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农户生产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补充,对贫困小农户的资源和能力禀赋要求低,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抵御疫情等自然或社会风险、稳定脱贫成效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将小农生产消费关系嵌入社会关系的巢状市场,小农户生产扶贫才能持续。在小农户生产扶贫实践中,存在着无法建立巢状市场的现实困境。通过在线下对接贫困村庄与城市社区,在线上利用小农电商专用平台对接贫困小农户与城市消费者,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构小农户生产扶贫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且安全可靠的巢状市场。推行“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新模式,可以保障贫困小农户与城市消费者无障碍直接对接、有效有限筛选认同小农价值的城市消费者和扩大贫困地区小农生产规模提升流通便利性,从根本上解决小农户生产扶贫无法建立巢状市场的难题。为此,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搭建“区块链+”小农户生产扶贫的综合平台、优化运营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小农振兴道路:战略方向、路径选择与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实际上是小农的振兴道路,小农振兴道路的关键是统筹推进小农户有序退出、小农户有效成长和小农户有机衔接三大战略方向。重点把握好小农户与大集体、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与大产业、小农户与大环境、小农户与大时代五大路径选择,实现小农合作化、小农订单化、小农朝阳化、小农生态化、小农信息化。同时要构建起五重政策保障体系,即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提升小农户内在职业素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小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增强小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强农业金融扶持,增强小农户发展的硬实力;加强对小农的保险覆盖,增强小农户生产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普及,小农户通过参与农产品电商活动提升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效率的机制逐渐形成。基于2014-2019年江苏、河北和山东等3个省份176个行政村2 744户林果种植小农户跟踪调查,采用基于熵值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级效率指标体系,从发展能力、组织化程度、增收空间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设置13个微观指标,建立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农产品电商行为对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综合效率及发展能力、组织化程度、增收空间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细分效率均逐年提升且增速放缓;农产品电商对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率具有积极提升作用,对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发展能力和增收空间的影响亟待更长周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概念思辨、理论分析和发展趋势判断等对相关经济学概念进行辨识,澄清了一些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试图说明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小农户问题并非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产生的,而是先天资源禀赋不足和人地比例失调的结果。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必须得到坚持,但小农经营的先天不足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现代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配套。建立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小农户之间的横向联合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可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竞争推动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个体化小生产必然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淘汰,小农变成无产者。 当今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农业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小农家庭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消失,但小农户已经被整合进高度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从属和依附于大资本,处在半无产化状态。 个体小农分散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农民组织化重构食物生产与流通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地调研资料,对河南、山东、安徽、江西、吉林5个农业大省的小农水"建""管""用"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小农水治理绩效并未完全释放。原因在于:小农水"建"的环节,乡村基层组织投资意愿及农民投工投劳意愿微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对接失灵、小农水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失灵;小农水"管"的环节,真正管护主体缺位、管护经费不足;小农水"用"的环节,用水农户与灌区基层水管单位之间对接失灵、小农水承包者与用水农户对接失灵、用水农户之间的合作失灵;小农水"建""管""用"之间对接失灵。因此,要提升小农水治理绩效,就要全面推进小农水"建""管""用"的协同共治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产销衔接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点.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视角,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三类与农户衔接的农产品销售主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了产品市场和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生产劳动与销售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分工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以农户为本位,农户采取何种策略实现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基于中西部一个农业型村庄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户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市场化程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融入现代农业的一条渐进式路径,核心在于通过家庭策略保持与经营能力相匹配的适度规模。农户的家庭资本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市场风险承担能力共同决定其经营能力并影响“适度规模”的大小。同时,在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外流,促进内生型土地流转市场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成,有助于扩大留村农户的经营规模。未来国家应当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释放农户扩大再生产的市场空间,建立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稳定机制,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小农经济转型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核心内容。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献,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农经济是否过时?”“小农经济是否会长期存在?”“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的小农不同于历史上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小农,小农经济也并未过时,只是需要随着时代变化和制度变迁而赋予新的内涵。受制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城乡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约束,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转型是有条件的,需要从农业本身和农业外部寻找动能来缓解人地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更为系统的方案在于:一方面从制度、组织和技术等宏观层面联动设计,另一方面从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等微观方向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0.
