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鹤 《管理评论》2023,(12):148-159
本研究针对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定价决策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问题,构建有无在线评论情形下电商平台与制造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比较分析在线评论对系统均衡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会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当制造商直销渠道与电商平台自营渠道的竞争程度足够大,或者渠道竞争程度较小但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足够低时,电商平台才会实施低价策略;在线评论会导致利润在各企业间的重新分配,当渠道竞争程度适中时,在线评论对电商平台有利,对制造商的影响不确定。其次,在线评论的存在会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渠道,尤其是部分消费者放弃直销渠道而选择自营渠道购买产品;然而,如果在线评论有效性水平满足一定条件,则消费者参考在线评论可能会放弃购买产品,由此导致产品需求降低。此外,本文还拓展了原始模型,进一步考察电商渠道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商的蓬勃发展使得网络购物车的容量不断增加,数字购物车除了拥有加入商品和结账的功能外,消费者还使用购物车的收藏商品、信息比较、促销凑单等多种功能。基于此目的,海量的商品被加入到网络购物车中,但是却并没有被“清空”,由此产生将商品滞留在购物车中的行为被称为在线购物车废弃行为。以往的文献研究了大量影响在线购物车废弃行为的前因变量,包括在线购物前决策阶段的平台感知因素、消费者主观因素、购物行为因素和产品因素等。但并没有从在线购物后决策阶段,即数字购物车内商品排序规则的视角研究对在线购物车废弃行为的影响,且缺乏对中介机制和边界机制的讨论。本研究立足在线购物后决策阶段,提出按商品加入时间排序(升序或降序)对在线购物车废弃行为的影响作用,验证了选择超载的中介作用,同时排除了遗忘和心理所有权的替代解释。通过一个访谈和两个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升序的排序方式缓解了消费者的选择超载问题,有效减少了在线购物车废弃行为。  相似文献   

3.
宋宇  刘勤 《科学咨询》2023,(2):74-76
网络时代的媒介宣传改变着消费者的理念和行为,在线评论是媒介宣传的一种方式。笔者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性别、文化层级对在线评论有差异,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商品认知、行为及品牌忠诚等有正向影响。不同主体需要合理审视和使用在线评论,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商家鼓励消费者在发表文字评论的同时上传买家秀图片,表明多数商家认为含有图片的评论更有助于消费者完成购买任务。已有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广泛探讨了纯文字评论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缺少消费者对纯文字评论与含有图片评论认知差异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基于模式一致性理论提出不同商品类型情景下消费者对纯文字和含有图片两类评论认知行为的研究假设,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系统地研究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行为的影响机理;通过眼动实验收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同时检验性别在商品类型与评论认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证明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的影响,为验证商品类型、评论形式和性别因素间的内在机制提供实证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眼动实验证实消费者在购买搜索型商品时更依赖纯文字评论做出决策。对于体验型商品,女生组眼动数据支持所有研究假设,当女性消费者购买体验型商品时,对网页中含有图片评论的关注度更高;当她们购买搜索型商品时,对网页中纯文字评论的关注度更高。性别在商品类型影响评论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给出多因素间更为复杂的交互关系。 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两种评论形式存在认知差异,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规律,对于商家及社交商务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眼动实验方法的应用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线评论是近几年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多是针对消费者在收到产品之后第一次进行的评论,随着网络购物机制的完善,各大网上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追加评论的机会,即在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评论。 将在线评论分为在线初次评论和在线追加评论,基于不同产品类型(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和产品价格,探讨评论数量、评论长度、评论时间间隔和评论情感强度之间的差异。从在线零售网站天猫商城上获取真实的在线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利用SPSS 20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评论数量受到评论类型和产品价格的影响,评论类型对评论数量的影响最大,初次评论数量明显多于追加评论数量,产品价格对评论数量有负向影响,而产品类型对评论数量无显著影响;②体验型产品的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均大于搜索型产品,产品价格正向影响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③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差异受情感倾向的影响,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负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大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正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小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在一些基本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对已有在线追加评论研究的补充,为后续比较研究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对消费者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价格的产品采取不同措施,使评论长度、时间间隔和情感强度保持在优良水平,充分利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与网络结合的多渠道正成为零售业的标准模式,多渠道零售环境下,消费者渠道决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不同购买决策过程阶段运用不同渠道的行为日益普遍,但尚未有文献基于搜索信息和产品购买两个阶段,引入产品类别特征对消费者渠道选择意愿形成机理展开研究。运用感知价值理论、信任转移理论构建了消费者搜索意愿和购买意愿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分析了渠道属性、渠道内锁定、渠道间协同对消费者搜索与购买意愿的影响及产品搜索性与风险性对其的调节作用,运用联立方程建模并求解发现:渠道属性、渠道内锁定、渠道间协同显著影响消费者搜索意愿和购买意愿;购买高风险搜索产品(如计算机、手机)、低风险搜索产品(如书、文具)、高风险体验产品(如服装、化妆品)、低风险体验产品(如玩具、零食)时,渠道属性、渠道内锁定、渠道间协同对消费者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渠道搜索属性如信息有效性、搜索便利性、品种丰富性、社会互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搜索意愿,搜索努力负向影响消费者搜索意愿,渠道购买属性如服务质量、购买便利性、享乐性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购买努力、购买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传统渠道具有锁定性,网络渠道缺乏锁定性,但购买低风险搜索产品时,网络渠道具有锁定性;购买高风险产品时,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存在协同性,对于高风险搜索产品,消费者网络渠道搜索意愿正向影响其传统渠道购买意愿,而对于高风险体验产品,还存在消费者传统渠道搜索意愿正向影响其网络渠道购买意愿的协同性,但对于低风险产品,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缺乏协同性。  相似文献   

