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是其合法性和普适性问题.这场争论使人们学会更加辩证地看待西方"普世价值",扫清思想观念上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误区,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引发了海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筛选并运用CiteSpace对98篇SSCI收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2014至2018年海外研究者数量、发文量显著上升,研究热点围绕"习近平""中国梦""改革"等内容展开;"一带一路"是海外学者持续关注的外交政策焦点;海外学者高度肯定习近平执政以来的工作成就,认为中国外交风格变得更积极、自信;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海外学者的认可,"中国模式"被其认为值得西方国家借鉴;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现有世界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并不会形成新国际挑战,应该对中国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引发了海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筛选并运用CiteSpace对98篇SSCI收录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2014至2018年海外研究者数量、发文量显著上升,研究热点围绕"习近平""中国梦""改革"等内容展开;"一带一路"是海外学者持续关注的外交政策焦点;海外学者高度肯定习近平执政以来的工作成就,认为中国外交风格变得更积极、自信;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海外学者的认可,"中国模式"被其认为值得西方国家借鉴;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现有世界体系的补充与完善,并不会形成新国际挑战,应该对中国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4.
自信人格研究是我国心理学领域中新近发展的研究主题和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基于当前自信研究的现状,我们系统地探讨了大学生自信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了自信人格诸层面与心理健康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整体自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预测力和显著影响力;不同自信得分组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诸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均为"高自信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优于"低自信组"大学生,增强个体自信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综观学术界,国内学者从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的功能、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则对文化认同、群族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但总体来说,文化自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文化自信研究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但缺乏定量研究方法的辅助。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整体上梳理文化自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演进路径和研究前沿,对于推动文化自信研究科学发展很有帮助。通过可视化图谱分析文化自信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跨学科合作研究;研究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化自信的现实理据、理论渊源、逻辑关系、理论发展、提升路径等方面;研究前沿和研究趋势与时俱进,逐步注重新时代环境下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探索。文化自信后续研究,应加强文献数据的定量分析,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开阔研究视角,促进跨学科、多热点的融合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构建研究的整体性视域。  相似文献   

7.
[背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建设事关党的人心向背,事关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目的]系统把握学界关于党的建设研究的流变趋势,梳理党的建设研究的主题框架,为党的建设研究后续深入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的相应分析功能,呈现国内学术界有关"党的建设"研究概貌,厘清由不同学科背景学者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研究网络、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提出未来党的建设研究深入推进的路向。[结论]当前党的建设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及其历史演进、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与科学化、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五个方面。未来党的建设研究亟待需要以增强学术自信,强化学科体系、拓展学术体系和构建原创话语体系为发力点,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中国化体现出中国学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这一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从西学传人之初就已经形成,并为一些具有民族性意识和世界性眼光的学者所论及.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已经不仅局限于探讨中学和西学何为体用的问题,而是西学如何助力于中国社会建设以及中学如何在纳入多元视野以走向世界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不妨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所呈现的特征加以明晰,即不是西方哲学的理论自觉,而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不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简单进化,而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发展.这样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哲学视阈中实现中国当代哲学理论的理论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助力.  相似文献   

9.
坚定"制度自信"在当前面临着三大矛盾和挑战,即制度理论与制度实践之间的矛盾、制度设计与群众创造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制度之间的矛盾。"制度自信"作为一个问题的产生,是以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为背景,利益分化程度和制度协调程度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两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轫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相继而生,不断巩固和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照历史与现实,本文尝试探讨多党合作制度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相互关系,分析多党合作制度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政治价值,以增强我们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