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 范英主编的《精神文明学论纲》近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笔者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首先具有完整的系统性,视野开阔,探讨全面.精神文明学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建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论纲》首次形成了精神文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纵观《论纲》全书,可划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第一、二章),阐述了精神文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作者认为,精神文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主体精神的形成、发展及其同客体存在交互作用的科学,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人类社会精神文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个体存在方式的探求是解读其文学的重要维度.《挪威的森林》作为村上春树早期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长篇小说,其个人主义和个体存在伦理可从三个层次进行解读:一、与体制疏离、对峙是维护自我主体性的坦然选择;二、对体制外的独立个体投以怜悯的目光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三、与体制疏离所衍生出的孤独是自我选择的产物,但对个体间的理解和孤独这一人生的基本命题则展现出了孜孜以求的面相.  相似文献   

3.
主体的认识能力,就整个人类来说,无疑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但就个体而言,却既存在着进化,也存在着退化。以往的认识论研究只注意了对主体认识能力进化过程及其机制的考察,却忽略了对个体主体认识能力的退化过程及其机制的探究和阐释。本文拟就个体主体认识能力的退化过程及其机制,做一初步探讨,以期弥补以往认识论研究的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大学生创新能力概说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指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的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自我意识,就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反映,是一种脑的机能活动.作为党员的自我意识,我们认为其涵义大体应当包括这样三个层次,即党员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党组织及其事业关系的反映,党员个体对自己与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一般意义的自我意识,它具有社会决定性、个体制约性、同一性、意识性等四方面特性.党员自我意识除了同样具有上述四个共有的特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党性.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和利益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党员的自我意识更直接、更关键的是必须受到党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预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认识,它是认识主体对社会客体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提到,“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①认识能力首先是一种反映能力,但它更深层次的机制是创造。认识的创造本质是人的意识根据主体的需求,综合来自客观现实的内容,描述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结果和前景的能力。社会预见突出地表现出认识的创造本质,它研究社会客体的现在状态,充分发挥思维超越事物进程的能力和预示未来的能力,获取对社会客体未来状态的认识。创造力的本质是基于客体属性的揭示和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的交互作用。这就为我们从事实确认和价值评价角度探讨社会预见及其认识论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主体。作为社会主体,人有个体和群体之分,有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个体主体是构成群体主体的基础,群体主体是个体主体的有机组合,是个体主体的提升和发展。这种提升和发展本质上就要求个体主体实现社会化,而这一过程体现了社会对个体活动的规定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8.
<正> 人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历史主体,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人又可分为个体和群体,即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以往的主体研究对个体与群体往往缺乏区分与联系,因此难以从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角度来审视人的活动,这是一种哲学研究方法的缺陷。认真研究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对社会个体价值的确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肯定个体存在及其发展的意义,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肯定个体价值有以下三个基本的层面:其一,承认个体追求自身利益以及获得这一利益的合理性.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个体利益除了包括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曾撰文指出,按照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孟子思想是由个体论、社会论、天人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个体论是其思想体系的基础(《孟子思想研究概说》,《东岳论丛》1988增刊).弄清孟子的个体论,有利于对其整体思想的评价.本文仅就孟子个体需要的基本内容、个体需要的调节及其基本特征作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智慧     
有一篇文章题为《论哲学是智慧之学》(报刊复印资料1996.9),提出“哲学是智慧之学”的命题,说哲学能增长智慧,通俗的说法就是能使人聪明。笔者以为,关于哲学具有智慧功能的思想在更大的范围内也存在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所闻述的,哲学的学习能增进人的智力,使人掌握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可以称为直接智慧,智力层次的智慧;第二层次,哲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而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最聪明的人。这可以称为间接智慧,世界观层次的智慧;在《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中也提到了;第三个层次,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几乎是万能的。一切理论中的、实践中的问题都能在哲学中找到答案,这是宏观智慧,社会层次的智慧。这些关于哲学智慧的思想,赋予哲学很高的地位,无限的用途。本文就这样一些思  相似文献   

12.
读《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概论》王复三李锡海教授主持编著的《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主概论》一书,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立意新颖的好书。新就新在从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的角度,研究如何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在社会环境等客观条...  相似文献   

13.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之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学术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争论正在热烈进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归纳概括,把这一领域的最新信息提供给关注这一问题的同仁们. 一、关于主体概念的规定性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主体是人,但主体和人二者绝非等同概念,而是相关概念。怎样的人才是主体?仍存在若干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揭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就要进一步说明构成主体的要素及其存在方式。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自然的感性的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还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依据主体的存在形态,主体可分为个体、群体、社会整体和人类全体几种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把主体理解为现实的人,需作如下补正。其一,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作为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4,(4)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韩庆祥在《河北学刊》2 0 0 4年第 3期撰文《“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理性实践》指出 ,以人为本 ,是在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回应中 ,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理解中 ,在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付出代价的反思中 ,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本” ,就是要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以人为本有三个层次的内涵 :首先 ,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肯定。其次 ,就当前中国来讲 ,它是一种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自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研究十分热烈,一些哲学界人士也已在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研究课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主张:一种是主张建立和研究“市场哲学”,研究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本身蕴含的各种哲学问题;第二种主张是强调要把市场经济作为新的哲学研究工作的“场景”,在这个新“场景”之下更深入地研究一些“老问题”和更新颖地思考一些新问题.这两种主张实际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解决“市场经济下哲学应研究什么”的问题,后一种主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元理论”层次,而前一种主张实际上是近些年来哲学界人士正在探讨的“应用哲学”层次,抑或也可称之为“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我认为这两个层次的研究都有价值,都应当提倡和推进.同时,我也认为,在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对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市场经济运作的各阶段、各环节对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正、负效应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下人的企望及其产生、需要及其满足、价值及其实现、活动内驱及其规律、历史主体和经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课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指主体摆脱客体的束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活动的能力和权利,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等特点.从结构上看,自由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自由的行动者、自由行动者所摆脱的种种限制和束缚、自由行动者的行为;从层次上看,自由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区别.自由不仅是展示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人的自由并非天赋,自由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特殊的思维主体,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个体角度看,史家历史思维系统内在心理因素具有三个层次:内隐动力层、理性智慧层和信息概念层。每一层次在史家历史思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史家独具个性的历史思维图式。从社会角度看,史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思维,而是受历史、社会、阶级、学派等多重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群体社会化特征。从思维序列看,历史理解、历史判断和文本表达构成了史家历史思维递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史家历史思维能力与结果即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解人这一问题上,始终把人理解为三个层次,即“类的人”、“社会的人”和“个体的人”。三者的关系有着历史性和逻辑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追求“天人之和”、“人我之和”、“身心之和”。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概述了米德的自我理论的哲学基础及其理论背景,通过对米德所用的基本概念的分析,来展现他的自我理论的内涵.这一理论包括三个层次:1.活动是自我理论形成的基础;2.主我与客我是自我的内部对话机制;3.社会是自我合作交流的共同体.米德对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依次研究论述,实际上呈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是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论证人的现实存在,阐发其人学思想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对象性的存在才是现实的存在,人是对象性存在,进行对象性活动,因而人是现实的存在.人的三个层次的对象性活动,即自然的对象性活动、自由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社会的对象性活动,分别表现和确证着人三个层次的存在,即人的自然的存在、自由有意识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三个层次辩证统一的综合过程,因而人的现实存在是三层次存在辩证统一的立体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