8.
假定产品存在发布试销期与正式销售期,在销售商不采取好评返现与采取好评返现两种情形下分别建立考虑消费者差评偏好的两阶段定价决策模型,用KT方法得到相应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给出了销售商实施好评返现的条件。基于导函数分析方法与数值仿真技术,分析了好评返现与差评偏好对产品定价、销售商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证实了好评返现下消费者重视差评信息的合理性,并针对消费者、平台和销售商提出了对策。研究表明:只有产品质量中等的销售商才会采取好评返现策略,其利润随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先递增后递减;好评返现提高了销售商第二阶段的市场份额和售价,导致消费者效用损失;消费者越重视差评信息,实施好评返现的高(低)质量产品销售商越多(少),且销售商利润将下降;好评返现扭曲了评价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在线评价系统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出发,基于不同消费者导向类型研究了电商的全渠道决策问题。首先建立电商单渠道销售的基础模型,并得出最优产品组合、价格和交付时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消费者为产品导向型和渠道导向型情况下电商采取全渠道决策的条件,得出双渠道产品组合、价格及交付时间的最优决策;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发现,同一渠道提供的产品其最优价格相同,最优交付时间只和消费者耐心程度及交付成本函数有关。若消费者为产品导向型,仅当双渠道运营成本之差较小且消费者耐心程度较低时,电商进入线下渠道才有利可图,且在线下渠道提供最受欢迎的产品,线上渠道提供剩余产品。若消费者为渠道导向型,电商进入线下渠道必然有利可图,且在线下渠道提供最受欢迎的产品,线上渠道提供所有产品。  相似文献   

