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然人"作为现代民法中首要的民事主体,其本身的建构以及与其他制度的相互联系,无不体现文明的法治对人的终极关怀.故从普遍人性中的合理因素入手,探讨自然人制度建构对维护人性的的应有功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又具有某种一致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企图解构和超越现代哲学和文化理念的思想潮流。它集中体现了西方哲人们对"现代"哲学的强烈不满情绪,同时也昭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化、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而大胆的标新立异和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则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灵魂。西方心理学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研究思路;2.以机械论、还原论和自然论为基础的"人性假设";3.纯科学的价值中立观点。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主要有:放弃追求普适性,承认历史性和具体性;批评惟一性,提倡多元性和差异性;坚持心理学的中间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对人性本源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经典论述,分析了它们存在的缺陷.在吸收和借鉴先哲们对人性本源看法的基础之上,并借用传统的易经符号,跳出传统人性善恶二元架构的圈子,从人性的"体"、"相"、"用"的角度构建崭新的人性理论--人性一元论,以期弥补中西方人性哲学体系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对弗兰克的核心观点"神人性"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将之与中国的传统儒学中的中庸作了对比,肯定了其"中庸"的特性.还就人类历史上对待"神"、"人"的态度及其结果作了简明的分析,从而否定了偏向"神"或"人"的某一边的片面的人格乃至文明模式,肯定了弗兰克"神人性"作为人格及文明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教育人性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层理论前提。后现代教育人性观,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指出了新的可能,为国际化时代的教育发展重新开辟了一个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继承中外人学的思想潮流,深入意识底层写"破坏"中的男性形象.通过描写精神空虚的失势遗老,浮华于乱世中的纨绔子弟,颓败灰暗的夹缝人物以及极度压抑心理崩溃的一批典型男性形象,集中体现出该时代男性在大破坏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社会价值的普遍缺失,导致人性中动物性欲求的极度张扬,社会属性的隐退扭曲,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性失衡.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1-6集的出版之所以在全世界刮起了一股旋风,不仅在于它给老派的魔法故事披上了当代的外衣,更重要的是它在精神上是属于当代的.它在对生与死、善与恶等文学母题的开掘上,打破了确定性的认知传统和形而上的二元对立认识结构,阻断了人们透过文本对绝对真理的追求.用联系的、非确定性的观点来进行重新认知,从而体现出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与死互渗并存;恶中有善、善中有恶,善恶互依,以及以人的存在方式来解释人性、以人的行动来判断人性、道德以及人生价值的标准的新理念.在人物形象创造上,对儿童文学只能塑造单纯易懂的人物性格的传统艺术理念加以彻底的解构,从而完成了童话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柏子>作为沈从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充分地体现了他笔下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本文试图对其下层人民进行关照,来探讨一种没有道德枷锁的人性哲学.这种人性哲学以"人性"统摄一切,"人性"被视为最高的准则.<柏子>中具有特异"生命形式"的个体在卸下传统道德枷锁后,活得本真而有人性,成为一群自由自在的精灵.在当今社会,它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构理想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铁凝的<大浴女>是一卷多角度、多层面透视人性的x光片,清澄透明而深邃地展示了丰富的人性魅力.尤其是她笔下人物的心态与行为,总让人感到"反常中的正常",能把读者引进人性的深处,深窥人性在"反常"中的演进、扭曲和抗争,从而促成读者对人性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荀子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生理属性,人的这种自然生理属性有向"恶"发展的自然趋势,因此,他得出"人之性恶"的结论。以天赋人性为基础,性无贵贱,人性平等得以展现。"化性起伪",改造人性的道路是一致的,包括作为人所共同具有的潜能的一致性和共同的去"恶"方法的一致性——学习。荀子人性平等思想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性善”之“性”,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性善论具有内在连续的两个层面:向善表明人的本体自觉,为善表明人的工夫自觉;孟子性善论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善”涉及了本体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观的根据 ;“性向善”涉及了功夫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内在主观的根据。为了进一步彰显性善论的道德激励功能 ,孟子继而原创性地开启了“以心善言性善”的基本思路 ,并揭示了“四心”与“四德”的微妙关联 ,最后把“本心”既解释为本体论的实在 ,又解释为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问题"。现代环境危机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进一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关注的中心。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同时发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的发生特别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需要反思和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人类担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从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的角度究竟如何界定、界定为什么,尚属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看护自然""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观念的探讨,主张以"智爱自然"替代"看护自然"的观念。"智爱自然"的历史逻辑始于人类的诞生、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基本内涵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结合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的时代趋势,可以阐发为:以"智"为前提,以"爱"为核心,坚持生态整体思维。它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道德性,倡导人是自然界的智爱者。  相似文献   

18.
“人性”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相似文献   

19.
对"自然之谜"的探索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主题。马克思在他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视野中对"现实的自然"作了全新的阐释。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中的"现实的自然"是人类实践的生成物,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化了的自然,有两种存在形式:实在的自然和象征性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的多维度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自然观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实践的人化自然观".人们对这种自然观内容实质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往往从一个维度,而不是从多维度去理解和把握这种自然观.笔者认为,"实践的人化自然观"至少有四种含义本体论维度的"物质自然观";实践论维度的"人化自然观";历史论维度的"社会自然观";生态论维度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