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两个综合公园(满都海、青城)的园林植物种类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公园里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配植形式、垂直结构、季相变化等特征,并且对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这两个综合公园的树木种类较少,层次搭配、空间组织、色彩表现、季相变化等方面的设计布局较粗略,因此,在今后的园林树种的规划与设计中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唐芙蓉园植物种类组成及主要景点植物配植进行了分析。大唐芙蓉园的种植设计存在植物群落单调机械,景观效果缺乏多样性,不能突出其文化主题等问题。建议大唐芙蓉园在进行植物景观改造时紧扣文化主题,多使用具有西安特色的绿化树种,尽可能丰富和变化植物配植形式和空间,使大唐芙蓉园的植物景观朝着空间结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园林———苏州园林中植物的造园、建构主题、修饰及衬托等手法,从“景”、人所处的植物空间的角度入手,论述中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和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南运河滨水绿化现状与植物景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市南运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植物数量、种类及群落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索适于滨水植物景观的生态宜人型配植方式,以期为沈阳市滨水绿地及其他绿地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在城乡绿化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城乡的生态品位。运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查纳西族利用植物美化环境的经验,结合丽江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挖掘出山玉兰、黄背栎等具有东巴文化内涵的植物,棒棒会与园林植物文化息息相关的纳西族传统节日,对这些民族植物在丽江城乡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能够体现地方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历史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颐和园内植物配植的实地考查,结合题额、对联、诗文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参考地层科学探测报告和植物习性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出清漪园以及颐和园时期的植物配置总体特征,归纳与特定植物审美相关的景点分布,并试图还原颐和园各历史时期的植物品种、栽种位置以及配植方法,为颐和园保护规划中的植物历史景观修复以及绿化配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水理念的园林景观植物气场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和保健人体的作用.以风水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植物气场的存在及其保健作用,提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基于风水理论、保健理念的植物气场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园林化城市之植物造景要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原则,坚持空间形态规划;从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植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景观与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从本土化、统一化、动态化、功能化、经济性的方面,结合园林化城市植物造景不同区域的特性,来实现园林化城市的植物造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植物的象征意义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以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了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总体运用,揭示了颐和园中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造园者通过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寄托美好愿望。这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即通过运用古典园林艺术精髓,以期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  相似文献   

10.
肇庆七星岩夹竹桃科植物资源及其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肇庆七星岩的有关调查,发现七星岩有夹竹桃科植物7属11种。夹竹桃科植物是应用于七星岩景区的主要园林植物类群之一。其中以糖胶树、黄蝉、软枝黄蝉、鸡蛋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等6种树种应用最多。在对七星岩内植物造景规律及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物质感与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论述了植物质感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可变性和相对性,并从植物质感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出发,分别分析了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的植物材料所产生的不同视觉心理感受和景观特性,最后论述了植物质感属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以上各部分阐述了植物的质感属性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丰富营造植物景观的方法,拓宽植物景观设计艺术理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花镜》是中国最早、最宝贵的一部有关观赏植物的专著,作者陈扶摇,一名淏子,别署西湖长隐翁。全书共分六卷,其内容从朝夕体验,以至询之嗜花友及卖花佣,在当时实属可贵。陈淏子站在前人基础上,倾注自己大部分心血完成该书。书中记载了大量观赏植物及其分布、繁殖、栽培与应用的内容。本研究对书中的植物种类进行整理、注释,简要介绍了植物栽培方法,重点对书中涉及的植物造景的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与分析,解读《花镜》对当今园林建设,尤其对园林植物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已成为城市设计者的重要课题之一。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而且有利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平衡,文章将就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人工因素的范围和各层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明了进行景观设计时场所和所处环境的关系,创造出自然、和谐、美观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模拟和营造自然植物景观,集中地采用多种植物造景手法。以问卷方式对来园游客展开调查,研究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和游憩环境的感受情况。调查游客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居住地;调查范围基本覆盖了公园的各个游憩区和景点。通过统计游客对不同类型的观赏植物、植物群落、植物空间环境和植物景观的偏好程度,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观花植物、乔灌草混交群落、半封闭的植物空间和林中溪流景观是多数游客的最爱;不同性别、年龄游客的偏好程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绿地植物现状与环境特点为背景,对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通过增加观花、观果植物的种植和组景配置,丰富校园绿地景观,丰富与发展植物的多样性,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校园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6.
野生花卉在我国北方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千篇一律的园林植物栽培使园林景观单调,且生态效应差。加强野生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可提高城市园林的自然度。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各异,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应积极开展野生花卉的引种驯化等工作,推广野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园林铺装设计是运用石材、砖、木材等材料,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铺装材料的质感、色彩、构形和尺度等属性来获得丰富的环境铺装,营造宜人的景观空间,提高环境空间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通过对园林铺装的历史、艺术表现要素的分析,阐述了铺装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只有遵循以人为本、文化保护、生态平衡和协调尚美的原则,在适应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利用铺装材料创造出优雅舒适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8.
审美趣味受政治、社会文化、人文风气、历史、自然环境等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环境,审美趣味会体现出不同的观点与解读。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分析江浙传统山水画的渊源,针对江浙传统山水画的特质、艺术语言所体现出的独特审美倾向,指出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对江浙传统山水画审美趣味的影响,同时反观与省思江浙传统山水画,以期获得山水画创作中语言探索上的某种启迪。  相似文献   

19.
室内观赏植物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及审美意识的改变,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蔚然成风。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呈现出自然化、多样化、特色化的趋向,渴求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与休憩,以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和精神压力。观赏植物成为了各类室内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元素。本文就室内观赏植物的形成历史、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生产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20.
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田园小说中运用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赋予景物描写以象征意义,借以推动人物、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的表达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其中的动物、花草、山川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无不表现出作家高深的语言修养和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