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普遍对就业薪酬期望较低、就业信心不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自身的就业观、高校的就业指导、国家的就业政策、社会的积极支持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此外,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制定更为合理的就业政策,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缓解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带来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问题尤为明显.缓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要在充分研究影响学生就业压力因素的基础上,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自身素养存在不足,同时受学历、毕业学校知名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应该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的就业焦虑状况与诸多因素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受自我和谐与心理弹性的影响。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就业焦虑量表对240名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考察自我和谐、心理弹性、性别与独生与否等因素,分析师范生就业焦虑现状,剖析就业焦虑与师范生自身心理特质的相关性,挖掘师范生就业焦虑与自我和谐、心理弹性的关系,建立就业焦虑回归方程,可寻找缓解就业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这里既有高校教育引导不到位的责任,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就必须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完善,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就业环境的优化,并着力在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上下工夫,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学校、毕业生等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的影响以及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学生自我调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就业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文章结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情况,从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学生、学校和社会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因素、高等教育和学生个人自身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应深入研究,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工资水平,以及他们对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的选择,但它并不是一个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决定因素。实际上,西部欠发达地区低就业率还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供求矛盾、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就业政策有关。要缓解目前的就业矛盾,就应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政府四个方面的角度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值得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要实现顺利就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当前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定位缺乏理性,功利心过于迫切,职业技能薄弱,敬业精神不强,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为此,高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一要提高职业定位的理性认识,二要提高专业操作技能,三要提高创新能力,四要强化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心理落差较大、过分依赖逃避、自负与自卑交织、焦虑夹杂恐惧等心理,这是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要从自身自立自强、学校专业教育指导和社会制度保障等入手,来调整其就业心理,使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学生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理想信念与困惑并存;对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疑虑,就业隐忧心态有所增加;农村生源和女生居多,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突出。师范院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应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团队意识,焕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热情。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难点,其中有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女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从社会和政府层面必须真正落实男女平等的相关政策,改革职工产休假制度;在高校层面应注重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大女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而女大学生也应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理工科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组成部分,其就业难更是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她们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就业保障不健全。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外,从理工科女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在于其自身定位不准、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心理不健康。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女大学生应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综合实力,调整就业心态。同时,社会和高校也有责任利用现有条件帮助理工科女大学生,以实现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超越,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贫困女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就业难问题上,既有普遍层面上的特征,更有特殊层面上的因素。文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几大突出问题、就业难而产生的社会负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章指出学校要重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教育,帮助她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贫困女大学生应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全社会都要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问题,诸如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极强;因经济贫困引发"精神贫困"或"心理贫困";心理承受能力偏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等。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着力推动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解决其学习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呈递增趋势,但我国的就业形势艰难,使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从而出现困惑焦虑心理、自卑心理等问题。归纳起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在认知心理维度、情绪心理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学校、大学生和社会,都应共同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校贫困生就业观单一、消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高校贫困生就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促使贫困生形成多元就业观的对策:大学生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困扰社会的难题,大学生为了就业不惜牺牲各方面的利益,使得自身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不仅要立足社会,还要加强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高校也应该注重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