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时代的文化力和企业文化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经历了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在一切时代,人类的发展都依赖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政治力而发生作用;在经济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经济力而发生作用。在文化时代,生产力主要借助文化力而发生作用。文化时代的文化力,又突出表现为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力极大地放大了企业创造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能力,使企业大大提高了自由、自觉活动的能力。企业文化力的培育,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企业文化力的大小,成为企业活动能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学出现了与时代需要相脱节而导致学生厌学的局面。为使古代文学的教学适应“三个面向”,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和突出当代性,即用当代意识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用当代意识观照、发掘、阐释古代文学作品的人文与科学精神,用当代意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术格局的变化毛庆目前,各学科跨世纪走向与特点的研究,成了热门话题。而早在前几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学者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在中国,自19世纪以来,研究古代文化的传统学科往往对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以及新的思潮、新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俄联邦现代政治史的视域,对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政治意识与政治身份的转变进行分析,探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区域政见一致性问题。俄罗斯社会转型的过程是同植根于公民意识结构、社会经济和政治行为模式中的价值体系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的。文章指出,在形成和发展大众政治意识的过程中地区因素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引起大众政治意识社会变革的总体原因还是社会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5.
现代任何国家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发展的实现不仅取决于该国政治与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取决于该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该国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密不可分。现代社会越发展,变革的要求越强烈,公民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越突出。所以对现代社会而言,只有全面地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可靠牢固的政治稳定基础。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亚审美"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对于古代文学教学工作者来说,在面对"亚审美"而带来的种种挑战与冲击,应适应时代发展的现状,因势利导,甄别对待,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挖掘与运用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培养大学生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文学源于社会需要,是人类社会因应生存与发展的精神需要之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关系需要之产物。由于历史上潮人未能产生自己的仓颉,潮人也便与自己的书面文学擦肩而过。然而,口头文学却不会因此而无迹可寻。发祥于潮州的土著畲族,其始祖盘瓠就葬在潮州凤凰山。其《高皇歌》、畲歌仔等口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潮州古代文学萌发的源头。而书面文学之出现及其滥觞,应在中原移民南迁入潮及中原文化融入潮州之后。南朝刘宋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潮州。由是,潮人文化得以在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长期浸润之下逐渐形成。这种文化土壤正是潮州古代文学赖以滋长之温床。而历代莅潮官员之文学移植与栽培便是其萌生、滋长之首要外在因素。因而,唐代是潮州古代文学之滥觞期。潮州古代文学滋长伊始便呈显着儒佛交辉之文化运势。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存在着众多的内外原因。古代文学课只有从教学本身进行改革,切实做到模式教学的反思与超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课内走向课我而组构和知识群落,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该们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滇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活材料。它不仅有发展的痕迹,同时有发展的过程,并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而展现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当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保护和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世界性的政治发展趋向,与经济市场化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而作为这一历史车轮的动力,则是现代科学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技术的现代人。高等教育是培养掌握、应用和创造现代科学文化人才的活动,它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关系相当密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同步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样,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同样制约和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本身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内在功能。一、经济的市场化召唤…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不仅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政治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与政治文化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政治文化左右科技发展的进程;科技发展推动政治文化的进步。探索科学技术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投射出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变革。传统孝道的变异与封建政治的强殖入侵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现代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深刻变化、社会文化视角从社会到个人的转变促使传统孝道不断整合,在“以人为本”思想的解构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现代孝道重构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成和谐、公正的新孝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制社会 ,法律的基本作用被认为是约束与限制权力 ,而集权制政治的权力基础却来自内部 ,来自于领袖或一党制中的政党的威望或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对这种权力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 ,集权制政治与现代法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传统权威有依赖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有助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 ,而现代法律文化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 ,现代法律制度还为集权制政治的改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同时提出 ,解决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和时代动力,转型过程仍受中国文学的传统影响。古代文学发展的式微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变革压力为文学近代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人重新定位价值方向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通常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相连。因此,中国近代文学终究无法摆脱中国文学的古代影响,也无法突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教学陷入困境,存在着众多的内外原因。古代文学课只有从教学本身进行改革,切实做到模式教学的反思与超越、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课内走向课外进而组构知识群落,才能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该(课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始终是现代国家构建的核心主题.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变化,致使中国各民族政治认同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我国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国家政治认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继承与创新、变革与重构的复杂态势.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性、包容性的主导政治文化,成为加强和完善多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文化基础和新型资源.发展公民社会、培育公民意识、建构公民身份、维护公民权利,形成现代公民文化体系,是建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诠释中国近代国民性格批判的思想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层意蕴,构成了公民文化建设和公共精神培育的一个历时性政治哲学反思的主题。从政治国民与文化国民的交互关联出发,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文化国民具体而直观的存在世界。政治国民不仅成为特定政治文化的价值表达,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践履者和承载者。型塑国民性格就必由广泛而生动的政治生活来完成,政治精神、政治制度等的整体融合担负着国民性格塑造社会路径。这一途径实际表现在制度观照和伦理观照的架构内,制度批判与重塑和伦理批判与重塑明示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归旨在于塑造优良的国民性格,也确定了国民性格问题批判性研究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成熟的市民社会以及政治精英共同推动的韩国政治转型,其在政治变革前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与中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韩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经验说明,应加强市民社会的建设,重塑现代民主政治文化,改善经济政治二元结构,健康、平稳地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必须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文化为追求的目标。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 ,政治发展就会流于浮泛 ,失去内涵。笔者认为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文化。1、为什么要酝酿民主文化 ?那么 ,我们酝酿并提出以民主文化作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之核心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 ,任何以现代化为特征的成功的发展 ,都不单纯是经济的发展 ,它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 ,政治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那种用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观点 ,如果主宰现代化进程 ,将会使现代化发展误入歧途。当代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伊斯兰文化背景的作者、作品及其相应的伊斯兰思想进行梳理,以时代为分水岭,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具体表现形式,总结时代赋予伊斯兰文化的表现方式,探索文学所体现出的伊斯兰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对其作者、作品的影响.从文学文本的体现中,研究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学互融现象以及伊斯兰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