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阐释,指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成果,着力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阶段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色.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都含有一个"共"字,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是目标指引和路径依赖的关系: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为共享发展提供目标指引;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共享发展.实现共富和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共享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必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上,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有"富裕"而没有"共同",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共同劳动、共同享有的共富之路,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勤劳才能全民致富.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应注重共享能力的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共富的全新社会治理格局,以共享发展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并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了我国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明确指出了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发展思路、方向与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能够促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能够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因此,深入解读五大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对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共享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人们对共享发展相关问题的讨论亦十分热烈。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讨论仍然过于空泛,以至于在一些讨论中这一理念被看成是一个"空概念"。共享经济是共享发展的一部分,能够折射出共享发展的特点,所以对共享经济案例的分析可以对加深共享发展的认识提供思想资料,通过探讨共享经济运行的前提、特点以及问题来讨论共享发展议题。研究共享经济所具有的"共享"特质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共享发展战略的实施条件和社会环境以达成共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6-3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理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而蕴含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和绿色政治生态理念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引领和统率着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识和理解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政治生态发展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对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共享经济"基于协同共享的理念,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已然成为当今"创新经济"的潮流。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所促成的是一种适度消费、合作互惠、相互信任的经济伦理新常态。首先,"共享经济"将进一步推动人们注重个性化消费、培养适度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公平,为社会消费伦理提供新的选择;其次,"共享经济"会强化社会合作与协同理念,为市场竞争伦理确立新的范式;再次,"共享经济"还将有助于重塑和优化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信用伦理建立新的规则。唯有充分认识到"共享经济"对于经济伦理的正面影响,并从立法、技术投入和观念变革等方面采取积极对策,才能进一步巩固经济伦理新常态,使"共享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强调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中国特色共享发展理念来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及实践渊源,其蕴含着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分配正义的问题,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引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探究共享发展理念下分配正义性理论意蕴,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实现分配正义、共享发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品越 《北方论丛》2017,(6):117-122
《资本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与对市场经济的科学分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来源,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经济学.人类历史上的这一新的经济学理论正在形成过程中,展示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制度的思想,后者体现了习近平的市场与社会主义有机融合论;第二理念层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念,包括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理念;第三是战略层次: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上述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经济发展新阶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一基本判断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与经济新常态的提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成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根本国情依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新时代阶段。在这一新时代阶段,中国共产党继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基础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制度层面全面布局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时俱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突破传统的二元国际政治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美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概括与实践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感知。与此同时,从新发展理念来看,郑杭生及其学术团队,围绕发展动力、发展方法、发展方向、发展格局和发展目的等维度,分别构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五位一体"的郑杭生发展社会学思想,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新指向,对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的理论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意义,也大大丰富了发展社会学理论的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内乃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突出性与严峻性,生态经济伦理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并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但其实践落地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国处于在开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高。然而,客观地说,当前生态经济伦理理念总体上呈现出不到位、不完善、不彻底的偏向,表明经济实践活动对于生态问题以及生态经济伦理问题的认知仍然很不到位。为了美丽中国建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推进生态经济伦理的实践,因此,需要在明晰和批判各种认识误区的基础上,在发展理念、主体行为、法律制度等层面敷设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科学举措,以实现生态经济伦理实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处理沿线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真正地实现协同创新。从宏观上认识"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包括把握协同域和协同体两大内容,需要从理论层面对"一带一路"协同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共建、共享的系列论述,集中表现在"两大步骤、一对关系、五大内容、五个原则"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传统性和现代性,本土性和世界性的特点。运用共建、共享理论解释"一带一路"协同创新与我国作为发起国、核心国的角色相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适应。从共建、共享视角看,"一带一路"协同创新是"一带一路"协同体在协同域上共建、共享的过程,其中"创造资源,共建成果"是协同创新的基础;"发挥功能,共享成果"是协同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思想从三个维度继承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一是进一步彰显了唯物史观的价值维度;二是拓展了唯物史观的发展理念;三是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揭示"以人为本"思想深厚的唯物史观意蕴,对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科学发展观,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虚拟文化是大学对新时代技术和社会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文化反应,开放、共享、灵活、协同是其核心价值理念,网络教育、虚拟科研组织、虚拟教育社区、官产学伙伴关系、无边界高等教育等是其在多个层面上的体现.大学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发展的挑战,应加强大学虚拟文化建设,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五大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学中国化的卓越理论成果,具有理念的杰出首创性、理论的完整体系性和精准的实践指导性。新理念是我国振兴粮食产业经济的卓越思想灵魂和高效实践指南,将引领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应以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探索粮食产业经济产业化、融合化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建立健全粮食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等"四链"网络,促使粮食产业经济向"强、大、优"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开拓粮食产业经济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生成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规定;共建共享突出表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手段,建构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样态;渐进共享清晰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演进,指引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17.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生成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规定;共建共享突出表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手段,建构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样态;渐进共享清晰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演进,指引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18.
农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农地私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演进原理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共享经济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与共享具有内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家庭承包农地制度并不能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形式,板块化经营不能从生产力层面满足农业劳动者共享发展的要求。新型合作是我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模式未来发展的合理选择,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保障农业劳动者共享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命题的提出,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的重要一环,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要求。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需要一个整体性视角,即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关于理念、方法、过程和结果"四维一体"的整体性概念。它致力于回答"以何种理念推动城镇化转型""新时代的城乡应如何发展""新时代城乡融合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实现怎样的城乡发展格局"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其实践过程中必须体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相融共生的发展格局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不只是笼统的"以人为本",而是将其明确化为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和衡量指标;三是表现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所推崇的新的社会治理和"善治"理念的前瞻,以及果敢引入的理论胆略和实践气魄。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立足中国社会新一轮"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模式,将"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之最高的公共价值理性信念,这一信念必然是"公民权利"本位的,是普遍幸福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