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尝试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这一认知角度研究其诗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一方面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意象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传统性别角色者互相论证;另一方面,这一性别图式也影响了狄金森诗歌的表达形式.她舍弃了诗歌的标题,对其进行抽象化和过程化以求遮住其深邃的思想.狄金森谜一般的诗歌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一种委婉的对抗.  相似文献   

2.
内省 虔敬 激扬——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心灵寻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之所以被看作一笔珍贵的文学财富,主要在于其表现的心灵特质。她的诗中,充满了理性与灵性的碰撞,理性对灵性的依从和理性与灵性的契合。只有当心灵经验逐渐归依本源时,灵性与理性的契合才能完成。狄金森的天才在于她总能探幽取胜,在理性与灵性之间织造出一副深幽宽广的别样图景。  相似文献   

3.
认知诗学的隐喻理论注重隐喻产生的机制和读者理解隐喻的认知过程。从认知诗学角度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性语言中隐喻产生的哲学基础,探究其诗性隐喻的运作机制,能更深入地了解狄金森诗性隐喻的魅力及独特隐喻视角的运用,体会其诗性隐喻是如何穿透自然的束缚达到精神真理的升华,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她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狄金森是最值得研究的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优美隽永,既体现女性的细腻,又有着质朴和深沉的特点。诗人善于运用文字的组合和符号的衔接表达出内心世界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并通过以物观物进入到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她从追忆孩童的天真状态中寻求一种心灵的归属。她的诗歌折射出道家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意想派诗人的先驱.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她的诗歌仍能给读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分析了赋予她诗歌生命力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其诗歌的创作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艾米莉.狄金森近1800首诗中,死亡诗歌就有600余首。死亡诗歌是她诗歌创作精华之所在。通过死亡诗歌,分析了狄金森迷恋死亡的原因,首先是她对宗教的终生怀疑而产生的信仰危机,其次她个人生活经历导致她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再一个原因是她的诗歌不被当时出版界认可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过着隐士般的恬静生活,被人们称为是“阿姆斯特修女”,但是,她的诗却向世人揭示了她一生的叛逆精神,本文式从狄金森对世俗,宗教与诗歌传统等方面的叛逆,进一步认识这样神秘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的唯美主义倾向,体现在她诗艺策略上的隐秘和固守两个方面。诗歌中对谜语地广泛应用,加大了读者诠释诗歌的难度;选择隐居生活和拒绝出版更直接说明了狄金森捍卫艺术自足和审美独立的决心。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固守自己的艺术手段,通过大量似非而是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格式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使诗歌笼罩了一层神秘难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4.
狄金森主张描写自己熟悉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因而她的诗不可避免地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她的诗歌创作实践表明, 情来自内心, 先是有所感, 而后触景而迸发。她善于运用意象来提高诗歌的强度, 拓宽诗歌的含蕴。她能把握她所接触的事物的瞬间的感觉, 并注之以灵性, 造成一种包含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建小型狄金森诗歌语料库,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批量分析和个案细读,探寻其诗歌创作的生命力所在,揭示她诗歌中生命、爱情与死亡等主题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诗歌对上帝的书写复杂多变,对上帝的态度似乎也很难廓清.但从她所处的基督教背景和所受的超验主义、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可知狄金森对上帝的书写一方面揭示出了上帝的虚无本质,以及最后审判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疯狂的思辨之后,狄金森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上帝.实际上,她对上帝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矛盾.狄金森的晚年诗歌所描写的上帝既反映了她的理性,也表现出难以释怀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在用词、语法、标点等方面的试验性创新,引发了人们对她的诗歌的语言学和文体学研究。她的死亡诗歌中的时态运用,不是单纯使用抒情时态(一般现在时),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各种时态中游走,构成不同时态的交响乐,进而形成诗人以弘扬时间和生命、抗拒死亡和永恒为特征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8.
在艾米莉·狄金森的青少年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她影响很大,所以科学思维在其诗的思想、结构、意象、语言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明显特色,她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其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艾米莉·狄金森的青少年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她影响很大,所以科学思维在其诗的思想、结构、意象、语言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明显特色,她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其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