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企业巨头凭借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滥用其权利超出了知识产权垄断的合理界限,大面积地达成垄断协议,并且出现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损害了市场竞争中他人的利益。应做到既发挥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作用,又切实防范合法垄断权被违法使用,在反垄断法框架下平衡处理好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代孟 《现代妇女》2014,(6):144-14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网络市场的日臻成熟,与实体经济并行的网络经济悄然兴起,其中的垄断问题也越加严重。但是,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垄断并不能有效规制,甚至在一些问题的认定和处理上呈现完全空白的状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互联网垄断现象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垄断的竞争现状、立法缺失以及规制建议进行论证,反思我国《反垄断法》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李亘 《现代妇女》2014,(3):261-261
反垄断法一直以来被视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基本法。我国的反垄断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实行也在逐步建立起来。但我国的反垄断制度有着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效仿西方在自由竞争充分发展了几百年的情况下,以遏制经济垄断主。我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反行政垄断作为首要任务。面对目前全球竞争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反垄断制度的实行应当在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低价、优质、名牌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三件法宝。但这三件法宝无一不同成本问题发生联系,成本是现代管理中非常敏感的问题,优秀的企业无不将成本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可以说企业的竞争,其核心就是成本竞争。现代企业的成本竞争法可概括为三类:一是节约成本竞争法;二是杜绝浪费竞争法;三是追加成本竞争法。节约成本竞争法节约成本是指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或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方法。节约成本竞争法,立足于依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先进性的特点,往往由先进企业创造模式,然后广泛推广。具有…  相似文献   

5.
利益,引领世界反垄断立法 近几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正纷纷进行以解除管制为核心的改革,如日本政府实施的解除管制改革三年计划,减少和清除反垄断法的豁免条款;澳大利亚政府也在着力推行全国统一竞争法的普遍适用,并对公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6.
据商务部消息,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商务部认定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中新网3月18日电)这是自去年8月1日实施"反垄断法"后商务部宣布的首个未获通过案例。看了商务部对否决案的认定和说明后,觉得这是我国法律对垄断者说"不"的一次强硬姿态。对消费者来说,垄断只能让我们可喝的饮料越来越少,价钱越来越高,而感受却可能越来越不"可乐"。否决案维护了我国饮料企业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1日,备受瞩目的《中华人名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在反垄断的法制建设道路上取得了标志性进步。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竞争秩序的维护者,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构保证其实施。我国在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置上应当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法制发展状况,建立起一个专业、权威的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现状的反垄断执法机构来保障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此消息一出,马上跟出了热议:依靠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的行业并非石油一家。诸如电力、电信甚至房地产行业都存在垄断和暴利现象,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别罢了。这些行业是否也应该征收暴利税呢?需明确的是,征收暴利税一定是出于公众利益的目的,而要从根本上使得总体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众利益相一致,必须打破垄断,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使得现代市场体系全面健康地发育。这一切让人们嗅到了火药味。早在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开始酝酿起草《反垄断法》。2005年12月,《反垄断法》已完成草“…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定于2008年8月1日实施。《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有序的自由竞争秩序,完善有效的市场结构,制止限制竞争行为,故在西方发达国家被称为“经济宪法”、“自由企业大宪章”、“经济法的核心”等,由此足见其在市场经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侯振楠 《现代妇女》2013,(12):51-51
本文从知识产权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对我国现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司法和行政上的双轨制保护,行政保护是对司法保护的一种补充。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坚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并应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工作,从而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合生元、美赞臣、恒天然、多美滋、雅培与富仕兰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违反《反垄断法》的价格垄断行为开出了6.7亿元的巨额罚单.由于被罚企业除合生元外都为外商投资企业,因此,吸引了外媒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冯亚平 《现代妇女》2014,(5):155-156
知识产权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知识产权面临着被不适当的运用的风险———滥用。在欧美的发达国家,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是一个重要的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对知识产权滥用的规制刻不容缓。日前工商总局拟推细则界定知识产权滥用、排除限制竞争,笔者认为应该在明确反垄断法律规定的同时,让知识产权回归市场,加强市场推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诉讼双方适格主体、举证问题和反垄断法民事救济制度实施问题,三方面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维护受害者利益、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机制,推动反垄断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抢占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活动的重要目的。然而,涉及知识产权的海外并购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高风险的过程,即便是大型跨国公司也都曾出现过重大失误。基于知识产权获取的并购活动包括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3个阶段,对3个阶段中知识产权并购风险的准确甄别,将有助于企业保护自身权益,有效实现知识产权转移和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5.
曾琼芳 《职业时空》2008,4(9):180-180
一、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是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对这一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中,从贸易角度出发界定了知识产权的范围: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信息的专有权。知识产权主要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特殊生成原因我国是一个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大国,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双重任务。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形成有其诸多特殊原因。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政府主导下的现行银行业市场结构,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既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垄断竞争,而是寡头竞争。这种商业银行数量少,市场准入条件高的寡头结盟市场结构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高度非自然垄断,严重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一,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近70 %的存款资源和65 %左右的贷款份额,在商业金融…  相似文献   

17.
《谢尔曼法》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反垄断法,被称为是反托拉斯法之父,成为其他国家效仿或研究的模板.德国学者马尔库特曾发表过这样的评价,“美国反垄断法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适用范围最广、法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最发达的法律,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以提供帮助.”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阶段反垄断法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谢尔曼法》诞生的经济、政治和法律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探讨《谢尔曼法》诞生背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竞争秩序的维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私人提起的反垄断案件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反垄断法中执行主体制度不明确、私人诉讼的制约性差、执行成本高等。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经济法所应独有的权利义务。要构建完善的反垄断执行机制,就要树立基本的经济法思维,建立合理的主体制度,增大赔偿力度,减少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从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新模式。它带来的变化是多面的和深刻的。如果勉为其难,试图用简练的文字表述社会转型期已经显呈的特征,是否可概括为如下五方面二十字:突出经济;引入竞争;走向开放;知识升值;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融资是一种较新但对象性较强的融资方式,利用知识产权作为担保财产为企业筹集资金是当前发展的趋势。笔者通过分析了国内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发展状况和当前的问题,根据现阶段我国的融资特点和发展条件,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担保融资若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从宏观层面入手,通过完善制度来推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