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安全视野下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在国际交往和国内生活中都呈现出比以往更加交错复杂的态势.这与民族和宗教所共同具有的长期性、普遍性、复杂性和群众性等特征密不可分.尤其自"9·11"事件以来,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成为威胁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责任.因此,我国当前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时,应把国家安全作为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也将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变革和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民族理论研究如何适应并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问题、民族工作,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加强民族理论研究"一文,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恩格斯就民族、民族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观点。列宁继承了马、恩有关民族问题的辩证观点,创立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学说。斯大林发展了在一国之内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二战以后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其民族理论和政策分化为以苏联、中国和南斯拉夫为代表的三种模式。由于民族理论和政策上的失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导致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文化传统不同,国情也相异,在民族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郝时远与亨廷顿作为当今中美两国的知名学者,都对民族国家问题颇有研究.前者主张尊重差异、包客多样的和谐民族关系,后者认为文明之间、民族之间势必产生冲突,他们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美和谐与冲突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族观,在两者观,占.的分析比较中也有利于和谐的民族与国家间关系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民族关系是历史环境、条件的产物和积淀,更是现实环境、条件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经济是民族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民族关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发展民族经济应努力协调好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关系必须活跃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社会现象的变化空前加速。民族(民族社会)过程的强化,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之一。人类民族构成的斑斓,使这种过程特别复杂。而且,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在资本主义体系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这种过程远远不是同样发展的。阶级矛盾产生的民族对抗,是资本主义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组成新的共同国家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下,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下,一直生活了十三个多世纪。尽管南部斯拉夫各民族早就有联合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在1918年至1920年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的国家以后,立刻就暴露出一个问题:这个新国家陷入了重重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大塞尔维亚霸权主义、卡拉乔治维奇的君主制度和资产阶级政府造成的,并在一开始就变得十分尖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民族问题未得到解决,而统治集团全然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大肆  相似文献   

8.
李维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问题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卓越的领导人。远在延安时期,维汉同志就致力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建国以后他又长期主管民族工作。他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和研究我国的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家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主要内容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建设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丰富了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民族问题具有多重属性,既表现为经济问题,也表现为政治问题,还表现为文化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可能认为是"政治化"或"文化化".民族问题的"一个发展三个关系"的论述表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最根本的方面是促进民族发展,实现民族进步和共同发展;协调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  相似文献   

11.
蒙古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的民族构成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蒙古族内的十几个部族虽然在方言、风俗习惯和服饰上有所差别,但能自由交流。哈萨克、乌梁海、图瓦、霍屯等突厥民族只占6%多一点。蒙古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哈萨克族的迁徙问题。在1991-1992年间就有4.1万人迁居到哈萨克斯坦国。迁徙的主要原因:一是蒙古国历届政府对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的研究落实不得力;二是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泛民族主义意识抬头。针对这种情况,蒙古国政府采取了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方针,及时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粤东客家地区几个族群互动研究案例表明,族群认同的根基论(或称原生论)与情境论(或称工具论)两种理论在实践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族群认同虽说是基于语言、血缘、习俗等文化特质的认同,但这种认同是以族群的互动为前提的.同时,粤东地区的调查点还说明,经过认同与互动过程的族群关系呈现的是多元模式的局面.这些观点都有利于族群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王建新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70-180,64
东干人是与中国有着密切历史文化联系的中亚少数族群,是了解当下中亚政治经济发展和复杂民族关系的绝佳素材。在历史的演进中,他们形成了一套能维持文化传承和族群边界的民族教育体系,但当下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族群理论与中国的族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族群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评述了西方族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中国族群研究的状况,分析了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针对当前我国族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印度民族问题与民族整合的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理性地对待本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的特殊国情在民族和民族问题方面表现为特殊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而印度现行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则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民族整合应成为印度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族群概念的争鸣入手,以两岸客家和台湾族群的建构为实例,阐释了族群——族群认同——族群建构论这一组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内涵,在肯定族群建构论合理性的同时,也指出了在台湾族群建构过程中建构论被过分夸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成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在内容、范围、方式方面均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民族工作应更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 ,注重法制建设 ,注重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建立起更有效的机制 ,从而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并保障少数民族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讨论20世纪30年代杨森主政贵州期间,对石门坎苗区推行的教育同化政策的内容和过程,并藉此反映国民政府如何以民族主义,来收编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成员.那时,西南边远的花苗族群,第一次从过去被污名化的"苗蛮"异族,被改称为"边胞"--一个被民族国家认可的国民身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一个地方族群的案例分析,试图从地方精荚的话语表述和行为分析来探讨地方精英是如何影响地方族群记忆和地方族群认同的,并进一步强调族群的一些符号特征对于维持和凝聚族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