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方 《新天地》2011,(11):145-146
“积累”一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频频出现,“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为,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老师只有大胆尝试教材的再处理和善于整合教学环节及与之相应的教法的特点与联系,培育创新土壤,引入教法的“源头活水”,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3.
侧听说训练,是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增加的新内容,这种训练方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重教“文”而轻“语”的模式,使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得到了具体落实。可要真正使学生听说能力得到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有一套侧听说训练的具体方式和措施。只有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们知道,所谓“侧听说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以听说为侧重点,培养学生“听”与“说”能力的训练。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侧听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创导法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任。现代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文教学中说话情境的创设李建成,翟启连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说”的训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强化”绝非“强硬”,只有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学生才能想说,愿说,敢说,说好。一、表演体验情境,“说”有依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反复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预科预备班的语文教学,要不要打破框框,敢不敢大胆改变教学方法,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预备班补习中学教材,教学方法应该“百花齐放”。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提高读写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吕叔湘同志所讲: “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引自: 《语文学习》1980第一期第七页)可惜在历时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预备班语文教学基本上采用一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却与达到这种目的大相径庭。若不迅速改变这种教法,必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景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及其全面实施标志着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向素质教学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一、创员活跃、愉快的教学组回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教师越组代扈,学生被动接受,这大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厌学”、“苦学”,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中创造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没…  相似文献   

8.
取与舍     
刘墉 《社区》2008,(20):1-1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相似文献   

9.
乔牧 《新天地》2011,(12):237-237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和动机的过程。学生的认知发展,受需要和动机水平支配,也就是说,所谓“会学”,制约于“爱学”“乐学”的程度。因此,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引起类似研究的任务和问题,促使他们努力去探索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布控生命课堂的教学过程,才能兑现语文生活化、人文性的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高中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深远,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改革教学模式,改变阅读教学巾“少、慢、差、费”的现状,从教师、课堂、课外等环节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才能实现语文教学质量、效益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下功夫《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足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了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找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评拓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培养“能够接受知识、积累知识并且能够创造知识的‘求智’型人才”。所以,在今天,任何的“灌输”教学都将黯然失色。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作为学习和研究母语的学科,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就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已在教育界形成共识 ,中学教学的基点就是以人为目的 ,因此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观念 :人本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 ;语文教学必须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完整生命的培育。只有这样 ,我们的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才不会走样 ,“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与“育”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的主观认识能力的培养 ,追求一种内在的心灵熏陶和感染。这对少数资质聪颖、有文学天赋的学生有极大的作用 ,而对大多数学生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吕叔湘先生说 :“十年时间 ,用来学习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人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 !”一语道破了多年的“咄咄怪事”的病根。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三中心”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独角戏”、“一言堂”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机器 ,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低下。语文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只有改革 ,中国的语文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这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把语文课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是始自今日。我国封建时代,无论启蒙读物还是较高程度的教学用书,都渗透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观点。新中国诞生后,国家教委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做到“文道结合”,即要把基础教学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二者不可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是对注入式教学的否定 ,但这种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所进行的情境教学 ,是与语文教学中一元化的思想教育目的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 ,“情境”是思想教育的辅助手段 ,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学生言语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要从根本上达到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目的 ,就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言语表达训练 ,使“情感”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伴生状态 ,达到语文教学理论从情境教学观向语境教学观转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众多学科之根本 ,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而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 ,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谈几点方法 :一、爱我中华———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在教授《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 ,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向学生讲解了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冀中人民挖地道的原因 (是为了粉碎日寇的扫荡 ) ,接着展示了日军侵华的历史图片及其资料。当学生们看到诸如“万人坑”、“731部队旧址”、“南京大屠杀”等图片 ,听到讲解后…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要按照“三个面向”的精神,为新技术革命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教学中重视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早就总结了“熟读精思”的经验。这里的“读”是包括“听、说、读、写”的。所以人们把“听、说、渎、写”比作四盞灯,而“想”就是一个总开关。只有拨动“总开关”,这“四盏灯”才能大放异彩。就写作而言,倘说生活是电源,想是开关,那么,只有通上电源,打开开关,“写”这盏灯才能发光。的确,思维训练确实重要,世界上不少国家中学里开设思维课或思维技术课。如美国就有百分之二十的中学开设了思  相似文献   

19.
郭建刚 《新天地》2011,(11):186-186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道统一”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训练与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辩证的统一。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说明语文教学不光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双重任务不可偏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重文轻道”的现象,不能真正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语文训练的辩证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积极探索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