10.
沓钰淇  傅虹桥 《管理评论》2021,33(11):185-19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口碑在电影、图书和餐饮等传统消费领域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口碑如何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利用第三方平台"好大夫在线"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数据,实证研究了网络口碑对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产品卷入度在网络口碑与就医选择之间的调节作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线评论数量对医生电话咨询服务量和预约挂号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负面评论比例对医生电话咨询服务量和预约挂号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大于正面评论比例.同时,网络口碑对预约挂号服务量的影响大于对电话咨询服务量的影响,为产品卷入度的正向调节作用提供间接证据.与已有文献的结果对比发现,网络口碑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程度更高.以上结果对完善医疗质量信息披露、优化互联网医疗平台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琪  任小静 《管理科学》2017,30(4):139-150
 随着在线评论机制的完善,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设置了追加评论的功能,消费者可在初次评论后一定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产品再次评论。目前追加评论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关于含追加的在线评论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含追加评论与未追加评论之间、含追加评论中一致性追加评论与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的感知有用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较少研究分析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即初次评论与追加评论情感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含追加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差异。        将矛盾性追加评论分为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和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两种情况,基于归因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视角,探讨矛盾性追加评论对感知有用性差异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的调节作用。实验均以大学生为样本,从天猫商城真实的评论环境中获取的在线追加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矛盾性追加评论中,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的含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显著高于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的在线评论;②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卷入度产品而言,正-负追加组和负-正追加组感知有用性差异显著;对于低卷入度产品而言,这种差异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含追加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并引入了产品卷入度这一调节变量,解释了人们对矛盾性信息感知的差异。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由于消费者更加关注正-负追加组的在线评论,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负面追加评论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背景下,研究了消费者线上参考效应、线下库存效应以及渠道偏好对供应链成员运营策略的影响。利用微分博弈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获得了独立运营、基于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的部分合作运营以及协同运营三种模式下的成员策略及绩效。由比较静态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库存效应对生产量具正向影响,对产品质量、大数据营销服务和线下服务具负向影响;消费者不同条件下的线上偏好对企业决策有不同的影响;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能激励零售商提升线下产品服务,一定程度上改进企业独立运营的绩效水平。为进一步协调分散式供应链,在上述契约基础上设计了供应商收益分享及双边成本分担契约。数值算例发现:新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消费者参考质量过度依赖品牌商誉易产生"锚定心理",不仅会抑制成员生产和服务积极性,造成库存积压,阻碍品牌商誉积累,损害企业利润,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13.
鉴真服务平台通过提供鉴真服务,为线上商品的出售提供了质量保障,切实提高了消费满意度,降低了线上产品退货率。对此,本文构建了由鉴真服务E-供应链和传统E-供应链组成的混合E-供应链系统;运用Stackelberg博弈,求解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分析鉴真努力程度对各模型运作的影响,并对不同模型的最优决策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模型结论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无论是集中式决策还是分散式决策,两个渠道的产品销售价格均随鉴真努力程度的增大而增加,而混合E-供应链总利润随鉴真努力程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2)分散式决策模式中,鉴真渠道的产品销售价格在销售商主导模型下更高,而销售商总利润和鉴真平台利润在鉴真平台主导模型下更高,且鉴真平台所获取的佣金及鉴真平台的利润均随鉴真努力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销售商总利润随鉴真努力程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3)集中式决策模式中混合E-供应链的总利润最高,且此时主要利润为销售商所得。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混合E-供应链决策理论,而且为鉴真服务平台和线上销售商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 increasing use of customer databases in many industries, companies nowadays have high visibility about the profitability of individual-level client relationships. This has led some researchers to recomm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lue-based custom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abandonment of unprofitable customer relationships. In this context firms are faced with the choi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abandonment approaches. While direct abandonment strategies tend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indirect ones (i.e., immediate 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vs. hoping that the unprofitable customer may leave on her own) they are also clai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severe negative reactions and higher abandonment cost. Based on two surveys among 965 US customer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despite these beliefs, direct and indirect abandonment strategies do not differ in thei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bandoning firm. Given that (indirect) abandonment costs are therefore likely to be similar for both approaches, direct abandonment appears to be the recommendable approach for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相似文献   

15.
Head and face injuries requiring a hospital visit are a consistent problem for young children shopping with their caregivers. Falls from shopping carts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such injuries. Using a reversal design with a 2-month follow-up, research assistants verbally prompted caregivers with small children seated in a shopping cart to put a safety strap on their child when entering a grocery store. Compliance resulted in the child receiving a gold star sticker. The sticker was used to identify participants for subsequent data collection when exiting the store. Verbal prompts and stickers increased safety belt use, and most children (95%) remained strapped in during their entire visit. A 2-month follow-up showed the effects to be short lived.  相似文献   

16.
在跨企业组织的协同产品开发中,供应商的参与时间和设计活动间的信息交流是影响整个产品开发时间和供应商开发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设计活动的技术创新程度和下游制造商信息对上游供应商的重要程度,扩展了知识累积函数和设计返工函数。针对供应商的参与时间和信息交流次数,建立了供应商参与协同产品开发模型,通过构造考虑产品开发时间和供应商开发成本权衡的全局收益变量,证明了全局收益极大值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供应商最优参与时间和最优的信息交流次数的计算公式以及供应商参与协同产品开发策略选择的判定条件。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结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品牌敏感是消费者品牌行为研究方面的一个新课题,它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品牌的重视程度.同一产品类别不同品牌之间的质量差异和消费者的产品涉入程度被认为是品牌敏感的两类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品牌质量差异和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总体上对品牌敏感起正向影响作用,但该作用因产品类别而异,因产品质量和产品涉入程度的维度而异.  相似文献   

18.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装备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同时,构建了包括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关系互动、知识创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个变量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表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关系互动和知识创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通过两者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协同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介入时间对无效迭代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建  刘伟  李传昭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3):115-117,145
多企业组织协同产品开发中,供应商合适的介入时间是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提出供应商知识累积曲线.刻画供应商知识累积的演化路径,建立信息单向依赖任务供应商介入时间模型,研究了在并行开发中供应商介入时间对无效迭代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对协同产品开发管理中供应商介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