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着指导与制约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没有能动作用?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间有没有矛盾?一些同志认为承认二者之间有矛盾就是修正主义观点。我则认为在肯定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指导与制约作用的前提下,应该承认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能动作用,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之间,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在文艺史上确实有世界观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矛盾关系,有很多现实主义战胜了作家思想上的偏见的生动事例。对这些事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已进行过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心灵而进入艺术世界的。文艺作品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第二自然。在这个第二个自然里,便有着作家艺术家自己的一个艺术世界。忽视了这个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能动的作用,就不能真正理解文艺作品,也不能真正理解创作这个作品  相似文献   

4.
提起莎菲,这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几十年来任人褒贬,众说纷纭.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审美系统之中,一部文艺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审美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作家、作品、读者(批评者)都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里,往往把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只归于作家和作品负责,而忽略了接受主体的作用;在强调作家和作品之时,又往往只从单一的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去要求,而忽略了作家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天,大家围绕着如何提高古典文学的研究水平问题发表了不少意见。我认为要提高水平,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样才会对古代作家作品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正确的总结我国古代作家创作的经验教训,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应该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上海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其中风格是什么、风格能不能翻译和如何翻译等问题,都存在分歧意见。这里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文艺作品的风格,应该是指一个作家所有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总和。每个作家不可能不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和民族环境的影响,因而同一时代的作家就具有一定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共同特征;但又由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不同,在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论作家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否定“天才”与“灵感”而重视作家的修养,是沈从文始终一贯的观点。他所谓的作家修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人格修养;(二)知识修养;(三)美学趣味和创作技能修养。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在他的《序跋集》、《沫沫集》、《烛虚》、《废邮存底》和《续废邮存底》中可以看到。一文品总是反映着人品。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无不是他整个人格的表现。中外历史上的伟大作家都可以作为例证。因此要培养作家文的品就必须首先从培养他的人品入手。沈从文写过十几个作家论(收在《沫沫集》),每篇都有特色,但其共同处,则是重视作家人品的修养。为培养作家的人品,他提出了以下关于作家人格的基本要求: 崇高的理想与信仰。认为作家不是盯住眼前个人得失的近视眼和市侩庸人,而是凝眸未来,关注整个民族与人类命运前途的领路人。他说:“我们实在需要—些作家!一些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追究这个民族的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文艺作品传播对桂林旅游地形象塑造的调查分析,认为文艺作品需要旅游地文化蕴涵的历史积淀和积极创新,文艺作品中内含了旅游地形象的文化厚度,无疑是旅游地形象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渠道.在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作品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它呈现了旅游地的活力和时代感,对于颠覆旅游地的负面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部文艺作品,它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道德对欣赏者有着主要影响,表达它们的形式是以它们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评判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功主要应看它的内容是否对社会发生了有利的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结构作理论性划分时,在“形式”这个名辞下很难给予一个适当的内涵。“形式”概念本身把一切作为“内容”的东西都放到了对立面的位置,事实上,作家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等在被传达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体现在所谓“形式”之中。我们把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美学情趣、思想、情感等统称为审美体验,它们是艺术家创造的一股艺术信息,传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负载物,我们称之为艺术符号。在一部文艺作品中,艺术符号不但传达了艺术家欲表现的艺术信息,并且体现艺术家怎样表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艺术信息。照“内容”、“形式”的划分,后一种艺术信息就被归入到“形式”的范围中去了,我们认为对文艺作品合理的划分是把它分为艺术信息与艺术符号两部分。本文拟对文艺作品的艺术符号怎样表现艺术信息,有什么特点,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广东文学界进行.   近闻,广东文学院改革,要点是不再对签约作家发放创作津贴和出版津贴,改“养人“为“养选题“,并且不再设院外作家.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半个世纪的传统专业作家体制,率先在广东“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1.
读者常常惊异作家的观察力:我们看不见的,他看得见;我们看得朦胧的,他看得清晰;我们看得浅薄的,他看得深刻;我们看见表面的,他看见了本质。他能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感染,受到教益,收到潜移默化之效。作家的观察力何以如此敏锐、如此犀利?本文试图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它进行一些探索,以求窥见其中奥妙,个中究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现只有文学家才能表现的“自觉的作家意识”,实际上是一个“为何写作”的创作发生学问题。本文使用这一提法有特定意义,即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走上文学道路的作家。我们认为,作家为何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风貌和创作质量。具有自觉的作家意识的作家是...  相似文献   

13.
王泽龙在《文艺研究》2 0 0 3年第 5期上撰文《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分析了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复杂原因 ,认为从 3 0年代到 40年代的文学就逐渐开始了文学形态的某些转变 ,并影响着后一时期的转型 ;从 2 0世纪40年代开始 ,现代文学整体上呈现出艺术上的滑坡趋势 ,这种转型与滑坡现象的原因 ,除了社会环境的外部制约外 ,在众多方面与作家主体相关。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作家政治这一概念,研究作家与政治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从文学史、道统与自我三个维度分析了作家政治的内涵、形成机制与特征问题。认为作家只有介入现实政治又超越现实政治,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①。社会生活中充满了辩证法,而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中辩证法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因此,一个革命作家必须学习和运用辩证法,来营构他的艺术作品。从这一方面来说,杨朔的散文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艺术辩证法的生动范例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这个题目来做文章,是事先不能不有个说明的.研究如何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要是从已经认识了某些客观规律的前提出发,来探讨如何自觉地能动地利用这些客观规律的问题;如果对这个题目望文生义,把它了解为只有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或者把它了解为凡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都只有等认识了客观规律再说,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也就不可能获得认识,更不用说是完全的认识.认识的提高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五·四”时期作家的文学活动及主张 ,并认为新浪漫主义文学从兴到衰的历史过程已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朱曦 《学术探索》2003,(10):82-84
本文以学术界不太关注的创造社"小伙计"作家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对"小伙计"作家叶灵凤等人的小说文本作深度研究,认为模仿与解构是他们小说的典型模式,他们既受到创造社"元老派"作家写作模式的影响,又超越了"元老派"作家的写作模式,为新文学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很多专家、学者对"香港文学"和"香港作家"作了明确的界定,但都不同程度存在些问题.笔者认为,"香港文学"是具有华人血统的香港作家用华文所从事的各种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包括与之相关的一切文学因素;"香港作家"是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不管现在或以前居住在香港还是国外)最后的落脚点在香港、具有华人血统并用中文进行写作、曾出版过文学作品或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包括文学评论和翻译著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以后的我国现代作家中,以鲁迅为首的浙江籍作家十分活跃,向为世人所公认。《中国新文学大系》附载作家小传共142人,浙江占了34人,近四分之一。他们以自己的创作观表现出反帝反封建的炽烈热情,在艺术上又大多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和造诣。这一作家群体在我国整个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幅射出璀灿的星光。对他们的思想遗产和艺术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和深入研究,对浙江乃至我国整个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