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关乎社会民生,而“4050”人员的再就业更是事关弱势人群的民生。下关区阅江楼街道热河路社区的党员干部以“支部+企业”的方式,为社区800余名下岗失业人畅通了就业绿色通道,创设了辖区有下岗却无失业的和谐环境,对社区党支部在新的环境下发挥先进性作用进行了重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关注“4050”人员 今年再就业100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社区》2003,(22)
“4050”人员指的是男性50岁、女性40岁以上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他们占下岗失业人员的28.7%。据此推算,全国“4050”人员在3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3.
张晓红 《社区》2014,(4):31-31
河北省保定市天威北社区共有居民562.8人,下岗失业人员共158人,“4050”人员51人,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多次深入居民家中逐门逐户进行普查,摸清底数,设账建档,并将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择业意向、个人特长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全部录入电脑,根据实际变动情况及时变更,做到情况明、数字清,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黄中柱 《社区》2004,(2):26-26
曾炳祥是浙江省玉环县坎门街道办事处主管治安的副主任,他被居民称为“治安迷”。曾炳祥在社区义务搞治安已有13个年头了。这10多年里,他的工作换了好几个,当过个体加工厂老板、个体协会保卫科长、治安巡逻队队长、坎门刑警中队协警员、新村治安巡逻队队长、海港社区警务室负责  相似文献   

5.
王萍 《社区》2001,(12):43-44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在社区建设中通过组织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大力开展社区服务,使社区逐渐成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一个重要领域。1998年以来的三年期间,大连市通过社区总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1722人次,先后有8个街道、81个社区居委会被评为辽宁省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单位。在做好这项工作中,大连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6.
赵国庆 《社区》2005,(19):28-29
江苏省南通市南濠河畔的启秀社区,去年有170多名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再就业,成为全市首个无下岗失业人员社区。今年以来,这个社区新增加的近百名下岗失业人员,也实现了人人都重新拥有工作岗位。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出路就在家门口2003年10月,启秀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的牌子挂到了社区居委会的门前,引来了众多居民的驻足观望。启秀社区有1100多户居民,4000多人口,2003年统计显示的17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40对夫妻双双下岗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出路在哪里?2003年底,社区工作人员到辖区…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4,(3):22-22
新开路社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繁华地段,总人口8316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有1890人。社区居委会成立以来,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区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了社区管理、家政服务、托教服务、卫生保健的社区服务体系,使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金文山 《社区》2003,(23):20-20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中社区本着“打防并举、须防为主”的原则,围绕家委会建设、治安巡逻队建设和普法宣传三项重点工作,积极编织“小区防控网络、治安巡逻网络”和“群防群治网络”三张网络,为小区居民的工作、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9.
娟英  京江 《社区》2002,(21):28-29
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针对目前社区就业的大趋势,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社区就业的“新招”。 首先,设立上不封顶的“促进就业资金”。其中包括就业推荐费补贴和公益岗位工资性补贴。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培训费、就业推荐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应给弱势群体以特殊的援助,让他们有精力有能力自我发展。同时,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不仅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且使他们失去的职工集体福利也有可能通过新的途径和新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1.
应至前 《社区》2012,(10):44-4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闻名遐迩的古都西安,活跃着一支由18人组成的老年人义务巡逻队,这就是被环北社区居民称赞的“新城区环北路社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18位老大妈用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保障社区治安趋于稳定、居民邻里更加团结,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2.
马宜奋 《社区》2011,(4):41-41
在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东门社区,无论上午或下午,人们经常看到手臂上戴着“夕阳红巡逻队”袖章的老年人在巡逻,他们就是东门社区“夕阳红”巡逻队队员。为保一方平安,他们默默无闻,常年不懈,在义务巡逻的岗位上发挥着余热,被社区群众称为“阿拉的平安卫士”。  相似文献   

