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对比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发展论的相关概念,本文阐述了"陌生化"诗学以形式的演进为基础的文学发展观,并梳理了中国古代通变观的思想传统,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以刘勰的"通变"、"奇正"论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观的内涵,发现二者不乏相似之处.但由于产生于异质的文化土壤,二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文学视域下,承认文化的异质性,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中西文论的异同与互补,促进中西文论的融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骨论不仅是一个影响甚大的批评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刘勰系统阐释之后,这一概念就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从而由原本体现士族精神与玄学意识的人物人格形象品藻,逐渐转变为刘勰原道宗经立场的文论思想与文学主张,使风骨论的内涵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化色彩,而与人物品评异趣。此种体现玄儒汇通化成的学术观念与文化思潮,其中暗涵的《易经》及传注影响,对深入探寻刘勰风骨论的文化底蕴,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气论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萨特的文论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都以人的自由为旨归。批判性的考察了萨特区分诗与散文的语言学美学框架。写出萨特的自由观发展的三个层次在文论中的反应,即本体论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而且分析了萨特的文学介入论在存在论、实践论和作品存在方式上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先秦汉魏时期关于气论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为哲学层面、审美层面与文论概念的三种形态,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文气论思想的来源。刘勰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周易》阴阳刚柔的气论思想与曹丕文气"清浊"说。刘勰文气论内涵多样,最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在文论史上首次确立了刚柔风格类型说,并以"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理论支撑,推演出了《体性》篇"数穷八体"的八体风格类型,二是以文气论风骨,提倡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6.
刘勰深受魏晋以来史风的熏染 ,而产生了极强的历史感。传统史学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历史必然性的信念 ,以及理性的、以公正为原则的批评意识 ,无不渗透到他的文论中。刘勰把文学史看作是以儒家经典为源而不断派生新文本的过程 ,从而要求创作和批评归依经典。这就是他的“枢纽经典”的历史中心观。同时刘勰又认为对历史对象作实证考察是重要的批评前提 ,并在《文心雕龙》中运用了历时共时相结合以及归纳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刘勰与钟嵘的历史观的比较 ,可以看到钟嵘因囿于其谱系观念 ,而在历史视野上远不及刘勰开阔。刘勰在历史观念上虽有一些局限 ,但他达到了历史主义高度  相似文献   

7.
“通变”语出《文心雕龙》,是刘勰以《易》之发展思想为指导研究文学发展规律的概念,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论在继承与创新关系问题上研究的最高成果。中国古代文论“通变”论由产生、发展,而至成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艰难而卓绝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和观察“通变”论的发展及得失,对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艺思想,深入探索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论文与论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文心雕龙》中,他不同于传统文论大多从文学的社会功用价值方面阐述文学,而主要“是就作者之人而为言”。通过对创作思想活动、文学起源、主体修养、风格表现等问题的详尽论述,刘勰建立了他的主体性文学理论。刘勰在文学中强调主体性,就是强调主体精神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强调充分尊重和肯定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李敦庆 《南都学坛》2020,40(1):54-59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乐教"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文心雕龙》中有明显的体现,这集中反映在《乐府》一文之中。在《乐府》中,刘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音乐观,表现出对雅乐的推崇与对俗乐的排斥。我们对刘勰音乐观的理解必须置于"礼乐文化"的背景之下,如此方能理解其乐府理论的内涵。通过对此篇的分析,我们发现刘勰所推崇的音乐观,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相须以为用"的礼仪用乐土壤,强调音乐所具有的政教功能,是对先秦音乐政教功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评萨特的哲学自由观对其文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萨特的自由观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本体论层次、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这三个层次矛盾地杂糅在一起,形成了萨特自由观的潜在冲突。萨特的文论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延伸,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文论也是他的自由观的印证,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冲突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论的民族特质与世界价值系百年中外学界的讨论焦点,汉学家蔡宗齐于此有卓越建树。他认为,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文论有“独特系统性”,集中体现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家将文学视为内外“和谐过程”,旨在实现天地人和谐。他揭橥了诗言志、兴观群怨、以意逆志、情、温柔敦厚(郝敬)等中国文论“术语”的发生语境、理论内涵、嬗变轨迹和价值意义。他极为注重还原中国文论的历史情境,尤其强调追问哲学渊源,既试图阐明早期中国人世界观对文学观的深刻影响,还探讨了诸多文论关键词的哲学背景。作为域外龙学研究名家,他对刘勰文学思想的来源、体系框架及创作论进行了深入考察。蔡宗齐还将中国文论纳入比较诗学视野进行审视,以内文化、跨文化与超文化三重视角开展中西比较,阐明中西方文论的异同及因由,并主张以“中体西用”为探究中国文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 ,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也贯穿着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个发展过程。考察古代文论中的文艺本质观 ,特别是考察古代文论中影响极为深远的情感论的发展 ,能够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文论中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比兴》篇,在文论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其他著作所无以伦比的。《比兴》篇对比兴概念的阐释,是相对全面而且客观的。一方面,针对前人对比兴概念的解释进行了合理的总结和发挥;一方面,其全面的比兴范畴界定对六朝以后的比兴概念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时代所带来的局限性,刘勰的"比兴"观,仍有不严密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 当前,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的确,通过比较的研究,不但可以沟通中西方文论,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文论在世界文论史上的崇高地位,而且对于建立我国民族化的文艺理论体系,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刘勰与黑格尔的作家论作一番比较,试图在这方面做一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沈约提出的"声律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诗学"声律论"的正式创建,其内涵是将汉语的四声运用于诗歌,强调诗歌音律之和谐及丰富多变的声韵美。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多篇文章论及诗歌的声律问题,从更高的理论层次论述了音律之生成本源、创作中声律运用不合之原因与解决办法及声律与作品审美韵味之关系等,从而深化了声律论。钟嵘对声律论展开了猛烈批判,指出了声律论对诗歌创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以自然声韵为本的诗歌声律观。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与佛教关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勰师从僧祜佛学道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熟稔佛教经藏体系.通过参与造藏和撰写经录《出三藏记集》,佛家经录按不同性质分别撰集.以渊源、内容为分类标准的原则超越了传统目录学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学科普通性,成为刘勰构造其文论体系的参照典范。刘勰对一体三宝观念的利用及对论体的重视.都显示了他的崇佛倾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学构思规律的探索,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文论大家陆机和刘勰,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文学构思论的一些有见地的基本观点"神思"说、"应感"说、"意象"说,并且作了简炼而深刻的理论阐发.后代的一些文论家在他们有关论说的基础上又作了发挥和发展,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构思论.  相似文献   

18.
近人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多以陆机《文赋》、刘勰《文心》和钟嵘《诗品》为重点,而较少注意晋代的葛洪.其实此人在我国文论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应当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这些论述,虽然说不上完整和系统,却确实包含了若干深刻的见解,为我国传统的批评论和鉴赏论的建立,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质观,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刘勰巨著《文心雕龙》,建立了一个以文质结合新范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础上的文质观。刘勰以"自然之道"来阐释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文"之产生与存在的必然性、"文"与"质"的本质统一关系,更是传统文质观的理论内容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通变"概念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继承和革新".对其哲理渊源加以辨析可以了解"通变"观以自然天道观为基础,主张符合自然之道的自然之变,"通"包括自由变化和精通的意义.这样的哲理内涵使中国古代文论的"通变"论具有深刻的发展变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