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这种表现是围绕“人性”展开的。但由于社会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学语境不同,中国当代文学中这种围绕“人性”的自省话语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十七年文学主要自省人性与政治性、革命性、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冲突;新时期文学自省的是人性在非常政治境遇中的扭曲、异化和负面爆发;后新时期文学自省的主要是作为人性极端化形式的欲望与知识分子精神的背离,以及欲望造成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忏悔是人的深层次精神需求,伟大的文学对此多有精彩的表现.中国新文学史上曾有过不同类型的忏悔书写,然而由于时代主题的冲击,鲜有能深入人性原罪层面的.张炜作为这一书写样式的后继者,在其写作中作过不少尝试,但仍未超越他的前辈们.这一根本性话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从侧面揭示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缺陷:对人类共同精神遗产的关注不够深入导致写作的浅表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4.
作为具有划时代标志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定位中经历了从重要到弱化的演变,这可以视为文学标准不断省悟的一个过程.随着地下诗歌的不断发掘,天安门诗歌在艺术和价值上的被消解已成为必然,这种趋势在个人化的学术著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变化表明,当代文学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语体系,它面临着持续的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5.
宏观看来,当代文学制度是一种以政治制度为主导的文化制度.从1949年至今,当代文学60年的变迁以1979年前后的10年为分水岭,形成了文学制度的明显分野.这种分野相对于百年中国新文学而言,又具有不可分离的一体性:无论前30年,还是后30年,都属于同一文学制度范型下的共和国文学.“文革”在当代文学生成中的意义重大,“文革”的文学损伤和针对这些创伤的美学修复,构成了当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脉络.当代文学通过对历史、美学和人性立足点的不断调整,实现了与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再次接轨.  相似文献   

6.
首先,“当代文学正在经历无情的死亡,幸存者很少,殉葬品很多“,有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将当代文学简单地理解为“小说家文学”,或把新疆当代文学中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称为“诗歌文学”,90年代文学称为“散文文学”,新世纪10年文学称为“小说文学”,这样的分类看起来比较清晰明确,但是遮蔽了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缺少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内的新疆当代文学的总体关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河南大学文学院与洛阳师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于2005年10月16-19日在开封、洛阳两地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从会议提交的80多篇论文来看,内容涉及性别理论以及两岸三地近百年的文学作品.有些作品是研究者耳熟能详的,也有几乎被遗忘的作品,作品的体裁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影视作品和大众传媒的其他形式.此次研讨会体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的深度和批评的广度,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开幕式上,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文学院院长张生汉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女性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炯研究员致词.研讨会上,每一位提交论文的学者不分长幼与资历,都作了十分钟的精短发言,就性别与文学相关理论研究、现当代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别审视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回顾、总结与展望等几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触及到女性文学研究的许多实质性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一次充分体现学术民主的成功的会议.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既是一个民族、时代的文化标高,又引导着民族、时代文学发展的方向.而文学经典的形成,除了其自身的客观价值之外,与文学史和文学接受中的对其建构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需要从三个维度的辩证统一中去把握:既充分重视文学史撰写的作用,借"重写文学史"重建文学经典,同时破除文学史对于确立文学经典的话语霸权,使文学经典返回现场,从其与当时社会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其当代性.而对当代文学经典的指认,还需要从当代社会文学生产与消费的现实关系中,从文学消费角度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文艺思想为当代文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文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文学意识形态观,强调文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文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文学体制而成为文学政策.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新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有两个重大问题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一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未能有效纳入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文学,二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没有有效涵盖汉语言文学以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近年来提出的"汉语新文学"概念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也为解决上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宏观走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几次大潮涌动之后,正在克服浮躁而达于平和。如何对这种文学流变作出新的理论阐释呢?以”新写实”为契机的艺术嬗变,是一种历史选择的结果,由于时代,文化,艺术精神的综合作用,中国当代文学正在走向象征主义。文章从艺术视角、审美态度、情感基凋、创作原则、叙述方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写实”文学的美学内蕴,并对当代文学未来的宏观美学走向作出了独特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摘要]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尝试,虽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但它却以勇敢的文化创造的精神,打破陈规,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以自由、美、人性为诉求,完成了非政治化的意识形态的转向。90年代及新世纪以来,新的文学因素不断出现,但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有限。总言之,“政治性”和“当下性”是当代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书写经历了20世纪的历史变化,中国古典意义上的人性书写向现代意义上的人性书写转化。这个过程既与中国古典人性意向相悖,又在某种程度上向其回归;既移植着西方人性话语,又修正着其与中国传统人性话语不相融合的部分。但20世纪中国文学始终没有弄清中国古典人性话语和西方人性话语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直陷于两者的困惑和牵制中,至市场化年代,走上被利益化和欲望化所控制的极端。在中国市场化意识形态与现实生存紧密一体化的语境中,文学仍然迷失在现实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学人性空间和书写意识。  相似文献   

14.
曹亚辉 《东方论坛》2004,(2):128-128
中国先锋诗歌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由于它的先锋性,它触及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系列敏感话题,而在根源上,它又是中国当代思想观念、文学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历史转型的预兆或反映。每一次先锋诗歌浪潮的涌起,都为诗坛注入兴奋剂,成为新一轮话语的生长点。作为一个诗歌倾心者,近年来读了不少诗歌批评家、理论家的大作,但令人会心者甚少。他们或是依  相似文献   

15.
林凌 《东方论坛》2005,(4):23-26
中国当代文学没有出现文学大师,从体制上分析,是全盘照搬了战争年代形成的文学体制.其弊端有三:一是按照全国行政区划设置各级作家协会,二是对文学创作实行计划生产,三是作家职业化.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坛引人注目是西部诗群。它植根于旷远深厚的民族历史、苍茫辽阔的地域文化和超常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现实土壤,以着力表现"西部氛围"、"西部意识"和"呼唤浩歌"为其美学追求,成为众多诗歌流派中最有当代中国特色和生命力的诗歌流派,其创作堪称中国西部文学乃至80-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精神和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小说从“对人性的追寻中凸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痛苦历程、躯体写作”三部分阐述了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肯定了女性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同时女性文学也面临挑战,需要自省和净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球化的浪潮正迅猛地席卷整个地球村。当我们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下,用“星球意识”重新观照,会有许多新发现:过去我们由于过分强调世界各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世界各国文学的影响;中国 20世纪文学发展流变的轨迹是在现代化与民族化、自律与他律的合力场中进行的;关于重写文学史,在综合中西方文学史写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还原历史”的新文学史观。对于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应综合中西阐释学的智慧,以中国的评点法为主辅之以西方各种分析方法解读文本;现当代文学教改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学的人文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变,产生了反应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从它的发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但文学界对它关注甚少.本文从发生、发展及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打工文学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的社会生活和人情风貌,给中国当代文学画廊提供了独特的人物系列,同时也生动形象地书写了整个民族在社会转型期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胡良桂的主流文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围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从文学的价值功能、作家的责任担当、当代文学的精神缺失等深入思考了当代文学精神建构的问题。切中文学创作时弊,解决文学发展问题的是该研究对当代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