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汉字"和"属于多音多义字,其"和谐"义项的词语在当今汉语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是中国和文化意识的一种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就其"和谐"义项的有关词语之运用与文化成因做些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许多新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词语也出现了新的用法、产生了新的词义.本文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对"放水"、"灌水"这两个常用词的用法与词义的演变进行探讨,并由此来对"水"的用法和字义的演变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用互训的方法已经说明了先秦时期"走"、"趋"为一组同义词,而现代语义学在辞书释义的基础上为同义词研究增添了更多新的方法,比如义素分析的方法,词语搭配中的不同,词语使用语境等方法,而先秦时期的典籍在语料方面做好了准备工作,这就为进一步对比分析"走"、"趋"在先秦时期的不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刘娟 《学术论坛》2005,(6):160-163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词汇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新新X"这一附缀式构词语模的出现,为我们的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文章试从"新新X"来源及演变、结构和搭配、含义及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等几个角度对当代新词"新新X"词族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雀"字有"què、"qiāo"、"qiǎo"三种不同的读音.这三种读音涉及到"麻雀"、"雀斑"、"雀盲"、"雀盲症"、"雀盲眼"、"雀予"、"家雀儿"等一批词语.其中一部分词语的读音是确定无疑的,但"雀盲"、"雀盲症"、"雀盲眼"这三个词语中"雀"的读音却容易使人产生困惑.<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只审订了"雀盲症"的读音,而未涉及到另外两个词语的读音,通过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雀"字的读音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望"之本义是"远望、眺望",为及物动词,可带宾语.元代以前,处所词语前面的"望"基本上是动词,与处所词语构成动宾结构.元代以后处所词语前的"望"部分逐渐虚化,"望+处所词"逐渐由动宾结构变为"介宾结构",成为后面动词的状语.这种变化产生的条件是一、处所词语的出现;二、连谓结构"望+处所词+动词"的出现;三、语义重心指向后面的动词."望"与"往"的介词功能在元代以后重叠,到了现代汉语中"往"取代了"望","望"的介词用法仅仅以语音形式保留在"往"的用法当中.  相似文献   

7.
"X奴"类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桃 《中州学刊》2008,(2):249-251
"X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词语,大多用作名词,表示人名、物名和品牌名等."X奴"类名称的语义源于"奴"的鄙称义、谦称义和美称义."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与粤方言的强势侵入有关,也与国民思想观念改变以及国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有关.、"X奴"类名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但目前似乎出现了泛滥之势.  相似文献   

8.
"常"字是先秦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是那个时期重要的关键词、核心术语之一."常"字在生成期就有相互关联的两种含义,分别来自它的体和用.<山海经>、<诗经>、<老子>中存在一个由"常"字构成的语义场和意象群,其分布呈现出由简到繁的态势.这个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它的普遍意义、引申意义能够被后人理解;而它的原始本义、特殊用法,对后人来说变得陌生和疏远,由此造成对这个语义场和意象群的遮蔽.因此,揭示出"常"字的本义、特殊含义及用法,是进行历史还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出位"这一当前热门词语纳入文化视野下,通过文化寻根以及该词现行词义表现,探讨其背后文化因素的变动,对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出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到扩展,逐渐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一般词汇当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可以和后置词"来说"搭配使用的词语除了经常讨论的介词"对、对于"以外,还有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以及现代汉语160多个介词中的40多个."来说"和这些词语搭配使用构成"X来说"结构后,主要在篇章中起限定说明方式、限定举例话题、限定论述依据和限定关涉范围的作用.和不同句法成分共现的"来说"的虚化程度不尽相同,同虚化程度较高的介词搭配的"来说"的词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具有话语标记语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类"来说"归入"限定助词"之列.  相似文献   

12.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04,17(5):64-66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月桑)"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13.
"是"的本义是正直、正确."否",可表示选择否定.否定与之并列的形容词、代词、动词.最开始"是否"的连用是偶然的.只是一个作宾语的联合短语.但由于语言中的大量的使用,使得"是否"开始固定下来,慢慢成为一个词语.最后使"是否"成为一个副词.表示"是不是".  相似文献   

14.
早在1880年,"美术"两字便见于东游日记.而西游官绅则采用其他词语介绍异域所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国内的报刊论著则使用"雅艺"、"上艺"、"美艺"等词加以表述.甲午战后,随着日译名词大量输入中国,"美术"渐为人所熟知,逐步取代"雅艺"等词.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道德真空论"成为孱弱的伦理学用语中最有解释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词语.它的大概意思是说,"传统的道德体系完全崩溃,而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没有形成".这种"表述"近年来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其核心内容和意思一直没有变化,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6.
史料记载,汉语中指称外语的词语始于13世纪的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忽必烈在元大都设立回回国子学,培养外语人才,教习波斯文、亦思替非文等.[1](P7-8)当时以"专名+类名"的方式指称外语.  相似文献   

17.
由"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词语引发的"词"--"人"--"经济"--"政治"--"文学"的联想程序,其中隐藏着一个个阶级宿命论的思维逻辑,这样的逻辑不是基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然而它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与文学实际中强制推行,给我们的作家与文学带来了严重伤害.因此,"小资产阶级作家"之类说法的合法性依据,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公共交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公交服务的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公共汽车语义场扩展明显,产生了一批源于"巴士"的"巴"族公交新词:楼巴、屋巴、村巴,镇巴、城巴、水巴,农巴、厂巴、商巴、校巴,冷巴、热巴、快巴、慢巴、卧巴,红巴、黄巴、绿巴、黑巴,巴姐、巴嫂、巴哥。汇释这些词语,可以窥见当前公交行业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紧箍咒"本义是一种只用来念的咒语,文章从认知隐喻角度并基于大规模封闭语料库的数量统计,论证了其比喻引申义[+金箍]的嬗变理据以及由此导致的词语搭配范围的扩展.书面形式上还存在"金箍咒"一词,基于<汉语大词典>讨论了二者的语义发展轨迹,将其定性为一对等值异形词,文章最后从词典学角度给出了辞书中如何处理标注该异形词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Being一词兼有多种含义,但作为本体论研究对象的being指的就是存在.英美分析哲学对"存在"意义问题进行过大量的、值得深入挖掘的探讨.弗雷格对谓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哲学家们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存在"不是一阶属性,而是二阶属性或谓词.由他的谓词理论所引发的对"存在"、"实存"等词语性质的探讨,成为后来分析哲学切入本体论研究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