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解放以来,对于岑参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不多的论著中,多数同志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提出,经三十多年来的探讨,赞成这种观点的同志越来越多。目前,对岑参的评价似乎已形成一种倾向,一种定见,岑参是浪漫主义边塞诗人。我认为这一看法大可值得商榷。一九五七年沈玉成等同志在《论盛唐的边塞诗》里提出岑参等人“要求建功立业、美化边塞、向往边塞的诗,都是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①一九六二年陈贻焮同志在《淡岑参的边塞诗》中认为岑参的诗歌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②一九六四年游国恩等同志在《中国文学史》中又提出:“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③一九七八年黄天同志在《边塞诗人岑参》一文中  相似文献   

2.
解放以来,对于岑参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在不多的论著中,多数同志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这一观点自五十年代提出,经三十多年来的探讨,赞成这种观点的同志越来越多。目前,对岑参的评价似乎已形成一种倾向,一种定见,岑参是浪漫主义边塞诗人。我认为这一看法大可值得商榷。一九五七年沈玉成等同志在《论盛唐的边塞诗》里提出岑参等人“要求建功立业、美化边塞、向往边塞的诗,都是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①一九六二年陈贻焮同志在《谈岑参的边塞诗》中认为岑参的诗歌洋溢着“积极浪漫主义精神”。②一九六四年游国恩等同志在《中国文学史》中又提出:“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③一九七八年黄天同志在《边塞诗人岑参》一文中  相似文献   

3.
唐代西域诗句释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盛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达到了顶峰。诗歌创作也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随着对西域的大力开发和苦心经营,诗人写西域诗者风靡一时。然而,唐代诗人真正到过天山一带的,只有骆宾王和岑参二人而已。其他诗人写作西域诗,不是凭经据典,就是捕风捉影再加以主观想象罢了。因而,在唐代西域诗中出现的山水地名,除骆、岑二人为实指,其他人多为虚指。有的出于对仗的需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教材第四册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写在特定的环境下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古人写赠别诗 ,或惜别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勉励 ,如“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或伤感 ,如“寂寂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岑参在此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怀呢 ?一般读者都认为是惜别情 ;教参认为是惆怅情。笔者觉得诗人既抒发了惜别情 ,惆怅情 ,更抒发了期盼之情。那么 ,岑参究竟要在诗中表达什么期盼呢 ?…  相似文献   

