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对我国股票市场分析师跟踪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1)即使明星、非明星分析师提供相似的信息,明星分析师显著降低了R2(股价同步性),而非明星分析师则不然;(2)明星分析师预测准确度最高组和最低组股票的平均R2并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信息提供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明星分析师降低股价同步性的现象.(3)明星分析师跟踪及评级调整与短期动量效应、中长期反转效应以及异常成交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一发现支持了本文的假说,即明星分析师通过引起投资者过度反应而降低股价同步性.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分析师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以及股价同步性的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海员  朱旭 《管理科学》2022,25(2):69-88
聚焦机构投资者决策行为背后的信息驱动因素,选取2007年~2017年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度量指标,分析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中介路径.实证发现,持股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的差异程度越大,则越能减缓样本股票的股价崩盘风险.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羊群行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也即信息挖掘能力差异会导致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程度降低,进而缓解了股价崩盘风险.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熊市中这种缓解效应相较于牛市更加明显.同时,良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仅能有效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也可以加强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差异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能力以及如何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同涨同跌"现象,本文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新闻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我们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更多公司层面信息融入股票价格,股价同步性降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对于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股价同步性受媒体报道影响而下降得更明显;相反,对于业务复杂公司,媒体报道对股价同步性的减缓作用减弱。最后,我们的研究表明,媒体报道对公司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负面报道产生,而且,网络新闻媒体报道也有助于公司股价同步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传播和羊群行为的股票市场微观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强  庄新田  姚爽 《管理学报》2010,7(2):273-277
基于投资者之间信息传播及决策羊群行为,构建股票市场微观模型。不同于已有研究,综合考虑了投资者网络特征,即网络密度对信息传播速度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运算,研究在影响信息传播速度上,不同权重的网络密度和股价波动状况影响因素,对股票宏观统计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化的网络密度和股价波动状况权重系数,不影响股票收益率分布的非正态、尖峰厚尾和收益率波动聚集等特征;投资者集簇规模及股票绝对收益率呈负幂律分布;权重系数的变化会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分形特征。投资者之间信息传播速度受到的一定程度的股价波动状况的影响,是股票收益率具有状态持续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股价同步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信息效率观"和"非理性行为观"两大学派的研究脉络,指出在我国针对"非理性行为观"的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存在的正反两种解释,提出在利用股价同步性指标衡量信息效率时要考虑我国资本市场股票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是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拟现象的结果,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投资者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考察了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首先爬取2006年至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377644份分析师研究报告,随机选出10434句文本并人工分为积极、中性、消极三类形成语料库,以此训练11种机器学习方法并比较各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最终选择朴素贝叶斯方法估计出分析师研究报告的文本语调.实证分析发现,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显著降低了所追踪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这一结果与已有多数研究结论不同,但在做空机制欠发达的中国资本市场,个体选择性知觉理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积极的文本语调通过激励公司发布更多公告、引导机构投资者买入和吸引其他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显著降低了股价同步性.该研究对于投资者关注研报语调指标、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政府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均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人工股票市场效率不高,对投资者的异质性假设缺乏经济学含义,更没有考虑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国外期权市场异质信息交易者模型为基础,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在传统人工股票市场中引入异质信息策略与动态无标度人际关系网络刻画的羊群行为构建出新的人工股市模型,进行投资者的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演化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机制的引入所带来的影响,揭示动态关系网络环境下信息策略演化结果。研究发现:一方面,信息策略演化机制的引入加快了市场均衡速率并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投资者财富水平并拉大了财富差距;信息策略与羊群行为的演化并不会导致投资者完全向内幕信息交易者聚集,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明显居多且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动态关系网络下羊群行为的引入增强了投资者的被传染程度,并进一步缩小了财富差距且显著提高了内幕信息的扩散质量与效率。所以,互联网关系网络环境下高、低信息档次投资者占据相对优势,但其他信息档次投资者并不会被挤出市场;监管部门在努力寻求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应在投资者财富与社会总财富等方面进行适当权衡。  相似文献   

