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知是否是天意,在我交接完汶川(工作)后回到深圳不到一个月,芦山地震发生了."这是支援5· 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有5个年头的广东姑娘周小燕在Q Q空间里写的文字.当时,她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奔赴汶川,参与灾害援建工作,担任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社工站站长.这一干就干了5年,在汶川本土社工逐渐成熟后,她也开始撤出,来到深圳继续她的社工事业.没想到4·20芦山地震,又将她"震"回四川这片土地上,继续她在过去5年中从事的灾后重建社工服务.如今,周小燕的身份是深圳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慈卫")的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日前,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刘洪在广东省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广东将筹备举办首届“岭南社工节”,以进一步提升社工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社工发展的力度。 据介绍,广东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工政策体系,社工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但有些地区仍有社工紧缺的问题。因此,广东省民政厅希望通过举办首届“岭南社工节”,进一步推动社工的发展。广东与港澳地区社工的合作比较频密,并引入香港成熟的社工体系指导社工开展工作,因此首届“岭南社工节”将加入港澳元素。  相似文献   

3.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4.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祥龄.被称为“香港外展之父”.曾获选香港首届优秀社工,获英女皇颁发的荣誉勋章,是香港社工界赫赫有名的人物。1994年,徐祥龄带着香港社工界最高荣誉的光环退休。但是.停不下来的徐老又来到广东东莞.做起了“拓荒牛”,在横沥建起东莞第一家社工平台,倾力服务包括外来工及其子女在内的群体.开始人生的另一段辉煌。  相似文献   

6.
一位女士由于受到家庭暴力被送往医院,社工随后将其临时安置在紧急庇护中心,但在紧急庇护中心,该女士向社工表示,虽然老公会打她,可家里两个孩子让她放心不下,况且老公对孩子还不错,提出想回家。但社工发现她丈夫打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甚至有一次发生骨折,因此评估该女士回去很可能还会受到暴力。社工该如何处理?让她回去吗?这个案例背后,其实关乎“案主自决”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四川省德阳市残联和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社会康复部的社工打电话到我们编辑部.说他们中心的社工要对伤残康复人士进行离院后的跟进。由于伤残康复人士广为分布,离院后的有些工作需要当地的相关服务机构和人员跟进.她看到我们杂志的《5·12周年纪念刊》,想和各地社工站建立联系,以此构建灾区资源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8.
社工亦凡人     
最近在一个社工学生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个社工,不该这样。”其实她所说的“不该”,在我看来她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人之常情罢了。虽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忍不住留言安慰了她一下。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其实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她是社工。这在我认识的社工人当中,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社工是后来者.在前社工时代.已经有众多职业和人员在做社工的事情,扮演“助人者”的角色。 社工属于晚辈,他读过书.留过洋.考过证.志向高远却有时底气不足.他和前辈的区别与关联是什么?如何看待社工在助人大家庭中的角色?这个问题值得社工们深思。 从民间智慧说起 《调解以情,听讼以法》一文中,几个人民调解员的案例给我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在范向群眼里,社工也大抵如此.范向群不是社工专业科班出身,2008参加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了资格证书,当时她是无锡市崇安区江海街道的一名社区干部.之后,她一头扎进了社工这个行当,从街道兼职社工成为“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专职社工,再到去年成立个人社工室成为职业社工.“能从事社工这份事业,是我的幸运.”范向群说.  相似文献   

11.
40岁开始从事社工工作的顾丽娟现在是上海市黄浦区自强工作站老西门街道的社工。她的工作虽然并不惊天动地,却对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作为一个一线社工,她对如何于细微处打动服务对象的内心更有着自己独到的感触。  相似文献   

12.
励娜,资深社会工作者,在香港非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界内有较强影响力。—直以来,她特别关注内地社工发展,2004年创立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从业人员协会及“无国界社工”;  相似文献   

13.
社工服务机构近年在广东快速发展,全省已有一百多家社工机构。这些机构是在政府鼓励下密集成长起来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基础薄弱,行业经验积累有限,如何建立社工服务机构的评估机制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社工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目前还鲜见专业社工介入医疗过程,但在国外社工在医疗机构服务很普遍。患者遇到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应该交给社工,而不应该转嫁给医生。”关婷说.在医患矛盾普遍存在的今天.应该有社工介入,从而使这个对立的关系变成三角关系.使之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近期社工小信箱收到了这样一封纠结的学生来信,让社工头痛不已。 来信的同学署名“一个信任你们的人”,为六年级学生,在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早恋”问题的困惑和痛苦,并希望社工能够给予她帮助和引导。她在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16.
2014年6月26日——7月1日,在珠海市社工协会和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协调工作为珠海市农村驻村社工的我有幸和珠海市农村社会工作其他驻村社工及机构负责人一起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复杂的深层社会问题凸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以及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心理疾病等,这—切都逼迫政府着手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改革,“社工热”随之掀起。然而即使在社工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广东,专业社工人员的储备不足和大量流失,专业社工组织的蹒跚起步,使“社工辫正遭遇着“社工荒”。  相似文献   

18.
在家,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外,他们是相互扶持的小团队,她冲锋在前,他全力支持,还有一个小小的她薪火相传,守护健康,守护爱。赵世莉是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医务社工部的专职医务社工。  相似文献   

19.
应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 今年,香港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为社工争取更好待遇的提案——建议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 .香港政协委员吴为棉表示,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因薪酬低不愿当社工,即使入行,流失率也很高.实际上,现代社会各方面是非常需要社工的,而广东也支持社工的发展,这需要在待遇等方面创造条件. 明星委员曾志伟认为,广州社工工资水平确实有点低.他建议,广州社工薪酬提升到6000 ~ 10000元/月较为合理,也赞成将社工纳入公务员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据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于6月中旬召开的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透露,2015年上海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将达7.2万人,其中拥有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有1.6万人,社工师事务所、社工服务社等社工机构将发展到百家。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上海市注册社工为1554名。目前,社工服务领域已覆盖青少年、老年、社区矫治、教育、卫生等众多领域。未来几年,上海市社工人才队伍将迎来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