5.
有的同志来信反映,希望对中学语文课本中新增添的《东山》诗加以解释。这里请中文系林俊荣同志作一解释,不一一复函。在中学文科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欢迎来信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岑参,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盛唐诗坛上开放出的一朵绚丽鲜花,深受人们喜爱。岑参的诗,俊逸、奇巧,意境深远,同时又吸收了乐府、民歌的优点,语言素朴,深入浅出,故能雅俗共尝,广泛传播。正如杜确在其诗序中所说:岑参“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所谓戎夷蛮貊,实即指少数民族。可见岑诗当时不仅在汉族中,也在少数民族中传播。岑诗之所以博得少数民族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它以描写边塞而著名。岑参的边塞诗,正是描绘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唐代西域地区,生动如实的反映出唐代西域地区的情景。岑参两度出塞,久佐戍幕,并深入到西域许多地区,对西域情况有广泛深入的了解。岑参的边塞诗,正是他本人对西域地区亲身经历的记述,因而为研究唐代西北边疆历史提供了不少珍贵的素材。本文,即在于对岑参边塞诗作出分析,与此相关联,又首先需要对诗人的西域之行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7.
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了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佚诗《自武威赴临洮渴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一诗,本文对这首佚诗作了研究与剖析。论定本诗融铸于时代精神,表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爱国主义是贯穿本诗的一个重要内涵。并与《燕歌行》及岑参边塞诗进行比较、考察了本诗在艺术上有质朴自然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从军边塞,远赴西域,写了许多描绘塞外风光,反映边塞将士戎马生活的诗篇,成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有三十多首是他远赴西域路经甘肃时写的。这些诗篇有的写得气势雄伟,奇丽奔放,有的写得朴素优美,悲凉苍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甘肃的政治、军事形势,描绘了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和风土习俗,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从戎,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气概。阅读这些诗篇,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了解唐代甘肃的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携笔从戎十余年,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送别诗。他擅长用歌行体写送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模式。在内容上,他的歌行体送别诗多描写西域的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并描写边塞战争的场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景物+送"式、"乐器+送"式和"边战+送"式。他的歌行体送别诗不仅在内容上完全出新,而且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在表现手法上有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丁澎是清初仁和(今杭州市)回族一位有成就的诗词作家,《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四期载丁生俊同志《清初的回族诗人丁澎》一文,对他的家庭、身世、生卒年和创作概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有名的绝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北京大学以及许多著名学府编的《中国文学史》,都说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所作,题为《石灰吟》。前些年我编《明诗选注》时,查遍了几种《于忠肃集》,发现没有这首小诗,因而未曾入选。中州古籍社编审张弦生先生来信,问何以不选这首名作,并建议选入。我说明了原因,但为尊重他的意见,还是补选进去,诗后加了一个注,说了一句我最不愿说的含糊的话:“此诗传诵颇广,然不见于《忠肃集》,传为诗人年青时作。” 最近,我为考察夏水和云梦泽,查阅荆州地区地方志,无意中在《江陵志馀》和《江陵县志》发现了此诗的作者,为明初刘儁,题为《咏石灰》,文字和流传所见小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其诗歌的最高成就,为历代人们所推重,给予极高的评价。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对此就很欣赏,说“岑参多新诗”(《九日寄岑参》)“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并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同时代人杜确称赞其诗“迥拔孤秀……出于常情”。(《诗集序》)宋代大诗人陆游赞其诗“笔力追李杜”“崔嵬多杰句”。(《夜读岑嘉州诗集》)翁方纲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州诗话》)沈德潜云:“参诗能  相似文献   

13.
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写的一首诗,名为《赠别》。写这首《赠别》时,诗人杜牧在失意之中,正要离开扬州,此诗是送给一位相好的歌伎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在西域的军政、行政机构设置中不用"西域"之名,而代之以安西、北庭、碛西、镇西等名称。岑参的西域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变迁,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拙稿《重读鲁迅的<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在本刊发表后,我收到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院、扬州师院等单位的同志的来信,除了对拙稿提出意见之外,都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诗是在郁达夫携家移往杭州半年后写的,鲁迅写诗时不会不知道,那么题目怎么会写成《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呢?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把我的初步理解写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这首《自题小像》诗写作年代的探讨,近年来研究者们陆续发表了不少见解。《自题小像》究竟写于何年?众说纷纭,各持己论。我认为,大家都忽略了鲁迅重题此诗时所写的两条跋语。在跋语中,鲁迅实在是自己道明了此诗所作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18.
普希金后期写的《绝句体诗》(司坦斯)和《诗人与群氓》,曾在俄国思想和文艺界引起长久的争议。有人据此指责诗人对尼古拉一世献媚和轻视人民群众,甚至还由此而否定诗人及其创作的一切价值。很明显,争议的范围远远超过了这两首诗本身,它已扩大到对诗人及其作品的总体评价问题。为此,对这两首诗及与其有关的问题作一番实际考查,并弄清其真正涵义,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来信嘱写《一月的哀思》的创作体会文章,我因是业余习作,日常工作较紧,几次提笔,终未能寻出完整时间写成专文,但想到此诗在一九七七年一月发表后,北京曾把它节选编入高中一年级语文课本,有的大学也用为教材,这之间,曾有些同志就此诗来访问过,我先后也收到了一些各地读者热情的来信,特别是语文教师和诗歌作者的来信,提出了一些关于这首小诗的创作和理解的问题,嘱为作覆。我有的简覆了,有的则感问题过大,短文似难以说清。现在愿把大家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和简略答覆,依次写在下边,未谈多少理论,也未总结出体会和经验,不知有无用处,仅供参考吧。  相似文献   

20.
岑参的西域诗及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岑参西域诗不能称边塞诗.其诗的特点是纪实,确证了轮台城的位置,填补了唐代西域历史、地理、民族、战争的实情。并和封常清一起维护了统一,加强了民族团结,立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