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存在惊人的不良资产,政府和银行都为根治这一“硬伤”在作努力,但成效甚微,项目贷款在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中占极重要地位,通过对中外商业银行贷款职能及对借款人角色的比较,笔者认为,西方商业银行项目贷款的全职能管理机制和他们对借款人多维的视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扭转“在信贷交易中借款人总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贷款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手段。对于银行的客户,对其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更是重中之重。信用分析是银行对借款人信用高低的估价,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核心内容,贷款决策必须以信用分析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行贷款风险的产生与防范焦云迪,韩小松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70%以上是银行的贷款业务。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贷款业务,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商...  相似文献   

4.
论国外贷款定价模式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外银行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成本相加法、价格领导法、客户盈利性分析法等三种模式。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管理十分薄弱,主要体现为①贷款定价未被纳入信贷决策机制中;②缺乏定量化的定价系统;③利率浮动的幅度未能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包含政策框架、价格审批、定价模型以及风险评价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在内的贷款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存款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和表外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银行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住房市场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各种假按揭贷款的不断出现以及整体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的上升,使个人住房贷款隐蔽的风险日渐暴露,虽然目前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总体并不高,但现实情况已足以唤起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的手段和对策,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助学贷款的现状及风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助学贷款从1999年9月开始试行至今,已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有因借款人不遵守合同的主观风险,也有因借款人失业、收入低、意外伤亡或丧失劳动能力等的客观风险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自身原因等。我国助学贷款工作真正要更全面地展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所处信用环境的脆弱性,村镇银行面临严重的贷款信用风险,其主要成因有:征信制度不完善、借款人信用意识薄弱、借款人贷款抵押品缺失和农业产品高度趋同等。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识别管理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鉴别借款人属于劣质借款人的概率,而此概率大小与借款人的欺骗成本正相关、与借款人收益及优质借款人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成正相关。进而提出了加强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建议:与借款人保持良性互动,完善农村信贷抵押制度,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规范信贷利率定价机制,发展农村联保贷款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论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非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使借款人的行为异化 ,进而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 ,积极认识信息非对称及其对信贷市场银行与企业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信息非对称状态下的贷款定价问题及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了防范信息非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定价能力入题,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帐户利润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型———客户关系定价模型。此模型从银行和客户的整体关系入手,分析了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包括贷款利息在内的总收入的构成以及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计算,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贷款价格。  相似文献   

11.
定位导向与资源导向为战略管理者提供了两种获取竞争优势的思路.两种思路相互对立,引发战略学者们的长期研究,欲辩清孰是孰非,但是至今尚无定论.在对该争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基础上,提出权变的战略导向观点,为这场争论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此外环境不确定性、企业规模等权变影响因素对战略导向的影响也在文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角色,尊重员工的需要和追求平等发展的机会,以人性化的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管理企业,是现代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入现代企业员工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实践,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构整个企业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合作,达到劳资双方的共赢,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做好社会的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和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家庭和谐教育重要补充。为此,应该做到以人为本,重塑诚信品质教育;知行一致,强化遵纪守法教育;克尽己责,拓展公民责任教育;协调有序,推进道德礼仪教育;自然平衡,实施生态优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等变革,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高校应积极建立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相互协调运作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从学生的视角,分析学生在实习中的困惑和对实习基地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利益诉求,提出实习基地遴选、配置、调整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层面、经验层面和实验层面回顾了国内外有关翻译过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翻译过程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目前翻译过程研究多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有关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还相对欠缺。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翻译过程模式的探讨及翻译思维的论述,虽然贝尔结合认知科学提出了较详细的翻译过程模式,但其有效性还有待实践检验;而翻译过程的经验总结多为个人经验,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不能解释翻译过程发生的原因及作用机制;翻译过程的实证研究尤其是有声思维实验研究在国外已初具规模,与此相比,国内仅有一些理论介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校推行公共管理,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园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管理视角下,创新高校公共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更高管理目标、发挥社会功能。根据高校实际情况,通过明确重点、完善制度、运用合理方法、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建立评价体系等路径,实现高校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研究"意识形态",需要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思维。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集结,其经历了"意识的理论产物""虚幻的共同体"以及"历史的最高统治"三种表现形态的递进式发展。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特殊表现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世界观基础的对立以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多种表现载体的共时互构。这一集结突出了经济关系对意识形态具有"归根结底"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对于今天日益分化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过去时间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研究过去时间洞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过去时间洞察力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维度结构的初步构想: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一个3维度(过去时间认知、过去情绪体验、过去行动)、11因素(过去时间价值评价、过去时间压力评价、过去时间管理评价、沉湎过去、反思过去、正面过去、负面过去、行动目标性、行动计划性、行动守时性、目标合适性)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汉语法学命题(概念)的提出,在法学方法视角,可予以多层面的分析和观察。其中语境视角的条件和预设、修辞视角的摹状和设问、逻辑视角的判断和推论等是在方法论立场上分析该命题能否成立的主要途径。基于如上三种方法和思路,尝试对汉语法学命题成立与否的语境、修辞和逻辑进行三维的处理和论析。在语境方面,汉语法学的文内语境涉及语言运用、语言运用者、华人法学和汉语运用者法学、本土表达和继受表达等问题的界定,而其文外语境则涉及汉语世界的法学家对汉语法学有所创造的功利一价值期待。在修辞方面,对汉语法学一词,可以借用摹状、双关和设问三个方面的修辞格进行深入剖析。在逻辑方面,汉语法学无论从概念(内涵和外延)、判断(真假),还是从推论视角,都有其独特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