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浅谈唐尧氏     
唐尧氏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一个尽人皆知的古族。对于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顾颉刚先生是疑古派的代表,1923年,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所谓古代史是层层加码逐渐编造出来的,他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而且“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受疑古派影响,出现了“神话历史化”论。论者认为,儒者为了适应他们的主张,“把神话传说来加以理性的诠释,这样,神话就变做了历史。”拉长了历史,神话却日渐消亡了。茅盾和袁珂主是说。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常把“古代”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历史时代,即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二是考古时代和传说时代,即还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中国从黄帝、炎帝到舜禹时期,是我国几个古老的部族大融合时期,有炎帝部族、黄帝部族、三苗部族、少皞部族、百越部族、西戎部族和北狄部族等。这一时期这些古老的部族逐步趋向统一和融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集团逐渐地向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联盟转变,并且开始了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进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加剧,贫富差别也产生了,阶级初见端(日兒),国家雏形也开始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首领 ,黄帝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 ,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 ,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 ,都可以追溯到黄帝或黄帝时代。因此 ,黄帝和炎帝、蚩尤 ,是传说时代中原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的三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 ,黄帝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推进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爱”(王国维释“爱”,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倍)”;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5.
黄帝族源东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文化是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标识。黄河下游的“东土”是父系氏族时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作为这一时期五帝之首的黄帝 ,应是“东土”(东夷聚居地 )的文化代表 ,亦即黄帝族源于东夷。这同黄帝与少典、黄帝与附宝、黄帝与玄鸟、黄帝与穷桑、黄帝与涿鹿、黄帝与泰山的关系 ,以及山东地区大量出土文物所提供的丰富资料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刘林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3):36-39,44
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始祖的黄帝,其真实的历史面貌若隐若现,需要深入的探究。先秦诸子有关黄帝的史事和传说的论述,对了解黄帝的历史真象是很有启发的。在先秦诸子的眼里,黄帝是上古时代的帝王之一,黄帝时代已进入了文明社会,礼乐文化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华夏血缘族团源于东方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语·晋语》说的炎帝、黄帝同出于少典氏 ;《史记》、《世本》、《大戴礼记》说的颛顼、帝喾、尧、舜、禹等同于出黄帝 ;《尚书》说的尧、舜、禹等在同一个组织中共事 ,他们应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华夏血缘族团。同时 ,根据东方的大量古史传说及大汶口文化的领先地位 ,这个族团从炎黄起至夏初止 ,一直生活在东方以泰山、四渎、《淮南子》九州为中心的地区 ,并在山东东部地区初建夏王朝。夏初太康失国及少康复国一段历史大体发生在东方。大约在少康中期时夏王朝西迁中原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遂由东方逐渐转移到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8.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传说,一般认为伏羲时代施行《连山》易,黄帝时代施行《归藏》易。《归藏》易的特点是重视坤卦,坤为地、属阴,故《归藏》易是一种贵坤崇阴、重视大地和母性的易学。史前考古文化中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特征性器物与黄帝行《归藏》易崇阴贵坤的传说相吻合,牛河梁遗址晚期遗存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当地原生的以龙纹为特征的红山诸文化碰撞融合而产生的文明火花。牛河梁遗址庙、坛、冢从宏观设计、局部布局、器物造型等各方面都反映出成熟的崇阴贵坤的《归藏》易特征,表现出与黄帝易学传说具有强烈的对应关联。  相似文献   

9.
炎、黄文化与裴李岗文化,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文化。前者属传说历史时期,在炎帝和黄帝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文化。后者则属考古所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早期考古学文化。传说的历史文化,似乎有“虚“之虞,而考古学文化,则是从埋藏在地下而发掘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五帝的传说,不同学派各执一词。儒家尚德治而重仁礼,把五帝时代渲染为王道时代,希望借助五帝传说改变春秋时礼崩乐坏的局面;道家持回归自然的历史观,企图回到五帝之前无为而治的时代,或者把黄帝改造成道家的典范;法家持进化的历史观,认为五帝的“德治”在当今是行不通的,只有法治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直到司马迁继承儒家的传统,把五帝世系写入《史记》,儒家的价值取向才占据了历史的正统。  相似文献   

11.
