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仁爱观是伊斯兰伦理思想中的基本观念。探讨伊斯兰伦理思想中的仁爱观,对于弘扬伊斯兰教在现代世俗生活中的积极价值,营造和谐的安宁的社会氛围,保护生态环境,引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析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岱舆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他的著作《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以犀利的笔触,明敏的思辨,把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持一家之言,独步当时思想论坛,与释、道、儒渚家互相辨难,阐释已见,使伊斯兰教学说,在我国思想界崭露头角。王岱舆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值得研究的。特别是研究他的宗教伦理思想,是揭示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哲学思想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求伊斯兰教何以能在中国传播久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今天我国各族穆斯林建设精神文明也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岱舆对人性的论述,是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结合的典范,他提出“人性本善,恶即新有”的人性命题。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思想史上人性善恶的种种观点。他一方面借用了儒家语词和其表述方式,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各种人性学说的不足,最后以颂扬伊斯兰教人性论为逻辑结论,把性命的本体归结为真主之造化,体现了王岱舆客观唯心主义人性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在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王岱舆、刘智等学通四教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促进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代云南回族学者马德新在继承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儒家文化的不同关怀、共同之处和回族穆斯林的两种关怀和双重认同几个方面论述了马德新的学术思想,对当今回族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元代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就开始"以儒诠经"的尝试,到明中晚期清初期,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精通儒释道经典的回族学者,如王岱舆、刘智等。他们将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保持伊斯兰教本质特性的基础上,融合儒家文化内涵,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文化体系,这对于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著名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HosseinNasr)从比较宗教学的视角上,对伊斯兰教哲学与东西方哲学精神经过长期探索后,体认到“现代主义”观念对传统伊斯兰教本身所构成的挑战,从而提出“圣道伊斯兰教”观的宗教哲学概念。他并因此以及对传统苏菲思想和伊斯兰教哲学的挖掘和阐释而在伊斯兰教学者和西方学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深刻的伊斯兰教“文化自觉”意义、和谐理念等积极因素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他的“圣道伊斯兰教”观,国内尚无评介与探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作了述评:1.纳斯尔其人其学;2.“圣道伊斯兰教”观;3.对“圣道伊斯兰教”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广大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以及伊斯兰教的经济生活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岱舆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教.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教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教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景 《回族研究》2011,(2):45-53
马君实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汉文译著家之一,学术界很少对其有独立的研究。一般认为他是王岱舆的弟子,直到《经学系传谱》一书出版以后,认为他是王岱舆的老师。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发现的资料,对马君实的生平和著述作一个初步的考证,以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2.
王岱舆著作的思想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王岱舆著作的思想结构,必然要涉及到他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和《希真正答》之间的关系,涉及到这三本著作的内容及其表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的整个著作的思想结构,进而有可能从整体上对他的思想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一、王岱舆的著作 20世纪80年代,王岱舆的《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和《希真正答》由余振贵点校、宁夏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该合刊本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版本。书后,以白寿彝的《王岱舆传》和金吉堂的《王岱舆阿衡传》为附录。本文拟依据该合刊本展开相关的讨论。其中,  相似文献   

13.
李振中 《回族研究》2002,8(4):79-87
伊本·路西德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继承古希腊哲学家及穆斯林哲学家如伊本·西那等人的思想和学说基础上,对各类哲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成为阿拉伯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和理论,如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双重真理”,被欧洲的基督教哲学家接受,成为摆脱教皇束缚和精神枷锁的思想武器。可以说,路西德的学说和思想在世界人类思想和哲学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从教学风格、学科建设思想和学问情怀三个方面对费孝通先生一生探索的榜样意义进行阐发。费先生在教学上倡导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从实求知的教学理念,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面向实践、学以致用的学术导向,在学术追求上达到将家、国、天下自觉统一起来的极高境界,他宏富的著述、深刻的思想和崇高的追求,是值得后人永远珍视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安丰军 《回族研究》2011,(4):110-113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回族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等多个层面。从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间故事等文化视角就回族的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该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德新(1794-1874),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回族大阿洪,完成朝觐功课的哈吉,同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学者。他开创了经堂教育云南一派;在咸同年间领导云南东南回民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著有数十部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为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的文化、教育亨业作出很大贡献。本篇论文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流播于口头、记录于文字中的多种评析为参照,以人物历史活动为引线,以人物著作为基础,全面阐述马德新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对人群的生存状态的特异影响或宗教文化的现象研究,早被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关注。然而,对社群的思想理念和信仰哲理的深层探讨,即对典型个案的心理学的探视和哲学的抽象分析则被忽略了。本文对中国藏区的穆斯林社群的文化意念——生存哲理和信仰意识进行内外透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