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小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受到较大影响,经营发展陷入困境。通过对外部政策、内部管理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归纳中小城市公交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破局之策:一是创新发展理念,转变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抵御外部影响;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用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内生动力;三是充分挖掘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布局,精准提供服务,提高综合效益,有效地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
为了说明中小城市电子政务的内涵以及发展中小城市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入SWOT矩阵理论,综合分析了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并根据城市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试论近代四川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城市是城市研究的薄弱环节.近代四川中小城市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其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致使其发展速度很低,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地区,而且与四川的大城市——重庆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为当代四川畸形的城市等级格局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中小城市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提升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中小城市文化产业的基本状况分析出发,论述了文化产业规划的基本方向和原则、基本内容和制度政策保障等问题,试图建立中小城市文化产业规划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宁杭高铁的开通,使得宜兴进入沪宁杭等大城市居民的游憩范围,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宜兴为承接沪宁杭等大城市居民的游憩转移应加强相互合作以更新角色定位,挖掘本地特色以打造游憩品牌,调研市场需求以开发创新产品,同时借助媒体宣传以推广本地形象,增强服务意识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小城市建设中环境地质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环境地质问题更加显现出来。地质环境制约着城市的选址、布局和发展,反过来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如何严格地实施和执行环境地质法规和相关政策,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地质环境、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究竟是重点发展大城市或者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一直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争论。很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回顾与反思。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应强调小城镇要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小城镇的战略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以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为对象,从芜湖市社区治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中小城市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缺乏良性互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模糊、社居委与各类组织之间存在关系悖论等问题。对城市基层组织做出制度分析,并提出在凸显基层政府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动力等新形势下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操作性对策.进而探索中小城市基层管理新的体制,建立符合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与规律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劳工安全健康标准是跨国公司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安全生产制度变化为切入点,基于2006—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考察了劳工安全健康标准对跨国公司选址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工安全健康标准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进入选址;相比于内资企业,跨国公司选择劳工安全健康标准更高地区的倾向更明显;总体上,高危行业企业和低危行业企业选择劳工安全健康标准的倾向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高危行业的企业比低危行业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劳工安全健康标准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担负着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核心重任,而建设沿江中小城市群应该是未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主要侧重。对目前沿江中小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层级和产业分工不匹配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以长江为轴推进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群建设的战略设想和战略对策,旨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15座旅游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区域,在我国的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该区域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发展加以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文章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强度效应、聚集效应、城际差异、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空间结构及其主题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2.
构建沪-杭-甬组合城市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杭州湾上海、杭州、宁波等六城市,城市之间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密切,交通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形成了沪、杭、甬之间的两小时交通"金三角"区.当今世界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在各地兴起,杭州湾地区沪、杭、甬完全有可能形成组合城市.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年长三角地区30市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从耦合度来看,均处于拮抗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上海、南京、杭州处于“美丽中国”建设的较高水平,苏州、合肥等7市处于中等水平,而绍兴、舟山、扬州等19市处于低水平。不同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应采取不一样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选取南京、杭州以及上海三市,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重点分析了三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在保障目标和参保对象、资金筹集和管理及待遇水平上存在的差异。认为目前长三角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走在全国大多数城市之前,三市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和区域信息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其内部城市间的同城化效应逐步增强,城市体系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城市层级体系,并存在产业同构现象.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同城化指数,且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在多中心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结构关系.此外,为了考察城市的初始禀赋对自身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采用截面OLS回归的方法,并选取2006年和2012年的数据观察城市体系结构的变化.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特定条件下显著,并通过比较发现2012年次级中心城市尤其是南京市对其外围城市的影响相对较大,同城化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增加了产业相似度,且验证了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受到行政壁垒影响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以2014年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综合地理距离、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碳排放量等因素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对网络结构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密度值不是很高,整个长江经济带能源流通效率较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沪、苏、浙、皖四个地区在网络中发挥着积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沪、苏、浙、皖各地区的城市之间存在着碳排放的溢出效应,长江经济带各子群的城市之间存在着能源资源流通现象,但流通范围较小.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对于自身甚至全国碳减排机制的推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在整体上把握能源流通和碳排放的传导机制,统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落实低碳减排规划.  相似文献   

17.
古城南京之所以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原因在于她跟南京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她的"南京"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旧南京的古朴、幽雅,但"南京"被"上海"边缘化。"南京人"有堕落、懒散、守旧的一面,又有实诚、文雅的一面,这跟南京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密切相关。"南京人"作为"上海人"的对比性存在,它不只表明南京是现代都市上海的另类风景,而且也能说明张爱玲有多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6维度-24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文化软实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杭州、广州、上海和南京5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处于最高水平,而乌鲁木齐、贵阳、海口、银川和西宁等5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相对较低;此外,我国城市文化软实力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并对当前生态城市系统模型和指标体系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 ;然后在此基础上作者建构了一个新的生态城市系统模型 ,并详细说明了建构该模型的理论基础及其指标体系的相关运算 ;最后以南京、杭州和大连三个城市为例进行了模型的演示 ,得出了杭州生态化水平最高而南京、大连次之的结论 ,该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表明该模型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