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2004-2019年中国"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全文本研究,发现:网民在网络流行语词汇的主体投射中实现自我身份的判断,网络流行语的语法结构易于填词再造与扩散,可推动群体卷入,消解现实中的话语沉默与个体孤独,是一种"反现实沉默"的网络呈现;网络流行语经过"主体态度投射、群体传播扩散、集体认同形成、话语规制确立"四个环节完成话语生产,网民可基于风格化表达与意义模仿形成心理同盟,打破线下现实中的个体"孤立恐惧";网络流行语文本的"微型叙事"特征易生成价值言说,展现民间话语态度与民意;网民作为网络流行语生产传播中的匿名群体,其话语具有"消解沉默惯性表达"——"打破个体孤立恐惧"——"生成民间意见气候"的"匿名群体驱动"特征,而网络流行语"对话式"的集体宣泄形成"树洞效应",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利于网民疏导情绪,推动社会稳定,但网络流行语的低俗消解,需借助媒介素养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大众普遍使用的语言。如何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当代中国成为翻译界的一个新焦点。以2013年10大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目的论,对流行语的英译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 随着以网络为主的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新诗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人甚而断言新诗将成为我国最先消亡的文学种类.笔者以为,新诗"消亡"论者未意识到,新电子媒介的兴起也给中国新诗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新诗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媒体诗歌--网络诗歌、短信诗歌在新兴的电子媒介(网络和短信)上繁盛的事实,电子媒介时代语境下诗歌与图像之间"和而不同"的共生互补关系,都说明了新诗不仅不会消亡,而且面临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和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新闻事件背后的特定含意,它的传播是一个媒介和受众对其进行意义框架的过程。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有着其特有的意义框架系统,并遵循三种不同的意义框架范式进行传播。透过不同的范式,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路径,清楚解构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的深层次内涵,指导公众构建更为健康良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黑砖窑事件"中,新闻媒介对事件的发展和处理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之间取长补短、积极互动,形成了整合与共荣的局面。新闻媒介在专业主义的规范下介入社会重大事件,确立了媒介的"社会公器"角色和"为公众服务"的立场,新闻专业主义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得到了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并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模仿而迅速传播开来。本文以"土豪"、"吐槽"等最新流行语为语料,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两种流行和传播机制:基因型和表现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多数流行于传统报纸媒体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络流行语纸媒传播的特点,并为纸媒中恰当使用网络流行语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纸媒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而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归属网络语言.流行快,传播广、意义飘、使用活是其表象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由大众集体认同,约定俗成,形象化、格式化和简单化是其得以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针对流行语的演变过程,证实流行语对社会舆论的作用。流行语的产生就是舆论从潜性走向显性的过程,是社会舆论显化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流行语,不同的流行语又是不同时期舆论的体现。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更是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当代社会舆论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语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本研究结合当下大学生群体提及次数较多且与价值观相关的10个网络流行语,从知晓度、认可度和使用度三个层面,在“五育并举”视域下探究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奠定了接受西方"语言学转向"思想的文学基础,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界的泛语言化氛围中的三条脉络,与重新发现的中国传统语言观一起,对当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诗人在写作中直接与语言搏斗,把语言的媒介性提升为发明性,直至建立一种语言的发现观,表明当代诗歌已经完成语言工具论向本体论的转变。语言本体论的要义在于语言与人的循环关系,而当代诗歌中的语言有"他性的自主"倾向,表现为"语言的历险",一方面创造出新的具有延展性或多维的映射性的隐喻形式,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代诗歌内在的虚弱,由此产生的诗歌"虚无化"应当警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逐渐从网络渗透到传统媒体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公众用语。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其与普通网络语言的区分出发,指出事件关联性是促进网络语言流行化的重要因素,影响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体心理因素和群体心理因素两个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不规范性这三个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主要来自现代传媒所拥有的文化权力、文化垄断与文化主导地位。现代传播媒介不仅消解了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也消解了文学的诗性空间,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湖北诗歌中的现实主义诗歌与乡土诗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锋诗歌异军突起,网络诗歌方兴未艾。综观湖北当下诗歌的发展,呈现出以深度的理性思考探索世界,诗性与理性共建诗学话语中心,追求苍凉、坚韧的平面美学风格之态。  相似文献   

14.
正如一个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通常比较稳定,一个健康的诗坛也需要有一个庞大的、既不太保守又不太激进的中层诗人群,一方面融合东方与西方,另一方面则贯穿传统与现代,用扎实的创作成果构成诗坛的主流,并与大众媒体合作,吸引读者回流.  相似文献   

15.
唐诗学的发展与唐诗创作关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我们视唐五代为唐诗学的萌生期。唐前期的唐诗学与唐诗创作是同步的,即唐诗创作繁荣的同时,唐诗学也由萌生而不断开拓,终于走向自立。唐后期则出现反差,唐诗学全面开拓,唐诗创作则题材转变、萎缩,风格内敛,追求细美幽约,二者大体上呈背离走向。  相似文献   

1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网络热词这一现象,运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对2011—2013年国内的年度网络热词进行了积极话语分析。通过分析,阐明了幽默戏谑语言形式下网络热词所隐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学批评著作中,诗歌创作与诗歌赏评作为两个独立的话题自古不乏高见与专论,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撑,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理论体系来进行论述还很不多见.结合20余年来教学中的探索积累,尝试从诗歌形成的内在机理上,阐明诗歌欣赏评析所应遵循的规律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