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文学在危机论中不仅危而不亡,而且日益壮大,使我们不得不探寻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动力何在.正视比较文学中所存在的"比较"与"文学"的张力,从政治与学术两个方向着手,我们才能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动力有比较客观的了解.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国家间交往与软实力较量不得不把比较文学推上前台;从学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不同文明与文化资源的整合也不得不依赖于比较文学,而比较文学本身学科理论的建设也推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变异学是中国学者立足《周易》"变异"所提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普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也是比较文学中中国学者对于学科理论话语建设新的反思与实践。本文论述了变异学作为本土化话语的建构,理论渊源及学理依据、概览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构成。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视野真正回归至世界文学,回归至世界文学交流平台的学科身份;同时,此一理论在新的研究热潮与危机论的境况下,激发着比较文学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把握住更具有价值的跨文明创生因子,进一步加固、完善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大厦的基础,变异学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本土化新话语,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对比较文学的现状进行探讨,对目前一些疑惑问题———学科界定的宽泛性进行了分析,重在呼吁学者们注重学科建设,在完善学科理论中,纳入前沿研究成果。使学科克服自身危机,健康发展,使比较文学成为一种广泛对话的结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4.
曹顺庆关于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如跨文化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基本特性异质性等基本理论观念的论述,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基本话语和概念系统。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差异性理论是与同一性理论水火不容的,差异性论是异质性的基础主义和同一性的普遍主义,在认识论进程上的理论扬弃;而从知识学上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内在动因以及论证差异性研究的合理性,就成为比较文学的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积淀说"是新时期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之一.它提供了从人的内在文化心理层次上对人进行研究的新视角,所以至今仍具有巨大魅力和重要影响.但由于学术语境、传统思维方式等原因使"积淀说"存在着不足.要对其深入研究就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论争中成长.中国学派切切实实推进了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以来,比较文学"危机论"一直持续存在着.这一情形的根本原因在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不明与方法的缺陷.而将"文学传统"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则有可能解决比较文学学科领域长期存在的危机,为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8.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尤其是后者.因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和新理论,它开启了一个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是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文学的“永恒危机论”当代学术发展中,“危机”这个词已经成了比较文学学科的专利,从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学者韦勒克(RenéWellek)那篇著名论文“比较文学的危机”开始,直到近期美国著名批评家米勒 (J.HillisMiller)在苏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作的关于“比较文学的 (语言 )危机”的报告均持此种观点。可以说,比较文学的“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似乎这门学科处于“永恒的危机”之中。世界学术史上除了一些臭名昭著的伪科学之外,很少有一门学科有过这种遭遇。我们完全可以模仿《哈姆雷特》中那句名言:“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  相似文献   

10.
论述比较文学学科自"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以来的几次危机及其成因.在以"跨文化研究"为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新阶段,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仍是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其表现形式--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各种变体构成对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深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在欧美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翻译研究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1993年.苏珊·巴斯奈特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新论:翻译研究已成为一门主学科,而比较文学则变为其附属领域。在中国,比较文学仍然是门显学,翻译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简要追溯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历史关系、比较文学的危机之争和理论之战,探讨了巴斯奈特之新论的理论根据,从中发挖掘一些对中国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建立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文学"的根本命意及其应当为文学研究带来的整体启发。这样,一方面是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趋于萎缩,另一方面,勃洛克式的开放态度又引起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何以成为独立学科"的担忧,甚至造成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往往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拆解的部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为"世界文学"定位,已经意味着一切外国文学研究都必然以"比较"的观念为前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所以可能成为学科重构的典型,正在于传统的学科分野已经无法限定它的论题范围和研究领域。而这一点,与当代学术的人文精神、消解学科的文化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黄玲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1):116-121
中国与周边亚洲邻国及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学比较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能够在民族文化与地方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学术研究。文章提出民族地区高校比较文学在教研过程中应贯彻区域特色与学科前沿相结合的思路,从而培养出适应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又立足学科前沿的教研团队与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4.
比较诗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内部还是学术外部普遍存在着对这一学科概念的误读。目前,对比较诗学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误读:首先是文类学或文体学层面的误读,其次是诗学的比较,及中外文艺理论的比较研究。这种误读产生的关键点在于对"诗学"、"比较"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定位不准确,尤其是对"诗学"概念的误读。在后现代和全球化语境之下,为了比较诗学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比较诗学的误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专业当前的学科危机是过分强调语言工具性而忽视人文学科内涵所导致的。本文以马克思实践哲学主体观为理论依据,对当前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实践的逻辑缺陷加以分析,对英语专业主体性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结合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现实困境,重新审视文学的人文美学价值及其与培养主体性的关系,提出并举例说明主体性的文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跨越中的留守——比较文学的学科处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立场,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没有跨越,不是比较文学;没有文学研究,也不是比较文学。跨越中留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宿命。比较文学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学科内外的宽容,只要根在文学,如何跨越,只是视角的不同,应当允许。只要还有人坚守比较文学研究的阵地,比较文学就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北京学与地方学、首都学的关系和学科研究区域范围等一些争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学学科的属性。假设北京学是一门独立学科,根据研究对象,它是一门自然、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多范式综合学科;根据社会学学科属性分析方法,它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科学和一门“分野度”较高的“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所以,北京学发展过程中既要加强与地方学、首都学的联系和扩大研究的区域范围,还应不拘泥于研究范式,加强应用理论研究,扩大研究队伍的同时增加批判性交流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课程与教学论在我国有了较快发展,但其学科体系的建构相对滞后,目前主要有“并存式”、“合分式”和“融合式”三种类型.要建构一个科学化、中国化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必须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抓住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问题,加强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把握好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程度,构建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以跨文化研究为核心,业已成为当今中国人文学科的一大趋势。翻译研究既是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又与比较文学间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此,本文认为,翻译研究应该展开与比较文学的对话性思考,在对话中树立学科危机意识,展开翻译范式的进一步探索,在学术互补中走出翻译研究在新时期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在于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主要表现在研究主体与研究主体间性、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主体间性、研究对象主体与研究对象主体间性等方面。这种学科特征决定了比较文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别文学的间性关系、不同诗学的间性关系、文学与文化理论的间性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