集体治理是破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主体缺位难题,实现设施有人用、有人管良性循环的重要方式。利用黄河灌区宁夏、山西及山东723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考虑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因素,结合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选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小农水集体治理。结果表明,普遍道德和公共领导力能显著促进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治理绩效,集体行动能显著提升小农水集体治理绩效,公共领导力与普遍道德能显著相互促进。多群组分析表明,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及所处省份能显著调节小农水治理集体行动和绩效。因此,政府可以结合不同地区农户农业收入情况,通过深化普遍道德培育、培训村庄领导者和鼓励村庄精英治村等方式促进小农水集体治理。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农地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多样但以转包、出租为主,流转市场不成熟,大部分地区还不具备规模经营的条件。全省农地流转工作在制度、市场、管理方面遇到阻碍。农地具有农业生产使用和农户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户不愿轻易流转土地;农地集体所有权虚置和所有集体的多样化,影响土地进一步确权,难以形成市场机制;农地流转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流转价格难以评估计量,缺乏市场化交易平台;政策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上缺乏规范性细则;农村基层组织宣传、服务、管理不到位。提出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真正的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市场载体及市场机制各方面发展、培育农地流转市场;要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农地流转前、中、后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保证农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宅基地流转中政府与农户、村集体及用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在宅基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各个利益方目标函数不一致,因此地方政府在宅基地的流转规划中应尽量顾及到农户、村集体和用地企业的利益,从而使宅基地流转可以有效进行下去,并提出政府应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发挥监管作用及搭建流转平台等形式来参与流转。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商人之间形成了比较长的商业信用链条,从商品生产到流入市场,从高级市场到初级市场都不断有商业信用产生.就商人而言,贩运商与坐商之间、坐商与小商贩和摊贩之间都建立了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量,盘活了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商人特别是小商贩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设施蔬菜产品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普通蔬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 ,反季节、无公害、精细包装蔬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较大 ,设施蔬菜产品市场面临产品供应季节性差价日趋缩小、产品污染严重、绿色蔬菜需求量增大及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因此应发展生产优质化产品 ,加工包装产品 ,实行品牌化销售 ,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 ,创建以农民为主体的经营实体  相似文献   

15.
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鲜超市的发展目标是对原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换代.回顾我国鲜活农产品经营业态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并对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前后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方式变化予以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鲜超市是我国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真正主体,但它的出现将对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生产规模、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顺利推进"农改超"及利用"农改超"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妥善处理现代农业与小规模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也是与小农户关系的处理过程,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商品或服务为标的、以巩固小农户农业生产主体性地位为目标的主流衔接路径。然而,随着农户分化程度的加深,旨在提升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能力的诸多衔接措施,不仅推行难度大、衔接成效低,而且引发了农户群体的内部不公以及农户分化延缓等问题。对此,应以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放活被衔接农户的角色定位,以现代农业发展诉求为依托,激活农户家庭要素禀赋优势和经营优势,通过打造适合分化农户的异质性衔接路径,高效有序地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7.
农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户外出的规模越来越大。农户外出在增加了农户收入的同时,对土地配置效率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认为,当存在一个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农户外出总是能够通过土地流转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可能使得土地配置更不平均。当不存在一个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土地调整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收益率很低的情况下,农户外出可能使得土地流向那些不能有效使用的农户,这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在生产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在茶叶流通不断推进升级的过程中,流通体制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茶叶流通效率的瓶颈。通过对渠道权力理论的概述,分析了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特点以及权力结构和渠道权力结构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改革政府政策支持手段,有效解决茶叶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失衡的问题,从而解决"小茶农"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茶叶流通效率提升和茶农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