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时期 ,在日美同盟体制的保障下 ,日本形成了以和平宪法为制约 ,“专守防卫”方针为基础的安全防卫战略 ,并建立起了和平时期最佳的军事力量。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 ,日美同盟体制发生质变 ,“专守防卫”方针被逐渐侵蚀 ,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岌岌可危 ,日本加速向独立军事大国方向迈进。鉴于日本尚未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 ,其军事大国化动向必将引起亚洲各国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2.
许新华 《新疆社科论坛》2000,(1):56-57,,27,
战后日本从战败国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也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高速发展 ,引起世人的震惊与重视 ,今天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三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日本 ,正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迅速向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迈进。本文试图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探寻其外交的特点。一、从无自主外交到自主外交1 945年 8月 ,日本战败投降 ,丧失了国家的独立。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 ,日本处于美国占领军的直接控制之下。按照 1 945年 1 0月 31日美国占领军总部的指令 ,日本停止外交活动 ,日本…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日本突破有关国际限制,将防卫战略由"国土防卫型"转变为"海外参与型",突出进攻性;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增强自卫队的实力;稳步推进军事组织体制改革,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突发事件.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军事变革,武力极大增强,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国内外环境的变迁促使日本和平主义式微,在民族国家认识、评价近现代历史、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对美外交诸多领域民族主义升温.民族主义主张重新评价日本近现代历史,进而向传统日本回归,强化日本国民的民族国家认同与国家意识;批判和平主义与民主主义,反对对美从属外交,反对全球化;提高大众的道德与伦理水平,部分批判西方价值观念,培养国民的乡土心与爱国心.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摆脱战后体制,恢复国家传统,日本要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大国甚至是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5.
印度正在走向“世界军事大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印度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印度的“军事强国”梦正日益变成现实。世纪之交,印度制定了新的军事战略目标,不断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重点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心打击力量,不断地采取“惊世之举”为其“世界军事大国”梦营造声势。印度以慑服巴基斯坦和防范中国为借口迫不及待地发展军事力量尤其是核力量的做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深刻忧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军事大国目标,日本积极发展侦察卫星,提高卫星侦察能力,扩大情报搜集手段。日本的这套卫星侦察系统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成功运行已极大提高了日本的情报搜集能力。利用先进卫星,日本不仅能够提升在宇宙空间的竞争力,还能占领太空军事制高点,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实力对比也将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斌 《兰州学刊》2007,(8):41-44
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有所抬头,美国、日本和印度是炮制和散播中国军事威胁的主要市场.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没有威胁世界和地区安全,美国、日本、印度三国鼓吹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后是他们妄图建立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图谋以及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相似文献   

8.
李运昌 《阴山学刊》2006,19(4):87-91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互联系的行为体纷纷通过经济的手段进行“博弈”,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是日本战后外交追求的主要目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日本对中国、东盟、印度、非洲和拉美等地区推行经援外交,其实质在于为其政治目标服务。从日本的经援外交的发展与变化,分析日本在经援外交上的成败与得失,可为新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首次提出的.中国军事思想文化、外交和国防政策、中国军事外交实践、中国军队现代化发展模式等分别构成建设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四大来源.中国军事外交既是军事软实力资源之一,也是军事软实力资源运用的有效手段.论文对军事软实力进行理论分析;诠释了建构新世纪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四大资源;论述了军事软实力与中国军事外交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为增强军事软实力对中国军事外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经过战后高速经济增长,日本赶上并超过了法、英、德三国,成为第二位经济强国。80年代,日本继续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又登上了金融大国和债权大国的台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1985年9月在纽约广场旅馆举行西方五国财长会议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直线上升,日本金融实  相似文献   

11.
在战后的45年里,日本已从一个经济大幅度跌落、生产瘫痪、市场萧条的战败国,一跃发展成世界第二位高度发达的工业国。随着世界格局的重新组合,多极势力的呈现。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政界势必要产生凭借其经济力量来发挥相应的“政治大国”作用的设想,这是一个历史新阶段的一种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裕仁天皇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后,美国对日实行军事占领,对天皇制的保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欲利用天皇制控制日本,遏制苏联,实现其战后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3.
相艳 《人文杂志》2000,(3):116-121
二战后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从未真正悔过,否认侵略罪行,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之事时有发生,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人民的严重关注.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出于冷战需要,对日本在政治、军事上的扶植政策;日本谋求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需要;深远的军国主义传统;以神道、和魂、天皇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意识;战后广大受害国过于宽容的态度等诸种因素是构成军国主义遗毒久驻日本的主要原因.日本的军国主义逆流是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也违背了日本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世界正义力量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日本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战后改革及其经济改革之主体是否为美国占领当局,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其是否等同于"1940年体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萌芽、生长、基本定型和走向衰败的若干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时期只是战后型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战时经济体制的某些要素对战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起始点明治初期,日本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左右。后来,明治政府积极引进海外产业技术,设立官营工场,在殖产兴业的政策下培植近代产业的发展。这样,以纤维、纺织为中心的轻工业及其他基础工业逐渐在日本发展起来。特别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结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消除了战后初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比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落后二十年的差距。在经济上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国”,在科学技术上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日本战后五十年发展轨迹的基本特征是政治的“低姿态”和经济的“高姿态”。这是日本根据其战败国地位所确定的一种发展战略。天皇晋见麦克阿瑟是政治的“低姿态”的开始,之后,各项民主改革是其继续。日本政府的政治低姿态是服务于先把经济搞上去的经济的高姿态的。其结果,日本经济在战后第一个十年得以复兴。在之后的两个十年间,日本政府有意识地贯彻这一战略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最近这两个十年间,尽管其间或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要求,但纵观全局,日本历届政府仍基本遵循这一战略。避免同美国正面冲突,在同中国和东盟国家交往中表现低姿态。总之,这一战略促成了日本今天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 1937年卢沟桥事变期间 ,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的特殊历史阶段 ,蒋介石为应对外敌入侵 ,在军事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本文根据蒋介石这一阶段的论著 ,概述了他对于未来战争的认识、他的国防理念、他关于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构想、他的军事教育思想 ,在此基础上 ,对这些军事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无赖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坛上一个重要而富有特性的派别。这一派别的作家是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二战后日本战败社会的混乱与凄凉景象的。他们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日本社会传统的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及其它社会“正统”观念给予了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某些本质。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B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不正义战争所造成的恶果的严重性。同时,“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日本战后文学中的主体性回归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朝双方在安全与战略利益以及目标诉求上存在的尖锐矛盾,最终使朝鲜走上了发展核武器之路.朝鲜拥有核武器不仅违背中国及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的基本原则,还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了借口,同时也为美国军事打击朝鲜创造了可能性.这对与朝鲜咫尺相邻的中国而言,国家安全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中国坚决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并投票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有关决议,中朝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六方会谈持续进行,承担起了国际社会所期望的负责任的大国重任.毋庸置疑,未来中朝两国还会继续保持和发展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