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双红 《探求》2005,(Z1):117
古诗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极具概括力并蕴含丰富的内容.诗人们通过对景物、事件的传神写照,表达其思想感情,寄托其理想抱负,或者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小学古诗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教材上的诗意解释,完全忽视了让小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体味中国古诗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优秀的诗歌都是十分精炼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的想像空间十分广阔.因此欣赏诗歌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意蕴,领会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文蕴含的道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鲁宁 《学术交流》2004,(8):134-137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透视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演变,不同历史时期,跃动书家作品不同的韵律,呈现书家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韵律是书"法"化了的精神世界的外延,它具有人格化的艺术魅力,是书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和遵循艺术法度的统一;以抽象的手段抒情写兴,是书家创作的宗旨,也是书法传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唐宋之后,拟古诗潮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走向选择中难以摆脱的趋势,诗歌作品中体现创造性“自我”的才情总是窒息、毁灭在拟古格调的禁锢之中。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这一内在危机到明代达到了顶峰,拟古诗潮的涌动和泛滥,正是这种危机无法得到解决的表现。本文试图从中国诗史发展之本体来探寻拟古诗潮的成因,剖析其主观愿望与实际弊端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韩陆山 《社科纵横》2005,20(1):139-140
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美感赋予文学作品永恒的魅力 ,审美意识在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桂君  王萍 《求是学刊》2006,33(6):110-114
从语用学角度对诗歌进行解码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济慈的诗《秋颂》为例,探讨了语境、语用主体与诗歌意义构建之间的关系,认为《秋颂》不仅颂赞了自然之美,也是一首故土之颂和生命赞美诗。对于语境和语用主体的灵活运用,又使得诗歌拥有了使其艺术之美任意驰骋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杨柳 《学术交流》2012,(3):120-122
人类文化的演进,融汇着地球人不断丰富的知识流和无限情感,艺术则是这一文化和情感的合金。而自然物具有天赋的神圣性,重新还原人类与自然的淳朴关系,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尊重自然物象的原始品质,就是艺术对自然物属性和特质的升华。因此,在广告摄影创作中,引入"自然原则"这一概念,以其清新、淳朴的风格样式呈现摄影的视觉美感,具体表现为重新赋予自然物象以新的意义;依据事物自然属性的思维跃动享受美,从而有助于强化广告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7.
杨文平  谯红亚 《生存》2020,(15):0213-0214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考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也很大。它与文言文教学一起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随着近年来复兴国学的呼声愈发激烈,古诗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表现为教材中所占比例的增多以及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分值的提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歌阅读的要求大致可以总结如下:①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②了解诗歌作者及诗歌所涉及文学知识,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并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诗歌;④诵读古典诗词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⑤尝试进行诗歌的写作。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古诗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学生能力问题,大部分学生很难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意蕴,对古诗词越发不感兴趣,学生诗歌鉴赏题很难得高分。然而部分教师却不思改进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方法,反而加强了对学生诗歌鉴赏题答题模板的训练。这些,都使得学生在古诗词鉴赏这一块“低分低能”,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朱庆华 《生存》2020,(12):0074-0074
汉字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识字理解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可以在字理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底蕴;可以在蒙学识字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受汉字的文化厚度,而从培植热爱祖国、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王小兰 《社科纵横》2002,17(3):65-66
文章从幼儿文学语言的动态美和音乐美的角度分析了幼儿文学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石登举 《生存》2020,(15):0194-0194
文言文是记录古代人民行为方式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句式、词汇、韵律等。随着教育水平的逐渐发展,高中文言文教学愈加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一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不仅能够丰富文学修养,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学习古代人民的思想文化,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学手段,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高一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手段,可以利用构建情景课堂,理解文言文含义;挖掘教材内容,加强文言文记忆;拓展课外教学,丰富文言文知识的教学方式,提升高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素有"华东延安"之誉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诞生了抗战歌谣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政治、历史底蕴,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成为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文化发生学的角度看,它是沂蒙人民空前自觉的民族精神与抗战歌手敏锐执著的进取意识共同催孕的结果。抗战主题的这种鲜明的时代性与沂蒙古代歌谣优良传统相结合,并赋予它新的艺术形式,使沂蒙抗战歌谣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威力和艺术魅力,值得深入研究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贾婷婷 《生存》2020,(1):0081-0081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其对于人们审美意识的培育和价值观的树立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古典诗歌并不受学生的欢迎。本文针对此种情况,提出笔者的一点尝试,即先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发现古诗之美,进而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3.
姚登琼 《生存》2020,(10):0142-014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音乐鉴赏课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体验式教学所取代。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有独特的个人体验,能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与外在美,领悟音乐的魅力与价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验式教学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被很好地激发,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与鉴赏中,学生得以在繁忙的学习中放松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诗意创造的曲线图式邢海珍诗歌是由语言构筑、在表意上具有很强空间性特点的艺术形式。从体制上着眼,这种看似简单的文体其内在构成却是相当复杂的。诗,不直接传达思想,这大概已是不成问题的定论。而情感因素居于主要地位的诗,一般说也不直接传达情感。中国古代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楼艳艳 《生存》2020,(7):0105-0105
诗、画本是同家。中国的国粹——古诗和国画都蕴含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向人们表达了某种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古诗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古诗教学中若能“诗“”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 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卓明忠 《生存》2020,(11):0116-0116
自古即有的“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一体”的现象和理念为现代古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区别于在狭窄应试眼光下针对诗歌本身进行的分析与鉴赏,而加之音乐和舞蹈、历史和哲学的内容要素,从而使诗歌的审美空间、思想空间与意蕴空间,也即其格局与深度得到扩展,使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得以深刻,使其人文素养及语言文学修养得以提升。本文则便是基于此使诗歌格局与深度拓展的目的,就“诗乐舞一体”和 “文史哲一体”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具体渗透方式做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承中唐而实现一大转变,明显区别于盛唐诗近于圆满的艺术之美,具有一种虽美而残、虽残却美的特殊诗美,我们称之为残缺美。这种诗美气象格局较为逼仄、促迫,感情相当幽微、纤细,在风格上偏于柔细、冷峻,题材上转向偏重于对内心的刻画,体裁上专心于五、七言律绝体的锻炼。它以丰富的感性为基础,是颓圮、残破的历史导致的晚唐诗人心灵的残缺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这正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金路杰  王洪岳 《阅江学刊》2012,(6):115-122,134
中国本土现代主义诗歌的诞生与发展主要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割裂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诗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思想背景、古典诗歌大传统、古代审美趣味和古诗形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和诗学交流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诗歌自身发展变革的结果,有着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主情致”,重自我表现,情感在词的审美特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李词的情感是一种真实的、理性的和审美的情感;在审美生成中,情感是驱动力,发酵剂,滋润剂,具有主导作用;其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感在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曲折美、递深美和深曲美三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读者认识感觉与作者情感意趣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及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感到趣味.要冷静地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反思总结,摸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实践,开动脑筋,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定将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又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