9.
基于计算实验的协同羊群行为与市场波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短期实际利率、消费、红利的波动而言,理论界称股价波动水平异常偏高的现象为"股市波动之谜".以往研究表明,羊群行为和市场情绪的协同作用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波动.在计算实验平台上,通过协同模拟agent间的模仿和市场情绪信号,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协同羊群行为所引发的股票价格泡沫或崩溃.对羊群行为的研究既考察了agent的私有信号,又包含了总体的市场影响,发现羊群行为和收益波动存在较强相关性的证据.将计算金融实验方法用于行为金融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投资者和监管方来说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区分群体内和群体间羊群行为的基础上,在个股层面和行业层面,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通过扩展和比较羊群行为的Sais测度和FHW测度,实证分析QFII与境内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强度的差异和联系,检验导致QFII羊群行为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内羊群行为方面, QFII群体内的羊群行为强度明显低于以基金为代表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在群体间羊群行为方面, QFII在行业层面的买入和卖出行为均倾向于追随境内机构投资者,而境内机构投资者倾向于追随同类机构投资者,说明境内机构才是市场波动的“领头羊”, QFII仅处于“从羊”的地位。 QFII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掌握较少,从而受到声誉或激励机制等因素的驱动,同时与境内机构共同追逐规模大和流动性高的行业,是导致QFII与境内机构行为趋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评家的羊群行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宋军  吴冲锋 《管理科学》2003,6(1):68-74
鉴于中国股评家在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和羊群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广泛存在且对 市场的效率有重要影响等情况,建立了中国股评家大盘预测的羊群行为的检验模型,分别研究 股评家羊群行为的存在性、影响羊群行为的因素和羊群行为的理性特征. 主要结论为:股评家 对舆论有明显的羊群行为;当历史收益率增加、市场乐观情绪高涨、股评家预测的一致程度增 加、股评家的能力降低、股评家的初始声誉增大时,股评家参与羊群行为的动机增加. 股评家羊 群行为的理性研究指出,当舆论被事后的收益率证明为错误时,羊群行为反而增加. 因此股评 家的羊  相似文献   

12.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抑制市场波动,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羊群倾向究竟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本文使用2006年至2016年Wind数据库中年均950家所有可验证的机构数据以及某券商年均40万条个人交易数据,运用LSV模型对投资者羊群行为进行检验,并比较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异。在结合投资者发展结构和十年间的市场波动特征后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券商、社保基金还是QFⅡ等机构投资者,均具有比个人投资者更显著的羊群效应,个人投资者中仅"大户"在部分年间显示出一定的羊群倾向。研究还创新性地发现了公募基金羊群倾向的季度波动效应,表现为一、三季度和二、四季度的明显差异,且振幅逐年加剧;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则趋于成熟缓和。  相似文献   

13.
网络近邻择优策略下的股市羊群行为演化模型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为金融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针对股市投资者行为的"模仿"性特征,从投资者自我心理偏好和近邻行为效应两个维度,构建网络近邻择优策略下的股市羊群行为演化模型,理论分析股市羊群行为的演化动力学特征,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投资行为演化路径受股市网络结构和近邻择优效应影响;近邻择优函数的凹凸性直接关系投资者投资行为动力学均衡态的稳定性;股市网络连通度和异质性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均衡演变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初始投资行为状态特征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均衡态影响较小。所建立的模型及分析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影响股市投资者投资行为变化的特征要素,解释了股市羊群行为演变的内在性规律,为金融管理部门制定宏观政策起到了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羊群效应与内幕信息的揭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模型的序贯交易框架分析了证券市场上的多维不确定性怎样引起投资者的羊群交易行为。结论表明当市场上存在事件不确定和信息精度不确定时,投资者之间可能发生羊群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内幕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揭示。做市商在发生羊群效应期间虽然只能判断出事件的存在性,而无法学习到内幕信息的好坏和精度,但他仍会继续调整资产的价格并最终结束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股票名称与股票价格非理性联动——中国A股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A股市场中独特的配对股票样本对股票价格间的"非理性联动"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导致这种非理性联动的原因。本文发现:(1)仅名称相似,但没有其他相关性的配对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很高的正相关性;(2)比较名称变更前后股票收益率相关性的变化发现,名称变更对股票之间的联动性具有显著影响;(3)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对名称相似的配对股票产生混淆;另外,投资者情绪变化幅度越大,配对股票之间的联动性越高,说明投资者情绪变化对配对股票之间的联动起到了放大作用;除此以外,对配对股票来说,如果一只股票价格变动反映的是"坏消息"("好消息"),则该股票收益率对另一只股票的收益率具有更高(低)的解释力,意味着投资者由于损失厌恶而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要大于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link between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extent of a firm’s analyst following. Our research is motivated by prior studies on analyst coverage, as well as the literature pertaining to the informational and monitoring role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Using a sample of 520 French listed firms over 2000–2013, we find suppor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number of analysts following a firm decreases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mpetition.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disciplinary power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makes investors more confident that firms are well monitored, which reduces their incentives to seek additional private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financial analysts. In short, our findings corroborate previous evidence that there is a substitution effect between competition and other ex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especially analyst following. Our results also shed more light on how the quality of firms’ monitoring mechanisms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affected by the intensity of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特有的机构投资者私有信息搜寻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透明度与私有信息套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搜寻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降低了私有信息套利,而且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私有信息套利严重的公司对降低私有信息套利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与信息披露透明度对私有信息套利存在交互效应,随着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提高,机构投资者信息搜寻对私有信息套利的边际效应下降。  相似文献   

19.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管理世界》2020,(1):167-186,241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荐股评级出现乐观倾向,是当前全球证券分析师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欺诈三角理论,本研究从压力、机会和合理化解释三方面对分析师荐股评级乐观倾向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2010~2012年间中国证券分析师发布的21054个荐股评级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证券分析师越倾向于发布乐观的评级报告,而且在乐观评级情况下,分析师所推荐股票达到或者超过其预测的概率越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投资者更为科学地审视分析师的荐股评级,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