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13世纪之前蒙古诸部均以部落之名见于史籍。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蒙古诸部之一。其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汉文史籍记载。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独大,曾给金朝北部边境造成很大困扰。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金章宗出兵弘吉剌。弘吉剌内部出现分裂,战败后依附金朝。  相似文献   

2.
赤峰在元代大部分为弘吉剌部的封地,弘吉剌部作为元朝后族,其宗教信仰必然受到元朝皇族的影响。因此赤峰地区的元代宗教遗存,反映了元朝蒙古民族宗教信仰的实际。同时,对弘吉剌部元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赤峰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和变迁。  相似文献   

3.
一、哈萨克族中帐的游牧地域组成哈萨克族中帐的主要部落是克烈、乃蛮、弘吉剌脱、蔑儿乞、阿尔根、克卜恰克等。这些部落在成吉思汗崛起时,基本上游牧于蒙古及阿尔泰山的广大草原,现在哈萨克族中仍保留了这些部落名称。克烈部落在辽时被列入北阻卜内,当时牧场在回鹘汗庭故地周围,到成吉思汗崛起时克烈已成了漠北西部草原的主要部落。乃蛮部落据《元史·地理志》指出最初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吉尔吉思地方,由于黠戛斯大批南下击溃回鹘汗国,乃蛮也就乘机占领了从额尔齐斯河到和林的广大土地,文化较高,西辽末年,乃蛮酋屈出律曾篡夺了西辽的统治权,成为中亚统治者。蔑儿乞原系蒙古部落,十三世纪初游牧在色楞格河流域,剌失丁说:“这个部落人丁众多,兵马强壮。”在《辽史》中称为梅里急、密儿纪。弘吉剌脱在成吉思  相似文献   

4.
豁罗剌思部即郭尔罗斯部 ,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根河流域 ,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 ,其中一支于 1 1 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该部曾骚扰过金国边境 ,也曾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抗衡 ,后来臣服金朝 ,又加入了蒙古部的联盟。元代时自成部落。明朝中叶科尔沁蒙古的一支占据其地 ,并以郭尔罗斯之名为部号 ,实为同名异氏 ,该部遂成为科尔沁蒙古郭尔罗斯部的属部。清代该部组建了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 ,并与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人杂居共处  相似文献   

5.
蒙古史方面,牧野修二的《成吉思汗之攻掠金朝(其四)》(《论集》,爱媛大学·法文,文学,二三)对金史、元史、大金国史等史料予以批判,论证蒙古攻掠金朝、蒙古军通过居庸关和随后包围中都事件,历来的定论是1211年,实际上是1213年的事。以前人们对蒙古远征金朝的年代从未提出过疑问,可以说该文在蒙古帝国早期研究方面引起了风波。关于  相似文献   

6.
《蒙古文学关系史》(论文汇集),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合编,1981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俄文。蒙古文学在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央亚、远东和南西伯利亚诸民族文学始终保持着明显的交流关系。这不仅由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为十三世纪始的政治史所决定。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进行扩张的结果,使蒙古民族上升为中央亚的统治民族,形成了东、西方各种民族长期并存相互影响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译者按:《东洋史研究》52卷3号载有宇野伸浩的一篇题为《成吉思汗系通婚关系变迁》的论文,角度新颖。作者从人类学的婚姻理论出发,研究了成吉思汗系与其两。大姻族弘吉利部的按陈一族和斡亦刺部的忽都合别乞一族展开通婚关系的变迁情况。因篇幅所限,译者从中摘译了弘吉利部的按陈那颜一族同成吉思汗系通婚关系的变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前言成吉思汗系和众多的部族保持着通婚关系,在这些部族中,弘吉刺部的按陈那颜家族即人所共知的成吉思汗系的姻族之一。该家族世为元宫廷选送哈屯,成为忽必烈系的一个繁盛的姻放一。本文着眼于这…  相似文献   

8.
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时,其疆域东括兴安岭,西尽阿尔泰山,北至“林木中百姓”各部,南到金长城。如何巩固刚刚建立的蒙古汗国?如何加强至高无上的大汗之权?是成吉思汗的当务之急。为此,成吉思汗着手进行的第一个社会改革和制定的政治制度是领户分封制,也称之为千户制。成吉思汗所实行的领户分封制的基本的社会单位是千户。成吉思汗把其统辖的全国分为九十五个千户,分封给八十八个开国功臣。千户之上有万户,千户之下有百户、十  相似文献   