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古城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座中原地区目前面积最大、墙体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城址。古城寨一带为传说中的祝融之墟,亦黄帝所居轩辕之丘。极有可能传说中的黄帝集团中的大隗氏曾在此地筑城,故当地有一夜“鬼”修龙山城的传说。该传说正反映了黄帝集团与祝融集团在相互通婚的基础上而逐步走向融合的真实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项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的首领,他率领这支游牧人完成了向定居农耕的过渡,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历史,从而被崇奉为华夏先民至高无上的始祖.由于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都被追随到黄帝或黄帝时代,所以,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后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推进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明起源时期,冀西北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畜牧、狩猎和农业耕作,这为黄帝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现存着大量有关黄帝的考古遗迹和传说,诸多文献也记载了黄帝在这里与炎帝、蚩尤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后来,兴盛强大的黄帝族从冀西北逐渐扩散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受封于蓟,立唐称国,在晋为狄,凤鸣歧山,最终黄帝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15.
黄帝出自少典,少典即小狄,为北狄的一支。轩辕为“合汗”“可汗”之异译。黄帝族团最早活动于大西北与大北方,甘肃、青海一带的昆仑山即其早期的中心。其东迁路线是沿黄河北上到内蒙境内,沿阴山之阳向东而至河北北部。因草原干旱而南下,与农耕民族炎帝神农氏在今之长城脚下的涿鹿相遇。炎、黄之战,是一场农耕民族抗击游牧民族的保卫战。战争之所以在北塞长城脚下发生,就是因为长城一线,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分界线。黄帝三战而胜炎帝,随后以涿鹿为根据地,越燕山而南下,开始活动于燕山之阳的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16.
炎帝和黄帝都是传说时代汉族先民公认的首领,也是汉族人民共同尊奉的至高始祖,汉族先民还把自己的文明和许多发明创造都追溯到炎帝和黄帝身上,因此,汉族便世代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一些历史传说,正好反映和折射出汉族先民起源上的多元性,以及他们早期生产、生活方式上各自的不同特点。古代华夏之所以视炎帝和黄帝之间的关系似同胞兄弟,可能是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族先民,已知晓游牧文化对于农耕文化,以及从游牧者或半游牧者转入农耕生产,对古代华夏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布图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英雄。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多有记载,并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在这两类传说中哈布图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也是传承蒙古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女登是炎帝之母。女登是人而不是神,与神话人物九天玄女无涉。女登是位传说性的历史人物,她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前后的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的交替之际。有蟜氏族一女子,与少典氏族一男子通婚而生下炎帝。文献传说,女登“感神龙首”而生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女始祖;民间传说,她发明了蜂业,为中华“蜂业之祖”,还发明了草鞋、蓑衣、围裙等物质文化。炎帝“寻母”“抬母”的传说故事,体现了炎帝的孝道精神;女登所创造的女登文化成为姜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登祭祀中的排灯会、抬社火等民俗文化与女登、炎帝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开发和利用女登文化这一独特文化资源,对提升农民精神素质,塑造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倍受关注,但由于文献记载的纷繁杂乱,有许多问题目前还尚存争议。本文通过辨析各家观点,对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补充看法:黄帝不是人名而是部落联盟长的职务称谓;黄帝具有神职身份且是女性;黄帝名轩辕是因世选于以“车”为标志的轩辕部;黄帝的地望可按不同时期定为三个地点;黄帝的经济类型应属农业经济而非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20.
《黄帝伐赤帝》是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孙子兵法》的佚篇之一。它最早记述了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的五方五色帝的传说。对研究先秦的五行学说及黄帝的传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篇著成年代国内学界鲜有论及。马来西亚大学郑良树先生认为:“以黄帝、赤帝、青帝、白帝、及黑帝作为五帝的配置”,要到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才完成,因而佚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