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一关于朱熹祖籍的个疑问中国宋代理学家朱熹,出生于福建南剑州(府治在令南平)的尤溪,后定居在福建建宁府(府治在今建瓯)建阳县的考亭,因此被称为建人或考亭人(朱熹《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见清光绪《续修紫阳堂朱氏家乘》卷一《明宗》;清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七六《丛谈·建宁府》)。至于朱熹的祖籍,一般来说是指徽州(府治在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属江西)。由于徽州辖境在晋隋间为新安郡,又因徽州有紫阳山,朱熹在序跋和其他论著中除署称“婺源朱熹”外,还署称“新安朱熹”、“紫阳朱熹”。但是,朱熹的个别序跋或论著有  相似文献   

2.
中和新旧说剖析金春峰(人民出版社)乾道五年己丑,朱熹对“旧说”觉其非是,作《已发未发说》、《与湖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提出了“新说”,学术界称“己丑之悟”、“中和新说”。“中和新旧说”是朱熹建立自己思想体系的起点,分析它的实质及两说区别之所在,对于弄...  相似文献   

3.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记载微州“十姓九汪”。由此蔓延全国,便出现了如胡适说的,在外地只要碰上姓汪的人,一打听大多是徽州人,或是源出于徽州。歙县有座云岚山,山上所葬者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都说徽州汪姓是他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云岚山的汪王墓己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园的价值,从“两个效益”来考虑,它应是一处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记极富开发前途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
明初官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多取材元代新安经学,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新安经学家多为终身未仕的乡先生,其经学影响范围实属有限,但却因《元史》的纂修确立了学术地图上的位置。"大全"纂修者之所以取材新安经学,是青睐其以朱熹为指归、又纂辑群言为参考的"附录纂疏"体例。汉唐经学发展到编纂《五经正义》形成了凝固化困局,宋儒"疑经"则是对其破解。朱熹宗师地位确立后,其后学亦步亦趋对其维护,新的凝固化趋势开始出现。新安经学的"附录纂疏"之学是朱熹经学凝固化的表现,而"大全"的修纂使朱熹经学的凝固化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5.
在大儒新安朱夫子880年生目之际,裴钰的一篇妙文又引来了一些人对朱熹夫子的挞伐,什么朱熹理学是“禁锢中国千年的封建思想”、“遗害无穷”,什么搞了“四书集注”、“崇文弃武”是“民族罪人”,甚至诬其为“假道学”、“扒灰圣人”,不一而足。所谓“无知者无畏”,“文革”遗毒的泛起再次说明,把朱子学之精粹明明白白揭示于当今何等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古徽州,许多有志之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立志苦学,潜心钻研,悬壶为业,济世救人,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新安名医和绚烂辉煌的新安医学,故古微州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这其中,一代新安名医徐春甫,就是新安医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汤勤福的博士论文《朱熹的史学思想》(齐鲁书社2000年1月出版,下简称汤著),拜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必欲一吐而快之。一汤著在史学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朱熹《通鉴纲目》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通鉴纲目》“凡例”是朱熹所撰,他还撰写了部分的“钢”,而“分注”则是朱熹托其学生赵师渊撰写完成的,即认为《通鉴纲目》的主要作者不是朱熹而是赵师渊。这一观点影响极大,几成定论。对此汤著作了说细的考辨,得出了全然不同的新论断。作者考证,元朝贺善曾指出当时有人怀疑《通鉴纲目》非朱熹所作;全祖望、王梓…  相似文献   

8.
说徽戏     
一、微戏正名微戏自始以来,叫法比较混乱,概言之,计徽腔、微调、徽班、徽部、徽戏、徽剧、弹胜、石牌腔、安庆调、安庆二黄、安庆梆子、安庆花部等名称。这些名称,有的是指整体而言,有的只指整体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有时间概念,有的则无,因此,严格说来,它们之间存有区别,不能笼统都称之为微戏;而其间异同之处,大致可分为三类谈及。第一类为“徽腔”、“微调”。据明万历刊刻的《词林一枝》、《玉谷调簧》、《八能奏锦》等曲本,其“微地滚唱新白”、“海内时尚滚调”、“新刻京板青阳时调”、“南北时尚徽池雅调”等,名称虽然各…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比司马迁晚一千余年的朱熹,却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从何处“闻之”?近代研究《诗经》者,基本上公认为国风的大部是民歌。我们以“秦风”为例,逐篇略加考释,对国风为民歌说提出疑义。《车邻》,《诗序》说是“美秦仲也”。秦仲是西周宣王时代的秦国执政者,秦风不可能产生于宣王时代,此说不可信。近代研究者,或同意《诗序》之说,或认为“这是贵族妇人所作的诗,咏唱她们夫妻的享乐生活”,或说是  相似文献   

