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政治关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是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树立新观念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必须努力增添新内容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 ;必须勇于探索新方法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已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引入到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机会主义和党派之争是西方政治性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中国也存在政治性经济周期,但由于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的不同,中国的政治性经济周期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规定的具有较强政治性的课程。学术研究同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支撑,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要正视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术性关注不足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态政治标志着新的历史问题和思想问题的产生,引发了政治实践与理论领域中的绿色面向与变革。在政治实践领域,以绿色非政府组织和绿党作为两个积极的环境行动者,在行为模式和组织原则方面进行了绿色尝试,反映出其中所发生的绿色面向;在政治理论领域,通过对政治场所的扩大和新政治成员的引入、对政治概念的绿色引申,以及对政治思想的再解读,形成了对政治理论传统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建构的社会活动,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溯源、概念抽象、系统视野、哲学分析维度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本质属性,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政治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教育观,在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的获得等方面都有其体现,对于当前的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预算在本质上是政治性的,但所有研究高校预算的文献都是从财务学和会计学角度阐述的,这势必影响研究高校预算的深度。高校预算过程中存在预算权力的争夺、预算的政治色彩和预算的政治权术等不良表现。分析高校预算的不良表现,不是否定其政治性,而且要确立正确的政治措施:德治、法治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按照墨菲的理解,政治应该有独立的实践空间和场域。政治实践不能还原为党派和集团之间的阶级经济利益之争,政治领域是独立的抗争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话语都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些话语都在争夺一个并不存在的政治主体位置。在这种不同话语的抗争中,每种话语都在与其他话语发生竞争性对抗,并把对手作为“构成性外在”构造自己的认同和身份,获得自我的偶然同一性和暂时的稳定性。这种不同话语之间的对抗性竞争活动就是墨菲所说的“政治性”和政治存在本身。这种政治存在是正在发生的抗争活动,是政治现象学的、活生生的 “生活世界”。它需要墨菲所说的解构主义的“再激活”和由“政治回到政治性”现象学还原才能获得,它们打破了现有的政治哲学体系和政治理论所形成的概念“沉积”,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传统政治哲学对“政治性”和“抗争性”的生活世界即“政治本身”的遗忘。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文化研究”以其天然的政治性迫使文学研究者重新思考政治的地位、影响和价值。只有将政治通过审美的途径进行转化,才能真正处理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关于文学的政治性问题论争有些明显的倾向,目前急需关注的问题是一种“去政治化”的思潮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政治的永恒性和人的政治性基础上,人必然具有政治主体性的基本品质。人的政治主体性建构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本质诉求,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基础,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价值需求。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完善,人的政治主体性建构也必然随其不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确立主体间性的致思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加强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拓宽政治参与的现实渠道、树立公民政治的时代责任等角度,不断增强人的政治主体性,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色政治以自然环境为主题对现代西方政治价值进行了生态思考.它重新审视了人的本质与困境,利用历史方式来表明人们遗失了人类的自然本性,并因此陷入了生态困境之中,从而为政治安排与活动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照.在此基础上,绿色政治提出对道德共同体进行延伸,即在时间之维上的向未来世代人类的道德延伸和在空间之维上的向动物及自然整体的道德延伸,为政治道德领域引入了新的思考对象.最后,绿色政治对政治价值的基本元素进行了具体的生态探查,完善了其中的生态价值追求.由此,为政治价值的讨论开辟了新的生态空间,呈现出独特的生态面相.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政治认知是衡量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尺度之一。基于“政治认知”的表现维度,从政治常识、政治热点事件、重大社会问题等方面出发,运用问卷收集和访谈方法调查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有对政治的了解,但政治基本概念模糊;政治认知方向正确,但功利化倾向较严重;对政治有一定的热情,但政治冷漠现象不可忽视;政治认知过程满意度偏低,但改善的主观意愿不强。由此,从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提出改善大学生政治认知状况的对策建议,期望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作为政治民主实践的新形式,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在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协调网络政治与集权体制之间的冲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和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政府和公民的网络行为,从而充分发挥网络对中国现实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与政党形象的关系是数字时代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新媒体的发展导致现代性政治的特质发生诸多改变,直接影响了政党的形象调整与转向。为更好地适应传媒政治发展的需求,政党必须借鉴企业识别系统,加强自身形象的重塑;加强政党形象的双重建构;展现执政党的民主、平等和务实的亲民作风,以巩固其合法性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稳固的意识形态平台,为社会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有机联系来看,司法与法治并不外在于政治,司法与法治都是政治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法治展示了政治的一个维度。法治是政治关系、政治秩序、政治框架的规则化、定型化的表达方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描绘了法治的政治品性,应当从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协商性政治,并形成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相关联,经历了奠基、初兴、一度失衡、再到重构的历史过程.协商性政治逻辑上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协商制度独具的政治权能,有助于完善政治制度体系、拓展政治参与渠道、调节政治关系、整合政治意识.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应该继续发挥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的发展应适应生态文明的趋向,政治生态正是从生态发展的原点出发,借鉴和吸收绿色政治学的系统论和生态学原理,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视为一个互相联系、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各系统之间的胶合性、互动性不断加深,政治生活的生态化也明显加快.在生态维度下,政治文明系统结构是由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价值的核心生态圈,协调发展的政治——社会生态圈,以及多元政治文明和谐共存的外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生态文明时代应建立和谐的政治生态体系,促进政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化视野下客观分析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思考在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扬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时代主旋律,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