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西方女权思想、人权观念、婚姻理论等渐次传人中国,在近代中国社会引起共鸣。近代先进之士对比中西方女性道德文化,在对中国传统妇德的缺陷进行深刻反省和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新型女性道德观。这种新型女性道德观的形成与发展,集中地反映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性别伦理道德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也清晰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统主义,或称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主义,是近代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思潮,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最初的本能反应模式.在文化传统主义者看来,中国文化优于他种文化,近代文化的进化必须以传统为本位,因而它排斥或轻视西方文化,具有一种保守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近代中国的不同时期,文化传统主义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这一文化思潮进行系统的剖析,对在新的条件下借鉴和继承文化传统,建构中国新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文化深层结构论、文化相对论和哲学释义学方法引进了文化史研究,国际上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也对国内的“文化热”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由此而来的对中国近代的反传统思潮、特别是对“五四”的反思亦成为文化史的热门话题,这无疑有助于深化文化史的研究.但问题亦随之而来:一、中国近代、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启蒙者是不是“最传统的反传统者”?他们以近代西方文化作参照系来反省传统文化,是不是一种片面和浅薄的表现?二,从释义学方法能否得出近代启蒙者根本不可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论?三,应以何种态度来看待西方学者的东方探寻?以上三个问题都涉及对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史的认识和论的评价问题,本文拟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折衷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折衷主义在近代中国盛行一时,且影响深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体西用”,可以说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一种重要文化思潮.“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从闭拒(文化传统主义)到融合汇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嬗变轨迹.对这一思潮进行剖析,对理解中国文化在近代的演变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无疑具有学术理论和现实借鉴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开始了在比较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变革的过程中,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经历了中间的制度层面,最后深入到文化本质层面,最终完成了对西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完成了近代中国文化观的最终革新.  相似文献   

6.
广州商业文化的近代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广州城市商业文化,是在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和参与下,通过对传统商业文化的承传和不断的创新而逐步形成的.世界新航路的发现,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距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尝试打开中国的贸易大门.首先是葡萄牙,接着  相似文献   

7.
对方法的关注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反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在美学中的运用,强调美学真理的独特性,宏扬美学的人文性;他同样对西方传统解释学作了深入检讨,反对把解释学当作一种方法,而注重解释学在彰显存在的真理方面的意义.伽达默尔在探讨方法与美学研究关系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8.
汪洪亮 《天府新论》2008,(5):118-122
近代和谐社会思想与实践开启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代化过程,实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和谐文化的对接和契合,在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近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与努力,就是近代国人对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进行近代诠释的过程,而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9.
由邵汉明、陈一虹、宋立民编著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人民出版社2 0 0 3年9月出版)一书,对中国2 0世纪后2 0年文化研究的历程做了系统的回顾,以浓缩的形式把这段历程再现在读者面前。“中国文化”这个概念是晚清知识分子自我反省、检讨传统的用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在中国学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学界的主题,究其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文化始终处在变化之中。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古典文明的雏形即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文化剧变中。春秋战…  相似文献   

10.
人权思想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非常复杂,究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否孕育着西方人权思想的基本元素?从人权作为“人”和“权利”的内涵来理解,人权思想的诞生和孕育是需要特定文化土壤的,也许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正义观、抗争精神、个人主义和宗教影响等对人权思想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与西方文化确实存在着本质性或前提性的差别,因此也就没能象西方那样成为近代人权思想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三省"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高足曾子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就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认为 ,曾子所创立的人的自我反省的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对指导现实的人生很有益处 ,是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宝镜。(一 )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是人生主题之一。而这个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省”字。“省”就是反省 ,就是检讨过去。检讨什么呢 ?检讨过去走过的路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哪些失败的地方 ,有什么经验 ,什么教训。人为什么要反省 ,要检讨过去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把今后的事做得更好 ,未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既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深刻印记: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一方面又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不一致性以及强烈的文化优位意识这样三个特征,并与反传统的西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是一个如何理解、把握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对西方近代文化持有何种心态的历程。就法思想而言,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体认提供了研究近代中国法思想的一个特定的角度和线索。本文即以这样的角度和线索分析太平天国两位思想代表洪秀全和洪仁开的法律思想。洪秀全的法思想;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异质作为一场旧式农民起义的精神和思想领袖,洪秀全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属于农业小生产者范畴的(1),其法思想同样归属于这个范畴而不例外,从而呈现出与西方近代法律文化的质的差异性,表明了洪秀全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反思,尤其是对"五四"新文化模式进行检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伟大不朽的,但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要开拓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的新界面,超越"五四"而重新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传统,必须探索两个问题:一是中华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从传统拟家族性向现代个体性转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从排斥西方文化和文明到吸收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近代中国先后存在的二十多个外国租界中 ,上海租界设立最早 ,面积最大 ,历时最久。租界的存在 ,为西方文化比较系统地、迅速地、少受约束地输入上海提供了便利条件。近代上海因中国文化传统的边缘性特点和近代性因素 ,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排拒力。同时上海社会移民人口特点 ,传统士绅角色缺位 ,使得近代上海文化呈无霸权状态 ,有利于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代上海不中不西、亦中亦西 ,是中西不同文化共存、交流、融合的状态 ,是上海被称为文化熔炉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并以我国社会转型作为背景依托 ,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逻辑和市场逻辑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这种矛盾的解决 ,即在客观反省传统文化中超越传统文化 ,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超越西方文化 ,在利用市场经济的同时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 ,大力弘扬主旋律是我国文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文化失范与市民文化关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市民文化产生于市民阶层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本土的传统精英文化的危机,西学的输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架构的一个支点.中国近代文化危机集中体现在文化失范上.近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流是争利、民主与科学.市民阶层运用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为中国近代文化结构的转型开辟了道路.中国近代市民文化运动的结果是初步确立了市民文化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9.
<正> 如何认识中西社会和中西文化差异,是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自然也就很值得深入探讨.对孙中山的文化观及其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近年不少学者已有专文论及,大体肯定了孙中山在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其思想主体的同时,也积极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以为补充,而对孙中山在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局限及其与传统儒学之关系却较少作细致的、系统的剖析.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透过孙中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侧重分析其政治观、文化观、伦理道德观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及其与传统儒学的关系,谈谈若干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男女平等思想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带有质变性质的界标,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和检讨是全方位的,而其对封建旧礼教的抨击,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以及对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德革命、妇女革命等等的呼吁和实践,铸成了蔚为忙观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我国妇女解放的新纪元。但从田史演变的意义上说,“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和检讨当然不是无源之水,妇女解放运动也不可能突如其来、一蹴而就。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先导的男女平等思想,也经历了由孕育到成熟的过程、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