们或是追逐金钱以求超脱,或是希望在爱情中得到拯救,可最终爱情金钱都无法拯救她们于暴力.这是男性意识形态下的男权社会导致的悲剧,而女性自身的弱点也是她们悲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塑造的曹七巧形象与劳伦斯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塑造的康妮形象及其在《儿子与情人》中所塑造的莫瑞尔太太形象的对比,进而分析得出在丈夫这一角色基本缺失(或失职)的情况下,中外女性对于家庭、爱情、婚姻及新生活的追求有着巨大差异,同时在恋子情结方面前二者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中外著名作家对人性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不约而同地出现某些相似,同样值得后人钦佩.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群芳亭》中的吴太太是封建社会两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在宗法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她们在家务管理、与家眷的关系以及追求婚姻平等方面存在着异同。将两者作一番比较,能加深对封建社会不同时期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王安忆同为海派作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堪称20世纪女性着墨世俗人生的“上海书写”的两次高潮的典范,但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她们在其代表作《金锁记》《长恨歌》中分别塑造了曹七巧和王琦瑶两个形象,她们作为世俗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有着类似的生存状态,她们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但两个主人公在爱情观、金钱观、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王安忆同为海派作家,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堪称20世纪女性着墨世俗人生的"上海书写"的两次高潮的典范,但二者又存在着某些差异。她们在其代表作《金锁记》《长恨歌》中分别塑造了曹七巧和王琦瑶两个形象,她们作为世俗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有着类似的生存状态,她们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但两个主人公在爱情观、金钱观、性格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与《帕罗赋》作为亚洲两部著名的情爱小说,分别是中泰两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两部作品不谋而合地通过直面女性的情与欲,从文学视角上突显了女性的生命个体存在感,反映出封建制下女性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同处于女性意识被压抑的父权制社会里,金、瓶、梅与帕芬、帕萍(《帕罗赋》的女主人公)这些女性虽处于从属地位,但她们却努力凭借仅有的条件为自己谋求生存与爱情。她们的命运揭露了古代中泰两国妇女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批判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同时,她们从女性主义角度上诠释了性与爱、性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彰显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妇女解放与人类自身解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情爱描写进行了回顾.女性作家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意识的探寻,虽然追寻尚无结果,但她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实现美妙纯真、灵肉合一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李琼 《女人世界》2007,(5):24-28
这是一个个性当道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抛弃情感和爱情,金钱占有一定地位的时代。有思想、有追求、也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女性,她们一方面向往纯粹而生动的爱情,一方面不排斥金钱的作用,她们,由自己选择自己要过的生活,与个人喜好有关,爱情靠后,金钱靠边。她们不拒绝爱情,甚至不拒绝非婚生的孩子,她们只拒绝约束,拒绝一辈子对着同一个男人,她们不排斥爱情,随时都能发生爱情,在她们心中,自我和自由永远第一。她们是:80后一族。  相似文献   

13.
论斯佳丽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飘》的主人公斯佳丽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包括:一、斯佳丽身处逆境而不沉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二、斯佳丽与阿希礼的爱情体现了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和对所爱的人作出无私和善良的牺牲;三、制作“漂亮衣服”反追求“安全之地”的象征意义是体现斯佳丽形象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两位作家所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简·爱和淑的爱情观和爱情悲、喜剧式的结局进行的分析,阐明了两位作家不同的立场,评价了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和道德意义上的差别.简·爱是勃朗特塑造的反叛者形象,但她也有恪守传统的一面,她对合法婚姻的追求及其圆满结局恰恰反映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梦想;而哈代笔下的淑则是传统道德的彻底叛逆者,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命运只能以悲剧结尾,这反映了哈代对资本主义伦理道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和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西方很有才气的女诗人,她们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她们在诗歌中的意象的对比来展现中西方女性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田小娥和卡门都拥有着美丽的容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她们都有着叛逆的性格,并且最后都被人杀害。但是这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在个人追求、生存方式和悲剧的成因上是不同的。田小娥追求的是做庄稼汉的妻子,她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而卡门追求的是无任何具体形态的自由状态。她们命运的不同在于文化根基的不同,田小娥的命运体现着陕西关中文化的内涵,卡门的命运则是深受吉普赛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简·爱》中的简·爱是中外文学作品中两个非常鲜活而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勇敢地冲破封建禁锢,以大胆的叛逆精神热情地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她们叛逆的爱情,无不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蕴涵着社会思潮的特质。文章从她们的生活环境、爱情观以及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二人的性格、精神及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张洁最擅长塑造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她们的思想、情感、意绪及心灵追求。在她笔下,女性形象很少逸出知识女性群落,这也是她最用心刻画的一类形象。张洁笔下女性,都无法逃出悲剧性命运的结局。而这种悲剧性又总是体现在她们对爱情存在理想化希冀,而这种理想的幻灭构成了她们共同的悲剧。她们虽各具特色,但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其精神内核进行分类并探索她们精神的变异。从柏拉图式的精神苦恋者到两性冲突中雄化的知识女性,再到以自焚方式复仇的恶之花,直至在焦虑中走向疯癫的知识女性。这都是与作家内心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相统一的,也是与她心中的郁结密不可分的。这种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演进是作家创作这些形象的强大内驱力,作家心中的郁结也通过创作的形象来消解、吸收。  相似文献   

19.
对爱情的描写是女性作品的共同特点,但是在古代朝鲜爱情对于闺阁女子来说是禁忌,她们只是传宗接代、侍奉公婆、教养子女的工具,偶尔提笔写作,也要庄重典雅,不能谈及自己的感情生活,更不用说谈及爱情。而妓女不受女德的限制,则可以表现她们对于情爱的个体化诉求。本文从朝鲜朝妓女诗人汉诗入手,分析她们的诗作中表露的情思,即对一份真诚深挚的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20.
池莉是当代文坛中描写市民生活的代表性作家,尤其善于书写底层市民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池莉中篇小说《生活秀》 中底层女性来双扬的客观分析,概括她在事业、亲情和爱情中表现出的品质特征,从中反映出当代女性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 进一步探析当代底层市民女性的生存方式及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