10.
将“新安歌舞”与徽商联系起来的研讨,我们所见的有《知新录》和《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下简称《佃仆制》)它们都认定:“新安歌舞”便是东晋时期新安商人的离别之辞。《佃仆制》于此写道:“徽商的兴起早在东晋时期”,“他们外出经商的离情别意被编入歌辞供娼妓演唱,说明新安商人的经商活动已为时人所知。”  相似文献   

11.
市新安朱子研究会更名程朱理学研究会,是为了拓展研究范围,探讨二程到朱熹整个理学形成过程,原因,作用,使思想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深度和高度。同时也扩大了程朱宗亲联谊的范围。今天我们在屯光开会,二程与朱熹祖居都在这里,在篁墩,在屯溪,在黄山市,这里叫“程朱阙里”。二程的子孙来祭过祖,朱熹自己来祭祖过。  相似文献   

12.
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卷八,有一段以州的变迁为主要脉络,概括综述我国古代政区划分的起始及沿革的文字:“郑氏曰:‘分州始于人皇。州统县、县统郡始于周。郡统县始于秦。州统郡、郡统县始于汉。割据之世,置州乃多。隋文析天下为州,炀帝改州为郡,而州郡相等。唐混州郡为一,于建置京邑之州,则始命为府。宋又府州并列矣。’自元建路、府、州之制,州乃益降而小,几与县同列云。” 文中郑氏当指郑樵。《夹漈遗稿,献皇帝书》曰:“其未成之书……在地理,则有《郡县迁革志》。”可见郑氏确曾有对郡县迁革的研究,惜未传世,  相似文献   

13.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  相似文献   

14.
读宋初九僧诗零拾(一)周本淳简长籍贯《全宋诗》卷一二五云“释简长,沃州(今河北赵县)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按周辉《清波杂志》,《四部丛刊续集》影宋本作“州简长”,《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并作“州”,各种辞典均无“州”之条,而个别...  相似文献   

15.
朱熹视涵泳之法为训诂、章句之外的一种解经之法。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涵泳之法具有推重本文、强调感性和践履的特点。《诗经》以其“吟咏情性”的本质,尤为适合涵泳。《诗集传》中的“情性”观念,与理学的心性论紧密相连;朱嘉以“喜怒中节”为《诗经》的最高境界,这都反映出朱熹的涵泳《诗经》的思想与其“中和新说”的密切关系。考察朱熹对《毛序》由怀疑到否定的过程,也当结合其理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诗》学史上,有一个众说纷纭、始终未得到澄清的问题,即所谓“郑声淫”。第一次明确指责“郑声”的是孔子。孔子之后,踵武而来的许多《诗经》学家从不同角度蹈厉发扬着孔子的论断。在宋代,“郑声淫”的问题变得格外严重了。朱熹以近乎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证明了“郑声”确实是“淫”,从而对孔子称誉《诗经》“思无邪”的话起了疑心。但是他不愿、不能,也不敢否定孔子的名言,于是转而对“思无邪”一语作了匠心独运的阐释,以使“思无邪”与“郑声淫”不至于矛盾到难以并存的程度。朱熹弟子王柏在“郑声淫”的问题上继承乃师见地而更进一步,他提出了删除“郑卫淫诗”的激烈主张。在现代,“郑声淫”的问题也多少困扰着一代《诗经》学者,尽管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较之古代的人们减弱了不少。笔者此文,意欲回顾这一《诗》学史上的公案,贡献一份拙见,以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7.
周晓光 《江淮论坛》2003,1(6):88-92
宋代理学导源于周敦颐,分流于张载、邵雍和二程(颢、颐),集大成于朱熹。朱熹以孔孟之道为本,援佛道入儒,综罗北宋理学诸家之说,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哲理化高度,创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朱熹一生讲学不辍,门生弟子数千人,遍及闽中、两浙和江右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朱子学的发明则各具特色、各有心得,形成了众多流派。徽州(旧称新安,今安徽黄山市)历史上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婺源系朱熹祖籍,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在南宋形成…  相似文献   

18.
徐道彬 《云梦学刊》2006,27(6):53-55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小东先生等几位青年学者的新作《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以下简称《路》)面世以来,海外已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继《中国可以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之后,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掀起第三次说“不”高潮。这种判断如果成立,那么,《路》一书与后二者相比较而言,反映出中国民族主义者们已经实现了对自身的反省与超越。当初,面对美国想独家为这个世界订规制矩的企图,一批“小平头”的青年人带头喊出了“不”,但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弥漫的浓浓的火药味,还真不免让人对他们抱以“生猛与狭隘”的怀疑。这种“生猛与狭隘”不仅被当时的极…  相似文献   

20.
李退溪的太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太极说上,他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论,也反对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心论,他继承和发展了朱熹的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太极”这一哲学范畴,最早是由战国末年《易传》作者提出来的。所谓“《易》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