13.
董敏 《社区》2002,(13):22-22
早在1996年,上海市提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阵地是社区,并给予最优惠的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非正规组织就业”的形式从事社区服务。随后,北京,大连、武汉、青岛等城市纷纷将眼光瞄准了社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不少经验。仅2000年1-10月份,武汉已有4万人在社区就业。上海近几年已使1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走上社区服务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4.
应至前 《社区》2012,(7):4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闻名遐迩的古都西安,活跃着一支由18人组成的老年人义务巡逻队,这就是被环北社区居民称赞的"新城区环北路社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18位老大妈用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保障社区治安趋于稳定、居民邻里更加团结,一个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孟欣 《社区》2002,(23)
杭州市上城区高银巷社区居委会本着“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服务宗旨,将落实弱势群体的再就业放在工作首位。高银巷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做到“三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清、家庭情况清,力求有针对性地介绍工作,提高就业成功率。对再就业人员采取积极、主动、负责的态度,开辟“岗前摸思想,岗后重磨合”的新路子。与此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共驻共建”的作用,主动与地区单位沟通、协调,拓宽再就业渠道。在上城区人民政府、杭州市公安局、名城房地产公司、省食品公司、清波环卫所等地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安置社区下岗失业人员95人。高银…  相似文献   

16.
在宁波市宁海县的怡惠社区,有一支“银发巡逻队”,他们平均年龄在65周岁以上,他们关心、热爱社区工作,管安全、管卫生、管绿化。在怡惠社区,甭管大人小孩,说起“银发巡逻队”,都要竖起大拇指。“他们承担了社区很多工作,老人们每天都到社区来,有什么事儿说一声,他们都会认真去办。”提起银发巡逻队,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施美红动情地说。这支成立于2002年4月、最初以离退休的老党员为骨干组成的义务巡逻队,4年来,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们都风雨无阻地活跃在弄堂街巷中,目前队员已由10来人发展到46人。尽管是义务的,但他们依然有严格的组织制…  相似文献   

17.
缪舜 《社区》2003,(17)
长沙市开福区东风一村社区依托社区小环境,采取八条途径,帮助410名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安置率达94.8%。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通过职业中介推出一批:社区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部,在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了解每一位下岗失业人员的优势和就业意图的基础上,借助劳动力市场网络、职业中介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平台的信息,帮助了149人实现社区外自主择业。2、劳动部门送岗位解决一批:2002年7月起,每周五下午3点,市劳动局职业介绍中心派专人到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送岗位,共帮助21人解决了就业问题。3、兴办实体吸纳一批:社区通过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8.
每到年底,社区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都会呈现高发的态势,然而,在江苏省南京市的安品街社区,却连续3年保持着刑事案件零发案的纪录。在社区民警林化芳的指导下,该社区形成了邻里守望的浓厚氛围,再加上社区自己组建的义务巡逻队,形成了一道针对盗窃等各种刑事犯罪的“免疫屏障”,使  相似文献   

19.
杨亚军 《社区》2005,(23):39-40
一个社区6000多名常住人口中,竟然有3000多人是下岗失业人员,居民情绪不稳定,社会矛盾突出……5年前的广州市天河区的广氮社区,就是这个模样。然而现在的广氮社区,却是大不一样:5年来未出现一宗上访或者集体闹事事件,保持了社区的和谐稳定,还成功帮助2000多名失业人员再就业。1年调解各类纠纷99宗2001年3月,广氮集团属下3100多名下岗职工全部移交给车陂街,实行属地管理。这些人集中居住的广氮社区常住人口中,一半都成了下岗失业人员。人心不稳,再就业能力差,生活困难,广氮社区邻里纠纷攀升。“3000多下岗职工中有860名党员,只有充分发挥基层…  相似文献   

20.
郑东亮 《社区》2005,(5):1-1
据媒体报道,为了解决“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山西省太原市拨专款购买了一批公益岗位,发至各个社区,解决低收入者的就业问题。但是经过两年的时间,太原市环卫局却还有2000多个岗位无人问津。 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就业援助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政府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政府开发、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安排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尽管给他们的工资不一定很高,但是工作稳定,社会保险有保障。这样一种政策,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来说,理应是求之不得,为什么反而受冷落呢? 媒体报道认为,像环卫工人这样的岗位,工作条件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