9.
蒙古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小说《青史演义》是近代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尹湛纳希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以蒙汉文历史资料为依托,将蒙古族传统的审美意识与汉族儒家思想相融合,精心塑造出了"应天顺人,怀之以德,慈仁安百姓,情义动三军"的仁君成吉思汗形象。通过《青史演义》中成吉思汗形象与蒙古传统的其他史传作品中成吉思汗形象的比较,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成吉思汗形象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新近在伊朗出版的阿拉伯语史书《鞑靼君王纪事》是一部尚未得到学界足够重视的蒙古史书,该书基于什叶派穆斯林的立场重述了成吉思汗兴起至巴格达陷落期间的史事。在关于蒙古征服金朝的章节中,该书提到了穆斯林札八儿火者协助成吉思汗攻陷中都的信息。经比较可发现,《鞑靼君王纪事》的记载既可与汉文史料所载相勘合,又含有不见于汉、波斯语文献的内容。有鉴于此,围绕札八儿火者这一案例,除了对相关段落加以汉译和考证外,相关史事西传的途径与网络,以及什叶派视野下蒙古西征的历史叙述亦将被加以讨论。   相似文献   

11.
蒙古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舍·那楚克道尔吉先生著,蒙古科学院院士、著名学者舍比拉先生编辑,由“索永布”出版社于1991年在乌兰巴托出版的《成吉思汗传》是蒙古国关于成吉思汗历史的第一部传记性学术著作,也是一部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成吉思汗一生功业政绩的专著。该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作者前言,成吉思汗以及有关他的文献、论  相似文献   

12.
清朝建国和蒙古诸部漠南蒙古话部领主大多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达延汗的子孙,与喀尔喀系同族。清朝则是兴起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满洲人建立的王朝。1635年之前,满洲人被称为女真人,原本是狩猎、畜牧、农耕并举的人们。明代,他们通过貂皮等交易富强起来,之后,被称为清朝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统一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王朝,称“后金国”。1624年,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之弟术赤合撒儿的后人、蒙古科尔沁部领主联姻,结成同盟关系。1626年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父位,开始逐步征服蒙古诸部。当时,在蒙古方面,达延汗直系后人察哈尔部…  相似文献   

13.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诃葛剌是藏传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 ,是萨迦派顶礼膜拜的对象。元代蒙古统治集团笃信藏传佛教萨迦派 ,以该派高僧为“国师”、“帝师” ,摩诃葛剌便成为他们的保护神。有元一世、蒙古诸皇帝在全国各地 ,尤其是南宋故地多处修建的寺庙 ,雕塑、祀祷摩诃葛剌神。由于统治集团的极力推崇 ,摩诃葛剌神地位日盛 ,在民间也产生流传该神传说故事 ;元代萨迦派高僧搠思吉斡节儿用蒙文作《摩诃葛剌颂》 ,赞颂其威猛盛德。这些文学作品实为元代蒙古等各族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北元时期蒙古政治史时发现,此时期封建部落混战、汗权之争以及诸部落的重新分化、组合,都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正统观念密切相关。搞清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北元时期蒙古政治史、部族史无疑大有裨益。对此,笔者查阅有关史料,提出个人管见,不妥之处,请诸位同仁斧正。据蒙古族世代口碑相传:成吉思汗诞生之两千年前,后来被称为“蒙古”的部落被其他部落打败,仅遗两男两女逃至额儿格涅坤山中居住。两位男性分别叫作“乞颜”与“捏古思”。他们的后裔世代繁衍,组成新的“斡巴黑(氏族),并不断出现新的分支。其中乞颜氏族中  相似文献   

15.
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是在斡难河流域。1208年,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相似文献   

16.
C·B·吉谢列夫领导下的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外贝加尔地区的考古调查,不仅雄辩地证实了蒙古古城的存在,而且指出城市作为行政管理和商业手工业的庞大中心在蒙古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1]。哈剌和林就是这样一座城市,该城是成吉思汗于  相似文献   

17.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形成了假道大理经南宋广西北上灭宋的"斡腹之谋"。前四汗时期,因受宋蒙关系及宋蒙战局影响,吐蕃、大理一线即今藏彝走廊地区成为蒙古军对宋战略主攻方向和进军路线要道,大理及周边诸蛮被迫卷入蒙古军征服计划与行动之内,因而其时蒙古与大理关系带有鲜明武力假道借路的军事色彩。  相似文献   

18.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相似文献   

19.
蒙金战争同历史上许多民族征服战争一样,是一个民族掠夺、征服另一个民族的战争。已经走向衰败的金朝,是不可能克服内部的种种矛盾战胜强大的蒙古军队的。对于刚刚蓬勃兴起的蒙古民族,虽然它的对外征服有着侵占掠夺的野蛮性,但是成吉思汗实行先攻夏,后伐金,最后灭南宋的战略部署,在表现他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金朝的失败和蒙古的胜利,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需要深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时期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的数十年间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儒、佛二家的互相渗透、融契。金朝中后期是孔门禅的发轫、深化阶段。赵秉文和李纯甫是金朝"孔门禅"的中坚人物。孔门禅与文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在金朝主要通过赵秉文、李纯甫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